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战争的结果是怎样的?整个过程是怎样的?(科索沃战争是一次什么样的战争)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08 07:39

说起科索沃战争,大家都听说过。事情发生在20世纪末,主要是因为科索沃的一场民族冲突。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推动下,20世纪末发生了一场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从1999年3月24日持续到1999年6月10日。那么这场战争的结果是什么呢?流程是怎样

的?现在就来看看吧。

1998年,美国和北约正计划对南斯拉夫发动a 空进攻,但如果没有美国的帮助,北约很难达到目的。

1998年2月,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政府军与科索沃解放军发生冲突。

1998年6、7月,科索沃解放军逐渐占据上风,于是南斯拉夫政府军开始发动反击,一直持续到9月。随着战争的进行,成千上万的难民背井离乡,无数家庭离散,这是一场人道主义灾难。尽管国际社会进行了多次调解,但冲突仍在升级。

1999年1月8日,科索沃阿族武装"科索沃解放军"他对南斯拉夫军队运输车队发动了突然袭击,并绑架了8名南斯拉夫军队指挥官。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驻科索沃观察团与"科索沃解放军"进行了谈判。

1999年1月12日"科索沃解放军"同意无条件释放八名南斯拉夫士兵。

1999年1月15日,塞尔维亚警察部队与阿尔巴尼亚武装分子在raa和petro村发生激烈冲突,造成至少15名阿尔巴尼亚武装分子死亡,一名OSCE观察员受伤。

1999年1月16日,科索沃的OSCE观察员说,他们在科索沃南部拉察村附近的一个山谷里发现了45具阿尔巴尼亚平民的尸体。这一事件立即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应。对此,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17日发表声明,指责OSCE“无视”。散布谎言"。

1999年1月20日,北约开始针对科索沃危机进行军事动员。

1999年1月29日,由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德国和俄罗斯组成的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联络小组外长在伦敦发表声明,要求科索沃冲突各方于2月6日在法国开始谈判,并在7天内达成协议。允许科索沃实现实质性自治的协议"。

1999年2月3日,联合国安理会发表声明,强烈敦促南联盟科索沃冲突各方"积极地、真诚地、无条件地"参与和谈,为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创造条件。

1999年2月6日,在美国和北约的压力下,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代表在巴黎附近的朗布依埃举行和平谈判。会谈的基础是美国特使克里斯托弗·罗伯特·希尔起草的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尊重南斯拉夫的领土完整,科索沃享有高度自治,南斯拉夫军队撤出科索沃。科索沃解放军"解除武装,根据当地居民和人口比例组建新的警察部队维持治安,北约将向科索沃派遣多国部队以确保协议的实施。

然而,双方都拒绝接受计划中提出的要求,阿尔巴尼亚人坚持最终独立,不愿意解除武装。而南斯拉夫则不同意科索沃的自治共和国地位,也反对北约在科索沃驻军。但主持谈判的美国和北约表示,这一方案的80%内容不得更改,必须接受,否则拒绝的一方将受到惩罚,而对于南斯拉夫来说,将受到北约的打击。谈判陷入僵局后休会。

1999年2月14日,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联络小组决定将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日期限定为2月20日中午12时。

1999年2月20日,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联络小组决定将谈判期限再延长3天,即谈判各方必须在巴黎时间23日15时前达成和平协议。

1999年2月23日,前南问题国际联络小组宣布,参加科索沃问题朗布依埃和谈的塞尔维亚族和阿尔巴尼亚族代表已就科索沃实质性自治问题达成协议,有关协议执行情况的会议将于3月15日在法国举行。

1999年2月26日,南联盟科索沃阿族联合民主运动副主席希塞尼发表声明说,参加在法国朗布依埃举行的科索沃和谈的阿族代表团决定组建"科索沃临时政府",并任命"科索沃解放军"发言人jakup krasniq是"临时政府总理"。

1999年3月15日复会时,阿尔巴尼亚代表于18日签署了协议,但塞尔维亚方面仍拒绝签署。

1999年3月19日,北约向南斯拉夫发出最后通牒。

1999年3月24日,北约秘书长哈维尔·索拉纳在布鲁塞尔宣布,由于"最后外交努力"失败,用"保护人权"以的名义,发起了代号为"盟军"空攻击。

1999年3月28日,北约开始第二阶段空攻击,目标是攻击北纬44度以南的南斯拉夫人民军地面部队和军需物资,企图摧毁南斯拉夫的战争机器,迫使南斯拉夫屈服。

1999年4月13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空进攻南斯拉夫进入第三阶段,扩大空进攻范围,加大空进攻力度。北约对南联盟所有军事目标进行了24小时不间断轰炸;另一方面,为了削弱南斯拉夫人民的抵抗意志,北约还轰炸了南斯拉夫的民用设施,如桥梁、铁路、公路、工厂、电视台、通信系统和电力系统等。此外,美国还派出了地面部队和"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准备地面攻击。

