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什么时候能修完?为何修了上百年还没定稿?(清史哪一年修订好的)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04 17:39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很多朝代都有写史书,但是这些史书都是后人写的,有助于了解历史。但是,如果我们全都相信,那还是不可能的,因为即使是历史书上的内容,也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历史。二十四史中,唯一没有定本的是《大清》稿。这本书记录了清朝的历史,但一直是

公正的"草稿"换句话说,它不是定稿,也不像其他史书那样完全定稿。我们知道编纂和修订史书确实需要时间,但《大清稿》从1914年开始写,作为手稿已经写了十四年,但为什么一直只是《大清稿》,没有"定稿"然后呢。为什么几百年了,却没有完成?

1.《清史稿》简介

民国初年北洋政府编纂的《清史稿》记载了清史的正史-";清史"该书尚未定稿,是一部传记史书。全书536卷,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包括人物传记25卷,编年史142卷,表格53张,人物传记316篇。记录的是296年的历史,从1616年清朝皇帝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到1912年清朝灭亡。

自1914年清史馆成立以来,《清史稿》的编纂历时14年,包括柯少文在内的100多人参与了编纂。到了1927年,主编赵尔勋见整个书稿已经成型,担心时局多变,时日无多,于是决定以《清史稿》为名将各卷全部印刷出版,以示是未定稿。赵尔勋在“发帖评论”中指出,这本书是"作为历史手稿的大揭露""急救篇",而不是作为一本书"但由于没有一部按照中国传统正史体例编纂的清代史书,而《清史稿》本身史料丰富,其价值不容忽视。

2.《清史稿》为什么没有写完?

众所周知,《清史稿》不在二十四史之列。当然,也有"二十五史"在这份声明中,包含了《清史稿》。而《清史稿》却被列为正史使用"二十五史"总的来说,毕竟不是很严谨。《史记》、《汉书》、《三国志》、《明史》都是完整的史书,只是"《清史稿"以手稿为题,可以知道它其实和二十四史是不一样的,甚至是一个不完善的工程。

《清史稿》是以清末民初著名学者赵尔勋为首的一大批有学问的人编纂的。当时赵尔勋是清史馆馆长,赵尔勋去世后柯少文接任。

可惜的是,一方面不同于前几个朝代设立国史馆,由总统和官方统一指挥,一起编纂。民国时期很多学者都是在家里读书,组织散漫,人的水平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又恰逢民国初年社会动荡,军阀混战,经费难以维持,清史编纂几经波折,最终只完成了清史稿的编纂。

清朝未完成的历史一直是中国人的遗憾。此外,上世纪60年代,台湾省为争取大陆正统,组织学者编纂清史,使得大陆修改清史更加迫切。

200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的倡导下,中共中央批准了以清史领域著名学者戴毅先生为首席专家的《清史编纂报告》,启动清史国家编纂工程,在民国清史草案后编纂一部真正的断代史。

3.清史的草稿什么时候写完?

我们知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改变了以往手工书写的局面,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所以速度也要大范围提高,何必"清史"编纂至今已近20年,却仍未出版?其实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清史全国编纂工程是一个大工程,涉及很多方面。

与以往的断代史编纂不同,国家清史编纂工程涵盖多个方面,既包括主体工作即清史编纂,也包括清史档案的整理、翻译和出版。只有下面这套《清代诗文集》需要一个有墙的书柜才能放!

此外,随着清史的编纂,清史研究也如火如荼。因此,这不是单方面的工作,而是各种工作相互交叉,齐头并进。这样一来,要完成清史的全国编纂工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第二,质量和速度之间,质量优先。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清史的样子,所以无法评价它的好坏。但在清史编纂的过程中,集结了清史领域所有努力的人共同完成,并且有大量档案的支撑。而且保存下来的清史档案非常丰富,光是简单整理档案就花了很长时间。因此,清史编纂是一项精细的工作。为了保证清史编纂的质量,不能太苛刻。

当然,自从白话文运动以来,我们今天的成语肯定是以白话文为主,所以今天清史的面貌肯定是不同于以往很多朝代的风格。至于最终的清史,是否更能被学界和世人所接受,还得等清史出来再说。

第三,清史编纂工程接近尾声。

事实上,由于学者水平不同,各部分难度不同,以及编纂过程中的不一致,清史编纂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从民国初年开始,清史的编纂与修订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正因为如此,很多朋友都很"焦虑"。

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好消息已经在路上了。但是,我们也不要太着急。毕竟编纂是其中之一,审读出版也是一个大工程。面对全国各地学者发来的文稿,需要有一个审核修改的过程,这也是保证清史编纂修改质量的最后一道工序。今天清史的编纂已经到了审订的程度。我想在不久的将来,一部全新的、完整的清史将会问世。让我们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