中国古代什么时候就淘汰了长矛?为何被淘汰?(古代一般为什么用长矛)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07 04:13

中国古代有句古话"一寸长一寸强"这意味着,如果你的武器在战斗中比对方的长,就更容易击败敌人,也将占据优势。比如古代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时候,用长矛带着强大的马其顿方阵军队在欧亚大陆所向披靡。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小问题,就是在中国

古代的战争中,我们很少看到使用长矛,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长矛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很普遍了,而且那一年必然是乱世,冷兵器主要以近战劈刺为主。那时候的长矛大概有5-6米长,在敌人完全靠近自己之前就能伤到他,利用了当时冷兵器时代的优势。但是到了战国末期,矛作为武器的作用已经不是很大了,逐渐被淘汰。

相信只要看过马其顿方阵矛的朋友都知道,和那个很像。长度太长,武器重量很笨拙,需要几个人一起握,很不灵活。如果你被打倒了,那就是一块。所以长枪兵不适合在他们面前近身肉搏,一旦近身肉搏被矮兵攻击就很难发挥长矛的作用。不过矛阵当然不会让你这么轻易突破,不然马其顿的方阵军也不会打这么远,驰骋欧亚大陆。

如果近战不能有效击败方阵,那么肯定会有人想到远攻。一开始很多人想到的是弓箭。毕竟弓箭射程很远,想想也有道理,但实际上效果并没有那么好。古代矛指骨的盔甲经过加固加厚,也装备了这种盾牌来阻挡。当遇到弓箭时,方阵基本会将长矛指向一个方向,然后将盾牌举过头顶,尽量叠得紧密。箭雨的时候,大部分都会被网格挡住,即使有一小部分钻进缝隙,也大多被厚装甲挡住,很难伤人。所以弓箭只能牵制矛方阵,不能被箭雨打败。

说到这里,当时的长矛方阵似乎是打不垮的,其实不然。当时,秦发明了一种新武器,它遵循弓箭的原理,制成了穿甲弩。当时秦国制作弩的木材多为硬木,硬木制作的弩威力更大,射速也会更快。此外,弩的箭头也进行了修改,由原来的平箭改为十字箭,专门用于穿甲。而且当时制作弩箭的工匠,在制作一支箭之后,会在上面刻上自己的名字。一旦出了问题,工匠就会被判刑,所以为了保命,工匠们的素质都很到位。而且那个时候弩箭的箭已经开始用铁做了,铁的硬度会比铜更强,所以杀伤和穿透能力会更好。

那么肯定有人会想,弩也是远程射击,后来又是抛物线,效果估计和弓箭差不多。如果是这样,那么朋友们就错了。虽然弩可以射得很远,但是为了达到穿甲的效果,很多时候弓弩手会在竞技距离内直射。因为弩在刚发射的那一瞬间射速和穿透能力更强,而且可以在长矛的攻击距离之外射出,无论你的盔甲有多厚,都可以被射穿。所以矛遇到秦国的弩阵只能轻易屈服。

自秦的弩出现后,矛逐渐被淘汰,从而出现了长枪。派克可以说是长毛的进化版。长枪虽然没有长毛长,但是对使用刀剑的人有绝对的压制作用。同时去掉了将近一半的长度,长枪的灵活性大大提高。像三国时期的赵子龙、马超,长枪完善,打败了多少壮士。然而,长矛在西方一直使用到中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