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和琵琶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读音会是一样?(琵琶和枇杷意思的不同)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07 13:13

枇杷琵琶发音相同,但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一个是水果,一个是乐器。那么两者在命名上有没有借鉴关系呢?历史上枇杷比琵琶出现的早,所以如果有借鉴的话,就是后者借鉴了前者。然而,它们的形状似乎并不相似。琵琶为什么要借用枇杷的发音?其实这完全是

一种误解。下面就来揭秘枇杷和琵琶的真实关系,以及琵琶名字的故事。过来看一看。

每年阳历五月,是江南枇杷上市的日子。我是北方人,小时候没吃过枇杷。等我年纪大一点再吃的时候,坦白说,我觉得也不过如此——虽然有点凉有点甜,但是一方面要把皮剥开,另一方面要把巨大的核吐出来,而且果肉比较薄,里面的味道还是硬硬的,不舒服。不过,在枇杷短期上市期间,尝一尝这种南方水果,确实是一种很有趣很有意思的体验。

说起枇杷的名字,江南地区有两个古老的笑话不得不提。有一个"福白斋主人",编了一个笑话集叫《雅谢》,里面记载有一个叫莫的人去拜访名士袁禄山,正巧遇到一个献枇杷果实的乡下人,却把枇杷误写成了乐器名"Pipa ",两人看着大笑。这时又有一个县令(据说是青浦杀龙的命令)来访。看到两人面带微笑,就问怎么回事,袁吕山把刚才的事告诉了我。县令随后随口背了两首打油诗:"琵琶不是这种枇杷,只因为当年素养差。"莫韩婷马上回答说:"琵琶若能开花结果,满城箫管皆开。"县令多次赞赏和赞扬莫的急中生智,于是和他成了朋友。

清初文学家褚仁火在《剑选》第一集中也写道:有人送给明代画家沈周一个盒子,上面写着"Pipa "。沈周打开一看,却是枇杷,于是在感谢信中调侃道:"感谢琵琶,打开它,静静地听,津津有味地吃。要知道司马在江干流泪,抱怨堵车。"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谢谢你给我一把琵琶。当我打开盒子时,它听起来很安静,但味道很好。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时为琵琶流泪,王昭君嫁塞北后用琵琶表达怨恨,都是因为想咬一口。"

枇杷和琵琶,两个字完全谐音,字形也有相似之处。他们都用"Than "、"Ba "自然难免让人怀疑他们是否有血缘关系。本草学界的传统观点是琵琶为先;后面出现了一株枇杷,因其叶子形状像琵琶而得名。把今天的乐器琵琶和枇杷的叶子放在一起,确实可以看出它们的形状是相似的,所以这个观点看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如果你仔细考证,你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在古代流传下来的经典中,"枇杷"Than "Pipa "较早出现。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的《尚福临》中有"枇杷和柿子"一句话是枇杷作为植物名称的最早记载。据考证,《上林赋》定稿于汉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当时张骞刚刚开始与西域交流。直到东汉刘茜的《名释》才出现了琵琶这一乐器的最早记载。但是,这本书并没有起到作用"Pipa "单词"就在木字旁边。枇杷"两个字:"枇杷生于胡中,随即击鼓。说枇杷前推手,但引手说枇杷,似其鼓,因其名。"可见枇杷这一植物名称绝不是由琵琶这一乐器名称衍生而来,而琵琶这一乐器最早就是由它借用而来"枇杷"一个,后来是专门为它做的"Pipa "两个字。

所以,枇杷不是因为叶子像琵琶而得名,而是因为形状像枇杷叶?情况仍然不是这样。音乐史对琵琶的历史做了非常详细的考证,发现"Pipa "其实是中国古代竖拨乐器的总称,分为琴琵琶、汉琵琶、曲香琵琶三大类。秦琵琶原名"串鲶鱼"Táo是拨浪鼓,弦琴是在类似拨浪鼓的提琴上绑弦而成的简易乐器,是后世三弦的前身。

