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臣子最高待遇是封侯而不是王?(古代臣子最高待遇)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08 16:52

我们知道,在古代,如果一个臣子立功,皇帝会奖励他一些礼物。除了一些金银和财产,他还可能被提升到官阶,即所谓的王侯将相。这些人很大一部分还是靠自己的才华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个好位置。然而,在向朝臣致敬时,往往会有各种"侯"这是一个爵位,但侯也算是

臣子的最高待遇了,皇帝不会让他们称王。为什么?为什么朝臣不能加冕为王?如果他们被加冕为国王会发生什么?

1.谁将加冕为王?

At "帝"在这个称号出现之前,称王已经是一个人人生的巅峰了。例如,在周朝,周的皇帝是周王,周王以下是王侯和王子的头衔,如齐桓公和晋文公。只是到了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周王室的权威被一扫而空,诸侯开始在自己的国家为所欲为,一些胆大包天的人就敢当王了。到了战国,连诸侯都被扔到一边,卿大夫阶层开始掌权。那些老规矩早就被遗忘了,所以各国君主基本都是国王。

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这一时期无论是国王还是国王以下的爵位,主要是同姓特权。因为周朝是分封制,周王把自己的孩子分封到各地,给诸侯封地。诸侯们继续把他们的封地分配给他们的子孙,等等。也有例外。建国之初,周王室对一些英雄人物破例分封,比如把姜子牙分封给齐国为王,春秋时期的齐国就是姜子牙后裔的诸侯国。

所以对于封王的问题,其实从周朝就定下了一个基调,就是诸侯主要是为了自己的家族。除非立下大功,否则作为异姓臣子,很难当国王。

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秦朝后,"帝"成为专制王朝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以此类推,男爵成为二等,其次是公母。但秦朝自上而下实行郡县制,不再有封国之说。而且秦朝只维持了十几年就分崩离析了,到了汉朝才稳定下来。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了稳定局势,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分封了一系列不同姓氏的君王,如韩信、彭越等。但刘邦很快就消灭了几个威胁很大的大招王,并建立了制度。以后不准封王,除非皇族是刘。

但在最后两个汉朝,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姓氏来封王。一般来说,他们是当权的人,皇室要给他们封爵,还要加九锡。比如西汉末年的王莽,东汉末年的曹操。

结果,封王加九锡几乎成了后来朝臣接班篡位的显著信号。像三国时期,司马昭被曹魏加冕晋王,加九锡;南朝时期,刘裕、萧道成、萧炎、陈霸先四位开国皇帝,都是在封王加九锡之后才称帝的。

2.为什么朝臣不能加冕为王?

换句话说,封王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对于皇室来说,臣子的功绩越大,他们就越危险。当他们伟大到盖主的时候,只能通过封王加九锡来满足自己的野心。对于朝臣来说,能够封王加九锡,就意味着皇族已经封给他了,没有任何赏赐,要么洗脖子等死,要么准备篡位。

鉴于此,历代皇族基本都形成了一个惯例,就是对于不同姓氏的英雄,可以尽量不封王。即使骑士身份不再破解,他对异姓英雄的封号问题也相当坚决。一般来说,封侯是常事,封王是不可能的。

当然,如果不同姓氏的人帮你安顿了半壁江山,或者帮你靠自己继续生活,你不给别人称王是不合适的。但这类案件大多十有八九以死鸭头收场。因为从你加冕为王的那天起,你就是皇帝的眼中钉。

比如清初的三藩,不仅封王,还有封地,就像一个独立的王国。康熙几经诱惑,仍下令减三藩,三藩被迫造反。最后还是国破家亡,一事无成。

所以,从不同姓氏的英雄来看,如果你不是那种大权在握,只是需要一个禅礼的大臣,如果这几天皇帝总想给你一个王,那你就离死不远了。如果你够聪明,就该磕头认罪,哭着退休回家。也许你能保住性命。

3.历史上的国王有哪些?

第一,前任皇帝

这是相当普遍的,但任何一个通过退位获得皇位的王朝,表面上都应该尊重前任皇帝。曹魏很大意,只封汉献帝为列文,仍住在小地方。西晋很重视,封魏元帝为陈留王,封地在大城邺城。

无论前朝皇帝是否被杀,总是需要后人给他一个皇家的称号,比如南朝的零陵王、汝银王、巴陵王、江阴王。

第二,权臣为王。

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要循序渐进。人王力可莽失败,死得很惨。相比之下,曹操要明智得多。他步步高升,上了王维,让儿子背了黑锅。

曹操开了个好头,之后近千年,但凡有权势的大臣篡位,都走这样的路子,比如曹魏、晋、宋之王,等等。直到唐朝末年,朱温比较特殊,因为他已经加冕为王,才有资格篡位。经过他的开导,后面的篡位者都觉得称王太麻烦了。穿黄袍不是更方便快捷吗?

第三,虚假奖励。

朱温是怎么获得爵位的?是因为唐朝皇帝给的赏赐。

汉以后,汉初没有郡国并行制。即使是实行分封制的西晋和明朝,对国王也有很多限制。不用担心君主谋反,就出现了用男爵奖励英雄的招数。

这种爵位是空的,被封者享受封地之税,但不能组织军队。它纯粹是用来表示皇帝对英雄的奖赏,如著名的郭子仪,他的头衔是郭子仪。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一种是皇帝(或实际权力持有者)私下封的,被封者的功劳一般不够,比如上面的鲁国诸王,吴国(唐朝)诸王。

另一种是在王朝末期,皇帝为了笼络权贵,主动把贵族当萝卜送,比如唐末梁王朱温,晋王李克用。这种贵族虽然被假封侯,但被封侯的人早已分了地方,对中央政府的危害比真王更大。

第四,追封。

这是第三种的延伸。有的是生前没封,有的是生前不让封。总之这种高贵更多的是虚的。毕竟人都走了。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这种贵族是不允许世袭的,所以被封者连钱都收不到。著名的例子有湖北王岳飞、中山王徐达等。

总的来说,历代的爵位制度是不一样的。汉代以后,出现了公爵等封号。即使朝臣不称王,最高封号一般也不是侯,但称王是常事,尤其是在王朝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