1999年5月7日,B-2轰炸机和五枚精确制导炸弹袭击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三名记者死亡,20多名外交官受伤,馆舍严重受损。

1999年春,北约计划对南斯拉夫发动40多次空攻击。出于政治原因,美国不愿意发动地面进攻。

1999年6月,北约授权北约秘书长索拉纳批准空攻击南斯拉夫,以迫使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就范。

1999年6月2日,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接受了俄罗斯特使切尔诺梅尔金、芬兰总统阿赫蒂萨里和美国副国务卿塔尔博特共同达成的和平协议。协议既坚持了原朗布依埃计划的基本内容,又强调了通过联合国机制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并对此作出了具体规定。根据这一协议,驻科索沃多国部队将根据《联合国宪章》的精神建立,科索沃未来自治地位的确切性质将由联合国安理会决定,难民返回家园的安排也将在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的监督下实施。

1999年6月3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塞尔维亚共和国议会通过决议,接受上述协议。

1999年6月9日,北约代表和塞尔维亚代表在马其顿签署了关于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具体安排的协议,南联盟军队随即开始撤离科索沃。

战争结果

1999年6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4票赞成、1票弃权(中国)通过了西方七国和俄罗斯提交的科索沃问题决议。投票前,南斯拉夫开始从科索沃撤军,北约宣布暂停对南斯拉夫的空进攻。"盟军行动"空攻击正式结束。

1999年6月20日,北约正式宣布结束对南斯拉夫的轰炸。"盟军行动"空攻击正式结束。科索沃战争以塞尔维亚人的失败而告终。

北约19个国家中的13个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荷兰、挪威、比利时、土耳其、葡萄牙、西班牙和丹麦)直接参与了空中国对南斯拉夫的进攻,付出了约130亿美元的高昂战争代价,派出了1000多架飞机和40多艘舰艇(包括美国在内),共出动飞机32000架次,投下了13000吨炸弹,以及大量杀伤力极强的新式武器连续78天的轰炸造成南联盟1800多名平民死亡,6000多人受伤,近百万人沦为难民,20多所医院被毁,300多所学校受损,50多座桥梁、12条铁路、5条干线公路和5个民用机场被炸毁,占39%。

南联盟军民击落了61架北约飞机,包括F-117A隐形战斗机、30架无人驾驶飞机、7架直升机和238枚巡航导弹。

战略模式

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进程面临严峻挑战,但向多极化过渡的大趋势没有逆转;大国力量严重失衡,但美国仍无力主导;联合国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但它仍然是当今世界不可或缺的国际安全机制。国际法准则受美国的影响"新干涉主义"严重践踏,但认同"人权高于主权"国家不多;世界和平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潮流。

军事理论

科索沃战争作战呈现出战场空扩大化、持续时间压缩化、人力密度降低化、战略指导直接化等一些新特点。以及突然性、集中火力、精确行动、联合作战等作战原则;要求陆军具有较强的战场意识、较高的作战指挥效率、较强的战场生存能力和较强的后勤保障能力,推动了军事理论的发展。

科索沃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绝对空中国打击弱小的南斯拉夫,以武力迫使其就范的战争。其作战样式是典型的非接触式交战,交战双方自始至终从未在战场上近距离交战,这在世界战争史上极为罕见。

在作战过程中,北约主要采用三种战法:一种是在距离战场数千公里的地方发射巡航导弹进行攻击;二是从美国或盟国基地出动隐形轰炸机,在电子干扰机的伴随支援下,深入战区,投射精确制导炸弹;第三,在掌握战区制权空的前提下,利用有人作战飞机从防区外发射精确制导武器攻击预定目标。

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北约的指挥机构向前线部队下达命令只需3分钟,向导弹部队跃进只需1分钟。借助GPS制导的巡航导弹、激光制导炸弹和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实现了信息与火力的一体化,基本实现了"发现并摧毁"。

战争初期,南斯拉夫作为弱势一方,利用其多山的地形和复杂的地形,在全国各地修建了许多洞穴和地下设施。北约空攻击前,飞机、坦克、导弹等大部分重型装备都隐藏在地下,从而避免了大规模空攻击,达到了保存主战装备和作战部队实力的目的。

虽然南联盟积极反击,但却没有有效的反击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