关于中国琵琶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东汉刘茜对人名的上述解释是其一,认为它起源于"胡忠"从西域引进的乐器。刘茜还认为这种乐器叫做"枇杷",因为它的两个主要演奏技巧被称为"枇杷"还有"Ba "。魏晋作家傅玄的《琵琶赋序》中也有这样的理论。汉朝派乌孙公主嫁给昆密,在街上念她的思想,让认识她朋友的工人们去剪琴、弹琴、建筑、婉约,一下子乐了。在方语眼里是云琵琶,而且很容易传到国外。"也就是说,在西汉元丰六年(公元前105年),汉武帝让自己的孙女刘熙君做了公主,嫁给了西域的乌孙国国王。临行前,他让乐师参考琴、筝等四种乐器,专门做了一种新的乐器让她骑马时演奏,还用"方言"(西方语言)给这种新乐器命名"Pipa "因为这个名字能让乌孙国人感到亲切。

这两种说法孰是孰非,音乐史圈一直争论不休。在我看来,最大的可能性是刘茜和傅玄说对了一半。正如刘茜所说,中国的琵琶应该是从西域传入的乐器。很难想象中国的音乐家们能在短时间内将四种与琵琶截然不同的乐器混合在一起,制作出一种全新的乐器,而且这种乐器的形制与西域乃至西亚的乐器相似。Barbat Qin "(波斯语barbat)非常相似。但是,正如傅玄所说,"Pipa "名字也应该是西文的音译,而不是两种打法的结合。事实上,许多学者认为"Pipa "是barbat这个词的音译;因为它的发音与汉语中现成的词汇不谋而合"枇杷"相似,所以人们称之为"枇杷"。就像"霓虹灯""霓虹"这是neon的音译,但是"霓虹"恰好是汉语中现成的词汇。

汉琵琶是后来乐器阮(阮弦)的前身,特点是圆盘直(共鸣箱为圆形)(共鸣箱上方的手柄是直的,没有弯曲)。如果王昭君真的会弹琵琶,那么她弹的就是这种类似阮的中国琵琶。显然,这个形状一点也不像枇杷叶。由"Pipa "一个名字的影响,中国的原名"串鲶鱼"这种乐器也叫"秦琵琶"。直到西晋,巴尔巴琴的另一个变体——曲香琵琶才从西域传来,其共鸣箱呈梨形,琴柄弯曲,被称为"Pipa "。这是白居易被贬时听的那种琵琶。

现在可以简单总结一下上面的:"枇杷"一种早在汉武帝初年就有记载。虽然这个名字的词源不详,但考虑到它的起源在今天的四川地区,可能会猜测它是一个来自中国西南地区的词。汉武帝传入西域后,盘直项式的芭芭由西域传入,国人音译为"枇杷",正好利用了这个现成的植物名,后来又用特殊的汉字写出来"Pipa "。西晋以后,巴尔巴特琴的梨盘曲也从西域传入,并被"Pipa "一个,原来的中国琵琶改名为"阮"。本草经上说枇杷"叶形似琵琶,故名"只是因为看到最近介绍的琵琶和枇杷叶的形状有些相似,所以做了字面上的解读。

说完枇杷和琵琶的关系,最后想顺便提一下枇杷的学名和英文名。枇杷原产于中国,但学名是枇杷,具体谥号japonica的意思是"日本的"。这是因为枇杷在唐代传入日本,成为广泛栽培的植物。18世纪的植物学家、林奈的学生托恩伯格去日本采集植物时,也采集了许多原产于中国、在日本栽培的植物。结果他用"日本的"一个词来命名。虽然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但现在我们只能束手无策。

受学名影响,枇杷也有日本枸杞甚至日本酸梅等英文名,但枇杷是最常用的一种。虽然这个词是粤语"陆菊"从表面上看,它的音译正确地暗示了它的原产地在中国,但很遗憾,它又犯了一个错误。原来,"陆菊"司马相如的《上林赋》里也有一个,显然和枇杷不一样。后来草药医生验证应该是金桔。而北宋著名美食家苏轼却无视这些,执意称枇杷"陆菊",并在他的名诗《吃荔枝》中写道:"罗浮山四点是春,橘杨梅是新。一天300颗荔枝,我毫不犹豫的长大做一个岭南人。"受苏轼影响,后来广东一些地区的人们习惯称枇杷为鲁菊。

从古至今,枇杷就是这样一种被各种名称纠缠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