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慈禧为何要投降?(慈禧在甲午战争中的作用)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08 09:13

说起甲午战争,众所周知,那不算什么。最后这个慈禧投降了,于是有人问,这个慈禧为什么投降?如果慈禧不投降会有什么后果?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和揭示这些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在清末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表面上看,这一时期的清朝

似乎是统一完整的,但实际上已经丧失了部分主权。作为一个摇摇欲坠的清朝统治者,慈禧这个掌权的女人过着奢华的生活,统治着清朝"到处救火","拆东墙补西墙"这条路,已经很难回头了。

1.用残缺的身体对抗豺狼

千疮百孔的清朝成了列强的半殖民地,他们继承了"你给我钱我就不打你"标准,在清朝境内。这样的局面让日本这个明治维新以来崛起的亚洲大国看在了眼里。随着日本资源的枯竭和地理局限性的暴露,日本决定"碰碰运气,自行车变摩托车"。日本下了大赌注,赌日本的国运,打一次"中国走向王国"清政府成功了前途光明,失败了就一蹶不振了。

面对日本的拼死挣扎,清政府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弹丸"小国之地的威胁,他们此时才意识到,多年来臣服于他们自己的"日本"原来现在这么凶,清朝也是骄傲的,列强不足为敌。日本不能打这个吗?所以清政府决定这次抗击侵华日军。

2 、"瘦骆驼比马大。

中国有句谚语"瘦骆驼比马大。所以列强才敢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虽然最近日本的婚姻发展不错,但是和清朝相比还是太年轻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当时日本国力并不比大清优越,而且远远落后于大清。如果单纯比较全国产值,悬殊更大。当时清政府每年的国民总收入高达30多亿两白银,是日本望尘莫及的。日本政府的年总收入在5000万两左右,而清政府的年总收入是7000多万两。这个数字看起来日本真的很强,但是清政府还有其他3亿多两的收入。

这些其他收入去了哪里?为什么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没有使用?这就是中日甲午海战迅速失利的原因。

清朝初期,财权归中央。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四个地方的军需变得入不敷出。我们做什么呢财权下放,让地方想办法养兵勇,自己想办法收钱粮。这一幕似曾相识,没错,就是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后的场景。

到了清朝,经过多年战乱,地方官一意孤行,重新收税,地方政府开始隐瞒一些名字不报,积累自己的实力和小金库。这些隐性财富是从清政府的国民总收入中获得的,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其他"收入。这些收入落入地方官员的小金库,清政府根本不知道它们的存在,即使知道也无力征收。

即便如此,7000万到5000万,清政府和日本的战斗还是有优势的。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北洋水师备战时,曾向户部申请二十至三十万两白银,最后只批了一百五十万两。这150万两银子直到战争开始才送到前线,战争期间只给了18.2万两。这个数字很可笑。当年年羹尧打一个游牧民族的军费远远不止这个数字。

战争关乎国力,更何况北洋水师和日本的军事装备。光是这个数字的军费开支就让这场战争成了一个笑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中日甲午战争则反其道而行之。战争马上打响,第二天的饭也没谈妥。谁想打这样的战争?好在有邓世昌这样的爱国者,在这样的情况下,与侵华日军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也给了日本有力的打击,让日本有点慌了。他们没想到被列强任意挟持的大清国如此顽强。如果他们早知道这一点,绝不敢举全国之力去打仗。

3.清政府的个人"腐败"

清政府一看就看出大事不妙,中日海战远超预期。这样,一旦被打败,他们的统治地位就会丧失。此时,清政府见涉及自身利益,迅速筹措资金,竭力支撑,整场战争只有3000万两白银。日本消耗了8000万两之多,日本最终的预算是惊人的1.6亿两。本来这个数字对于清朝来说不算什么。可惜腐败的清政府走到了最后,最后输了,投降了。

日本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悲剧性胜利。在得知清政府投降的那一刻,它非常激动。《马关条约》签订的时候,日本人长长地吸了一口气,慈禧也长长地吸了一口气。日本人的叹息是松了一口气。这一次他们终于以微弱的差距赢得了这场赌博。获得巨额赔偿后,这一波侵略不会不了了之。慈禧叹了口气,松了一口气。她看到日本已经接受了投降,拿点钱也没什么,只要日本不攻入北京,不破坏她的清朝统治政权就行。多拿钱然后压榨人民没什么。

为什么这么理解慈禧的清政府?这不是毫无根据的怀疑。大家都知道《马关条约》有2.3亿两赔款,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还有8000万两白银需要清政府在半年内支付。换句话说,清政府有钱赔款,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只拿出3000万两支援战争前线,让人气愤。

5.如果清政府不投降会怎么样?

中日甲午战争是一场战争"马拉松"这是耐力之战,国力之战。

如果宁死不屈,结果不会太好。日本还有大量的预算军费,但此时的清政府腐败,无法提供一分钱支持国战。如果继续下去,日本人会登陆,慈禧会选择逃跑,或者迁都,就像八国联军进故宫时那样。简而言之,她会落荒而逃,不顾人。

日本登陆,他们的目的就是抢钱,很多钱,从八国联军入京就能看出来。日本是抢钱最多的国家,因为日本战争的根本原因是缺乏资源和金钱。对日抗战基本上只能靠民间力量来实现,说得更直白一点,如果中日战争继续下去,基本上就是"全面抗日战争"早到,此时的世界局势与"二战"不同,恐怕日本通过战争维持战争的策略不会像"二战"时光如前顺利。毕竟,在中国的利益牵涉到多国势力,他们自然不会袖手旁观而让日本人主导。这是来自"三国逼日本还辽"你能看出来。

如果日本不能在登陆战后抢夺大量的白银和资源运回中国,恐怕这个时候日本也坚持不下去了。毕竟此时的日本矛盾重重。如果甲午战争变成持久战,日本最终会在列强的牵制下退出中国,从此一蹶不振。

6.慈禧投降的实质。

清弱无能?不,清朝统治了这么多年,疆域扩张了这么多年,说清朝软弱无能,说慈禧没用,太过分了"一叶障目"是的。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慈禧太后不是一个笨女人。她执政40多年,可见其智慧。她之所以选择投降,并不是看不到日本国内的形势,也不是看不到她终将战胜日本的事实。只是慈禧太后太自私,为了一己私利,选择了放弃国家大义。

清政府拼死打败日本,将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除掉一个敌人。这样看来,慈禧不能算是夸张。只有这样,原本高高在上的慈禧才会在乱局中失去现在的地位和对中国的统治。慈禧不是不知道战争继续后会发生什么,而是太清楚战争继续后她会失去什么。

也许在慈禧太后看来,只要活着,就有享受的一天。至于中华民族的未来,她自然不用管一个死去的人,这个烂摊子留给后人。

综上所述,如果中日甲午战争持续下去,日本在列强的牵制下,很可能会陷入对华战争的泥潭,最终国内矛盾爆发,永远无法恢复。而慈禧则会在混乱的局势中失去在中国的统治地位,清政府很可能会提前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