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三征高句丽的详细过程(唐朝有几次讨伐高句丽)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07 23:00

最近也有很多人在问唐朝高句丽三征的整个战争事件,还有详细的过程。今天,边肖将简单地告诉你。其实唐朝高句丽三征的详细过程还是比较简单的,因为没有这个隋朝复杂。其实唐朝的征服过程还是挺轻松的,具体细节继续往下看。

高句丽三次之后都没有被隋朝征服。

反而农民起义因为好战而风起云涌,最后他死了。唐初与高句丽互派使节。武德七年(624),唐高祖李渊册封高句丽王高剑武为上诸王、辽东郡王、高句丽王。

然而,高句丽东部成年人权改苏文通过政变推翻了高剑武,正式掌权。权丐苏文掌权后,与百济结盟,全力攻打新罗。眼看新罗无力抵抗,国家即将灭亡,新罗只能派使者向唐求救。

唐太宗认为:"旧中国在辽东的存在,自从魏卷入周朝以来,一直被忽视。隋四师失法而归,杀中国之恩。今天他杀主人,靠的是风险和嚣张,我想了一夜,从床上掉下来。他要为中华儿女报仇,为朝鲜讨贼弑君。今天,这是一个重大的决定,只有这个角落,以战士们的余力,去平妖耳。但又怕后人或马强,有志在必得之人,劝其伐辽,起兵远征军,或入朝作乱。而且我还没老,我要据为己有,我不会丢下我的后代"

1.高句丽最早是在唐朝征收的。

644年,唐太宗与李世基、李道宗、孙昌戊己率领十万大军亲征高句丽。645年,唐太宗突破高句丽防线,准备进攻平壤,似乎指日可待。不料在安石(今辽宁鞍山海城)受阻,再也无法前进。由于冬季天气恶劣,加上薛延陀入侵唐朝,唐军被迫返回。

唐太宗率领第六军从洛阳出发,亲征惯了。五月初二,西恩率水军渡海至北沙城,攻下(即北沙城,今辽宁进贤县东大黑山)。十七日,李吉均攻克辽东镇(今辽宁辽阳),俘虏两万余人,以其地设辽州。六月,唐军进入安石城(今辽宁省海城市东南营城子)。高延寿和高率领15万大军前往高句丽北部救援。他们被唐军打败,其余的投降了。高句丽全国震惊,后皇城(今辽宁沈阳南)到殷诚(今辽宁铁岭南)空一带冷清。九月,唐军开始围攻安史城。由于守军的拼死抵抗,唐军未能攻克。临近深秋,唐太宗回朝,因为当地变冷早,草枯水冻,马匹难以久留,粮食也快用完了。唐太宗亲征高句丽,"从宣土、恒山、盖牟、墨脱、辽东、白岩、北沙、麦谷、阴山、后黄石城等地迁徙到中国的有7万人。新城、建安、守备三战,斩首四万余人,死兵二千,马七八匹。唐太宗亲自征讨高句丽,结果远远得不偿失。

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唐太宗病死。唐太宗李治登基后,与高句丽、百济和平相处了几年。高宗皇帝开始计划高句丽的第二次战役,首先针对高句丽盟友百济。

2.唐朝第二次招募高句丽。

咸清五年(660年)三月十日,任命左武威将军苏为沈丘路行军总管,率领左将军刘伯英等两栖部队十三万人渡海登陆作战。八月,苏率领唐水陆军船队从成山(今山东荣成)起航,渡过黄海,到达河口(今韩国晋江)。百济军拒绝防守据金雄河口。唐军先锋在沙滩登陆,在山上形成阵列,与百济守军展开激战。唐军水陆军一站稳脚跟,就齐头并进,沿江而下,直捣都城百济(今韩国忠清南道富裕郡)。离城二十余里,百济来战,唐军再次大败百济军,斩首一万余,将残敌追击至城下锡比。苏命士卒在城中立起牌子,傅育台处境艰难,只得献城听候调遣。此后,扶余一次、扶余龙、城主也相继投降。百济宣告灭亡。

3.唐朝第三次征高句丽。

赣丰元年六月初七,唐命右将军为辽东道绥靖使,领兵救春童子。命泉献诚为将军游武威,担任向导;他还任命萨金戈韦将军庞统山和瀛州总司令高阚为行军指挥,共同讨伐高句丽。

2002年9月14日,李继炳取高句丽军事重镇新城(今辽宁抚顺北高尔山城)留七合里镇守,乘势攻占附近16城。薛率领部队从侧面攻击高句丽军,被击败。斩首五万余人,攻取苏南(今辽宁抚顺东苏子河与浑河交汇处)、穆迪(今辽宁新宾西木旗镇)、苍岩(今吉林集安西部边境)三城,与春童子军会师。郭率领水军从另一条路向平壤进发。郝在高丽城下击败高句丽军。

将军章元年二月二十八日,薛攻占扶余城(今辽宁四平),俘虏一万余人,扶余河四十余城也相继投降。全南涧派兵五万夺回扶余城,在雪河水(又名洒河水,今辽宁丹东西南赵家沟河)与李吉均会师。唐军大获全胜,俘虏三万余人,夺取大横城(今辽宁省丹东市西南娘娘城)。唐军会师,挺进鸭绿门。高句丽发兵抵抗,唐军奋勇出击,大败高句丽军队,追击二百余里,攻下并羞辱了外城(今朝鲜雍柔京),高句丽其他各城或逃或降。

唐军到了平壤城下,包围平壤一个多月,高句丽王高藏把98个春男生产首领都派出去了。全南健仍然拒绝闭门防守,多次出兵作战,均被击败。

9月12日,高句丽高僧保德信打开城门,唐军冲入城内,俘虏公建,高句丽彻底平定。

唐将其疆域划分为9府42州100郡,并在平壤设立安东都护府统一,任命右为卫将军薛为校对安东都护府,有两万大军镇守疆域。

高句丽和中国的关系可能是"叛逆不常见"其实高句丽的战略意图还是很明确的。打开地图,高句丽在建国之初只占据浑江、鸭绿江中游的一小块土地,四面受敌:西有辽东、宣土两郡,南有乐浪、岱房两郡,北有扶余,东有卧居。因此,除了吞并和打击周边小国扶余、倭居之外,对中国历代王朝采取了战时和战时的态度,但中心是围绕着对上述四郡的侵占和吞并。中原王朝一旦强大,就采取臣服的态度进贡;一旦中原有事或国家分裂,就会乘机侵掠,以渔翁之利。虽然几经周折,几度差点被中原或地方朝廷征伐,但在五世纪初,它完全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上述四郡相继入其囊中,傅煜等人相继征服,西达辽河,东、北无强敌,东南与百济、新罗接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