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长城是怎样的?(古罗马长城是怎样的形状)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05 09:52

说起长城,估计大多数人会想到中国万里长城,但中国并不是世界上唯一拥有长城的国家。把长城和古罗马联系起来会不会很神奇?因为大多数人可能已经习惯了“中国长城”这个印象,换句话说,长城已经成为代表中国的一个特殊符号,就像熊猫一样。然而,世界之大,

无所不在。其实欧洲是有长城的,只是和中国的长城比起来不是很有名和完整。

这是古罗马的长城系统。这条分布在不同地区的长城防线构成了罗马帝国的防御体系,在一些关键地区设防,保护他们50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和罗马人民。

德国长城:Z形欧洲防线

日耳曼长城也叫德国长城,因为日耳曼长城的大部分分布在德国境内。另一方面,鼎盛时期罗马帝国最北的疆域大概是莱茵河和多瑙河一带。古代帝国王朝没有明确的国界和国界概念。在早期历史中,罗马帝国主要依靠他们发达的道路系统和军团进行边境管理。

罗马帝国拥有发达的道路系统。在帝国周围及其所及范围内,罗马人围绕帝国修建了78000公里的罗马道路系统。这种发达的道路系统无疑拉近了罗马各省之间的距离,使军队拥有更高效的机动性,以更快的速度向目标地区派兵。

在边境,起初,罗马人通过将这种道路系统与军团相结合,肩负起守卫边境安全的重任。这些罗马军团在这个道路系统的主要道路或节点上修建兵营,进行定期的机动巡逻,不仅完成了军队的训练任务,也完成了边境的维护。这是因为早期罗马帝国面对的敌人只是一些没有形成规模的部落。

比如早期罗马对日耳曼地区的征服,由于日耳曼人还处于非常松散的部落时期,罗马帝国曾经征服过日耳曼地区,并将其边界延伸到易北河。但由于罗马帝国无力出兵占领日耳曼地区,双方只能签订强制性的条约依附关系。

德国人的崛起是意识到要打败罗马人,必须要有更好的武器和一个大的联盟部落,这是罗马人和德国人之间的转化时期。因为日耳曼各部落联合起来结成联盟,罗马帝国历史上最屈辱的失败发生了。公元9年,屋大维向德国派出了三个罗马军团近3万人,但战争的结果却是在那场著名的“条顿堡森林之战”中以罗马人的全军覆没而告终2。

屋大维得知战争失败的消息后,连续几天喃喃自语:“瓦鲁斯,瓦鲁斯,你把我的军团还给我!"

条顿堡森林战役后,罗马帝国与德国人的边界维持在莱茵河-多瑙河地区,德国人后来大规模入侵罗马帝国边界。很明显,仅仅依靠以前的道路系统和军团作战已经不能满足抵御德军入侵的作用,于是“日耳曼长城”于是应运而生。

日耳曼长城是利用莱茵河和多瑙河的人工+自然格局建成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它有Z字形的趋势。与罗马帝国在不列颠岛上修建的哈德良长城相比,日耳曼长城更加简陋。虽然它有500多公里长,但莱茵河的防御工事最初是用木栅栏、带状土地和木制了望塔建造的,而不是全部使用石砖结构。

在数百年的时间里,两万多罗马士兵修建了长城,在部分地区修建了城墙,但换成了木栅栏,每隔400米就修建了900多座瞭望塔,沿线驻扎了120多座军营。这些军营类似于堡垒,驻扎着指挥所和士兵,并配有完善的宿舍、澡堂和医院设施。

事实上,罗马人之所以只用简单的材料建造长城,并不是希望一劳永逸地把德国人挡在莱茵河以北。中国的长城一开始并不总是用石砖。明朝以前,很多朝代修建的长城都是简单的夯土和石块。这是因为长城的修建实际上降低了日耳曼人或游牧民族进攻边境的机动性,特别是对于骑马的游牧民族。一座可能并不十分坚固的长城足以将他们挡在边境之外。

而守军只需要以点带线的方式完成戍边任务。与没有长城相比,修建长城必然使游牧民族更难入侵边境。同样,罗马人沿着莱茵河和多瑙河修建的长城,依靠天然的河流防御和简单的人工军事防御工程,可以最大限度地达到防御德军的目的和作用。

