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朱元璋和康熙皇帝对未来继承人的态度完全不同?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06 02:13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虽然屠戮过英雄,但他为民生制定了很多好政策。而且朱元璋非常信任他的后人。他早早立长子朱标为太子,请了许多老师来教朱标,甚至让朱标参与政务。但是清朝的康熙皇帝对后世的态度完全不同。他根本不敢轻易放权,甚至频繁更换

皇太子人选。朱元璋和康熙这两个皇帝对后世的态度有如此大的差异是什么原因?

朱元璋和康熙皇帝都很早就立了太子。而且,他们都很爱他们的王子。但令人费解的是,两人在太子的培养和太子的处理上截然相反。

朱元璋选择了满清几乎所有的官员作为东宫太子的老师,请他们辅佐太子。而且朱元璋还多次让太子处理政事,直接跟大臣们说,有事就先奏给太子听。最后一场戏结束后,如果王子能解决,如果王子解决不了就告诉我。

康熙皇帝就不一样了。康熙帝虽然也让儿子参与处理政务,但对儿子很不放心。他之所以两次立殷耿为太子,两次废他,是觉得太子有夺权的图谋。第一次废太子后,让大臣推荐人选。大臣们都推荐八皇子尹贵。正是这个推荐,让他看到了尹贵背后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和殷人仁背后的力量如出一辙。这就意味着康熙的皇位不会被尹仁夺走,而是会被尹仁夺走。因此,康熙诅咒了阴贵,给了阴沉重的打击。

朱元璋将权力完全下放给太子,但康熙对太子介入权力非常警惕。他也是一个皇帝。为什么他们的做法如此不同?

看似奇怪,其实并不奇怪。为什么不奇怪?

因为我认为朱元璋信任朱彪使用权力是因为他认为朱彪不会夺走他的权力。康熙帝之所以不信任尹仁、尹贵等人,是因为他认为尹仁、尹贵很可能会夺走他的权力。而且我还想说,朱元璋和康熙皇帝的判断都是正确的。

朱元璋虽然夺取了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但他的皇权文化传统是从宋朝继承的,也是从汉唐继承的。作为汉人皇权的文化传统,开国皇帝最担心的不是太子早早夺位,而是开国功臣或者权臣夺位。

朱元璋担心开国功臣会夺位,所以会让朱标早早树立威信。他让大臣们教朱标,让朱标处理朝廷的事务,有两个目的。一是让朱标与大臣保持友好关系,二是让朱标遏制大臣。只有这样,朱元璋才觉得自己死后,朱标还能顺利掌控朝廷。

后来朱标早逝后,朱元璋所有的希望都落到了空。当他决定让朱允炆做他的继承人时,他知道朱彪是不能培养的。因为朱允炆太小,朱允炆几乎不可能有能力处理政务,在朱标这样的大臣面前树立威信。所以,那时候朱元璋就开始杀人了,把那些厉害的英雄和达官贵人一个一个的杀,杀"斯汀"关掉灯,这样朱允炆就可以舒舒服服地继承皇位了。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不担心朱彪会夺他的皇位呢?因为朱彪太弱了,拿不下他的皇位。大臣是不可能支持朱标夺得皇位的。大臣们还不如自己当皇帝来登基。

康熙皇帝就不一样了。满清传统的权力文化不是皇权文化,而是王议事的制度文化。康熙以前,整个满清一直采用议国事、议大臣会议的制度。这一制度在多尔衮当政时达到了顶峰。

但从顺治开始,摄政王的存在就被刻意排斥。他不相信王室,选择相信大臣。这有点接近汉人的皇权制度。康熙帝上台后,更是极力否决王议事会制度,大力鼓吹皇权制度。而他早年立太子是崇尚皇权制度的表现。

因为清朝的这种文化背景,实际上康熙并不是提防尤因,也不是提防尤因,而是提防尤因和尤因背后的大臣们,他们会利用尤因和尤因把国家制度重新拉回议王政治的轨道上来。

换句话说,这些大臣不用像朱元璋那样篡位就能掌权。而且,这样做非常容易。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康熙皇帝不断更换太子,同时打击像索额图这样想觊觎皇位的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