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是如何走向衰落的?其中魏惠王难辞其咎(魏国如何衰败的)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29 08:26

春秋战国初期,三晋分裂后,魏国正处于战乱之中,忧心忡忡,魏国成为第一个推行政治改革的国家。从此魏国国力日益强大,成为战国二百多年历史上最具统治地位的国家。为什么这样一个有着居安思危传统的国家最终走向衰落?这与魏惠王当时的执政密切相关。但战国

七雄各有崛起,谁也不敢保证能一直称霸很久。魏惠王当时做了什么导致了魏国的衰落?

当魏来到手里的时候,形势并不是很好。虽然战国时期魏国的军事实力仍居第一,但随着周边大国的崛起,其地缘劣势也显露出来。魏惠王继位之初,魏发生内乱,国家几乎一分为二。魏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如今,许多人认为魏惠王是一个老而昏庸的君主,刚愎自用,失去了许多人才,这确实是不公平的。魏惠王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君主,我们可以在他继位之初窥见一斑。

370年前,魏武侯突然猝死。因为储君没有建立,魏武侯的两个儿子魏朴和魏慢争夺储君的位置,魏国爆发了内乱。韩和赵成侯看到魏国乱了,乘机联合出兵帮助魏国平定内乱。赵韩联军在动荡的泽打败了魏国商人。围卫商主力。汉和赵成侯商量如何处理魏国的局势。赵成侯认为,杀了魏朴,养了儿子,逼魏割地求和。韩认为,把魏国一分为二可以最大程度地削弱魏国。两人意见相左,相持不下。汉干脆退兵,不管魏的事。赵承厚看到南朝鲜军队的撤退,失去了信心。他只是溜回了中国。

魏商侥幸逃过一死,立即集结兵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平定国内一切反对势力,以武力统一魏国。这是魏惠王。魏惠王继位后,扫平朝廷,收买人心,整顿军队,魏很快恢复了元气。第二年,他连续两次打败了赵和汉军。稳定了中原局势,重新确立了魏国的霸主地位。由此可见,这个魏惠王的确是一个合格的君主。

魏仍能控制中原战场,但对西秦的进攻已是捉襟见肘。前366年,魏汉联军攻打秦国,被秦军打败。前364年,三晋联军与秦军在石门交战,秦军大败三晋,斩首六万人。屡战屡败的原因不在于他的无能,而在于两个方面。一:魏战略重心东移。早在时代,魏就在河西地区修建了大量的长城和要塞。可以看出,从这个时候开始,魏对秦的战略由攻转守。二:384年,秦献公继位。这一年,在的主持下,秦国进行了一次温和的改革。正是这次改革恢复了秦国的国力,奠定了强大的军事基础。此后,秦国在对三晋的战争中很少失败。

魏国虽然在河西战场屡战屡败,却没有丢失河西一寸土地。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维持了魏国的霸权。

有人说,魏国应该始终贯彻的战略方针,联合三晋,集中力量消灭秦国。然而,这种策略在魏文侯是可行的,但在魏武侯和魏惠王时代却完全行不通。三晋疆域犬牙交错,利益难以平衡。引发矛盾只是时间问题。朝鲜和都不愿意永远从属于魏,为了各自的利益,必然会分裂和互相攻击。至于灭秦,就更难实现了。在战国时期,除非拥有压倒性优势,否则要消灭一个大国是绝对困难的。看到这一点,魏惠王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中原争霸上,甚至把都城从安邑迁到了大良,这也是形势所迫。可以说,魏惠王的战略布局并没有出现大的失误。

至于人才流失,我真的很同情魏国,但真正遗憾的不是魏国没有用这些人才,而是这些人才去了别的国家对抗魏国。在那种形势下,即使留下了魏阳这样的改革家,也改变不了魏国的根基,因为魏国已经进行了变法,国内也没有激烈的矛盾,留下魏阳再改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所以,即使有比魏朴更有能力的人做国君,也很难维持魏国的霸权。魏之衰不在。即使魏惠王联合三晋,重视人才,也阻挡不了其他国家的崛起。形势的发展不允许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