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为什么带个稿字?为什么不叫清史?(清史稿为什么不叫清史)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25 09:13

说到清史草案,大家都知道,很多关于清朝的历史知识都是来源于这个史料,所以有人问了,而且大家都知道,像这样的一些史料叫做元史和明史,那么为什么这个清史草案不叫清史呢?为什么要加一个草稿字?下面就和这个问题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清

史稿》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从1616年努尔哈赤称可汗,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部分内容涉及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历史,如张勋复辟、溥仪出宫等。

该书历史跨度达300年,大部分文字内容是根据《清实录》、《大清正典》、《国史传》等档案资料写成,详细系统地展现了清史面貌,是研究清史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

既然《清史稿》是一部重要的史书,为什么不叫《清史》?这和书的背景有关。《清史稿》是在1927年仓促编纂的。当时国内局势混乱,书中很多细节都没有定稿,所以不直接叫《清史》,而是"草稿"替代意味着不"最终版"。

《清史稿》的出版源于中国重视历史的传统。改朝换代后,新统治者一直有为前代修史的传统。民国成立后,袁世凯批准建立清史馆,并邀请赵尔勋、于世美、刘等人在北京东华门整理清史。

袁世凯致力于编纂清史。据统计,参与《清史稿》项目的有300多人,耗时长达14年。最后写成了一本书,536卷,约2400万字。主编赵尔勋的工作很棒,他承认"盖不是史学专家,但他对造成这一现状的诸多原因负有责任。"

不幸的是,意外事件发生了。1916年,袁世凯因未能称帝而羞死。没有他的资金支持,清史馆的经费立刻紧张起来。甚至,赵二勋会亲自去"讨钱",请警卫拨些钱...

不得不说,《清史馆》这本书最终能写出来,要感谢以下三位军阀。没有他们大量的资金支持,这本书很可能会胎死腹中。这三个人是"东北王"张,"一般狗肉"张宗昌,"一般学者"吴·。

清史馆在编纂期间,有一段幽默的插曲...虽然大部分参与者都是清朝的旧人,但他们的立场也是清朝的视角,经常歌颂清朝,讽刺革命派。

但是,这些老人两边都不讨好。一方面是1929年国民政府禁止出版《清史稿》,另一方面是清末以溥仪皇帝为首的前朝贵族没少骂他们。毕竟清朝皇帝没死,那要研究什么历史?

总的来说,刚写的清史草稿,是多人写的,没有经过认真校对,所以在年代、事实、人名上还是有错误的。

但《清史稿》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仍为后世学者所肯定。现在清史稿已经正式列入"二十五史"它已经是一部权威的清史著作。

再一次回答题主的问题,为什么清史稿没有改成清史?1927年,国内局势混乱,新出版的《清史稿》是一部"草稿"没有进一步细化处理,就取名为《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