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虫小技的含义(雕虫小技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6-25 14:26

每个人都必须熟悉习语的“雕刻技巧”,这意味着一些微不足道的技能隐喻。如果用在别人身上,就会有一些贬义,用在自己身上,就会变成谦虚。你知道“雕虫小技”是什么意思吗?其实“雕虫”不是指雕虫,而是指一种书法叫雕虫篆刻。在秦书中,虫书和篆刻是两种字体。学习这种字体在当时也是一个比较难的技术活。那为什么雕虫和篆刻退化了?下面就为大家揭晓这个秘密吧。让我们来看看。

雕虫小技中“雕虫”和“小技”分别是什么意思?

“用笔惊起风雨,作诗落泪”的李白,年轻时为了做官,常常以诗为敲门砖。例如,他给善于向朝廷引进人才的韩写了一封推荐信。开宗明义地说:“我生下来不用封万户侯,但我希望认识韩荆州(“认识荆”一词就是这么来的)。”在信的结尾,

《雕虫小技》出自《李传》:“雕虫小技,几乎如孩童。”也有学者认为,雕虫小技原名“雕虫篆”,源于西汉文学家杨雄的《法吴言子》。他把自己写赋的天赋,无非是雕虫篆刻之术,成年后就不做了。

“篆刻”很好理解,但什么是“雕虫”?

雕虫小技中“雕虫”和“小技”分别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虫”是指一种写法,即“虫书”,又称“鸟虫书”或“鸟虫印”(先秦时期“鸟”又称为“羽虫”,意为有翼虫),正如清代段玉裁在《注》中所写:“鸟虫书,意为其或似鸟,或似象虫,虫亦如之。

鸟虫书,其字形与鸟形融为一体,或鸟形附于字上作装饰;他的笔触假装弯弯曲曲,像昆虫身体的弯曲。花鸟虫书是先秦时期篆书的变体,是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吴、越、楚、蔡、宋等南方国家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字体,代表了那个时代对人物的审美。

当时的鸟虫除了用于旗帜、武器和象征之外,更多的是用铭文装饰在青铜器上,很多都是在铭文的凹纹中镶嵌黄金,更加高贵华丽。因为“雕”不仅指大型猛禽(鸟),还包括雕刻的意思,所以古人称之为雕虫来写或刻《鸟虫书》。后来古人习惯把写书法比作雕虫,写文章叫雕龙。

然而,这种难以掌握的雕刻风格,怎么可能沦落为“小技巧”呢?

雕虫小技中“雕虫”和“小技”分别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诡计”?技术,来自手,来自枝,手和枝合在一起,代表一种维持生活或养家糊口的体力劳动,其本义是赖以谋生的手艺。“小技”就是琐碎的手艺,或者说琐碎的技能。虽然雕刻昆虫的书法风格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南方各国广泛使用,并一度被列为舒勤八大风格之一,但它是一种装饰性的艺术书法风格,实用性不强。后来逐渐被人们所抛弃,所以自汉代以后就很少再版了。

但目前市场上偶尔能看到民间艺人用自制的竹笔或木笔写出一种所谓的鸟虫书法法。至于这种五颜六色的字体,和东北炕上的大被子一样,和先秦时期的刻虫书法有没有关系,我就不知道了。

而且由于刻虫书法固定的装饰风格,很难与追求个性的书法风格相匹配,所以被后世文人斥为老生常谈或匠人之作。孙在《书谱》一书中,把雕虫书法鄙视为“巧涉书画家,而疏于书法”的小技。

“技”变“小”,“雕虫小技”被誉为无足轻重的技艺,也是有历史和社会原因的。手艺是人掌握的,所以“技术”的引申意义也指从事某些行业或手工业的人,即工匠或手艺人。

雕虫小技中“雕虫”和“小技”分别是什么意思?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以农为本是当时的历史选择。在重农抑商的政策下,中国古代工匠的社会地位低下,一切与技术有关的人和事似乎都被社会所忽视,难以做到优雅和富有。

青铜器铭文中的“百工”是几乎是奴隶的手工业工人。到了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提出了“士农工商”的学说,客观上促成了后来封建社会“士农工商”地位的划分。唐宋时期,工匠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但在元朝,政府通过严格的“工匠”制度限制和奴役工匠。直到清朝以后,实行了两千多年的工匠制度才被废除。

在中国古代,由于工匠处于社会底层,没有政治地位,所以他们的职业并不是什么可以炫耀的东西,且不说与“理家治国平天下”的士大夫相比,甚至比不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而且工艺之精,鬼斧神工,巧夺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