所以,使用长城,其实并不是看它是否一劳永逸地把敌人挡在墙外,而是减少敌人频繁袭击的麻烦,弥补自身在应对游牧民族超高机动性方面的不足。从公元3世纪开始,罗马帝国开始由盛转衰,帝国内部一片混乱。疲于应对内部纷争导致罗马帝国无力应对边境防御,因此从此时起,罗马帝国的“防线”开始向“纵深防御”转变。

防御的重点从边境转移到了帝国内部。这种防御措施依靠帝国大量的城堡和军事据点相互配合。即使敌人突破边境墙后,也会面对帝国部署的大量军事要塞和军团。这一点其实在中国也有体现,中国在外围依靠长城作为第一道防线,在内陆依靠城墙作为第二道防线。

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和日耳曼人的大迁徙,日耳曼人终于突破长城,进入罗马地区。最终长城逐渐被废弃,罗马帝国在德国人的折腾和自身的衰落下四分五裂。

哈德良长城:两条穿越英格兰的项链

罗马对不列颠群岛的远征始于凯撒。他在公元前54年左右两次率军攻打不列颠,但都没有成功。直到公元43年,在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的进攻下,英格兰终于成为了罗马帝国的一个省,罗马帝国对不列颠的征服也就止于英格兰的泰恩河附近,而北部的苏格兰并没有被纳入帝国统治。

结果,当哈德良皇帝下令修建长城时,罗马帝国在英格兰的统治经常面临来自苏格兰的攻击。奇怪的是,在以扩张帝国领土闻名的图拉真统治时期,罗马帝国似乎无意将在不列颠岛的影响力向北推进。哈德良登基前,罗马帝国以积极的扩张战略在图拉真手中达到顶峰。

皇帝一心要重现亚历山大大帝的辉煌,白白去了一趟印度。他死后,他的养子哈德良继承了王位。后者是一个和他的执政理念完全不同的人。哈德良皇帝即位后,放弃了图拉真时代的扩张政策,开始采取休养生息的防御姿态。

这种政治理念使他在公元122年访问英国时,决心修建一条横跨不列颠的长城,以阻止苏格兰人入侵英格兰。这项工程同年开工,最终动员了三个罗马军团,用六年时间完成了这条120公里的军事防线。

它东起泰恩河河口,西至索尔维湾,完全横穿英国。这是一道比德国长城坚固得多的防线,高约4.5米,宽约2.5~3米。使用了超过75万立方米的石头。在南北两侧挖了深三米、宽九米的壕沟,在南壕沟之间的两侧又有一道堤坝,墙与堤坝之间还有一条军事通道。在城墙之间,每隔一个罗马里就有一个能容纳60人的李堡,在李堡和李堡之间还有两个瞭望塔。

此外,堡外还有一座大型堡垒,可容纳500~1000名士兵。里面建有医院、司令部、兵营、粮仓。整条防线上建有16座大型堡垒,沿途分布着1万多名罗马士兵。到他的继任者罗马皇帝安托万·庇护时,罗马人将其在不列颠的领土向北推进到克莱德河。

公元142年,皇帝下令修建长60公里的安托万长城,东起福斯湾,西至克莱德河,标志着罗马帝国在不列颠岛上的领土进一步扩张。两座长城建成后,也标志着古罗马长城防御体系的最终建成。罗马帝国的长城防御体系由日耳曼长城、哈德良长城和安东尼长城共同建立。

不列颠岛上的两座长城像两条项链一样戴在不列颠岛的脖子上。哈德良长城是罗马人建造的最完整、最坚固的防御工程。相比略显寒酸的日耳曼长城,哈德良长城更加坚固,军事功能也更加完备和成熟。而不是像德国长城那样依靠河流作为天然障碍,大量的军事设施都是人工修建的,大量的堡垒和要塞为罗马军团提供了驻军和守卫功能,其完备程度可以说不亚于中国的长城。

这两条长城线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罗马人对不列颠岛的统治。后来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罗马人退出不列颠后,日耳曼民族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和丹麦人开始陆续入侵不列颠,两座长城逐渐被废弃。从那以后,它再也没有发挥过它的作用。似乎只是罗马人来过这里的一个证明。

与中国的长城不同,中国的长城经过历代的加固和重建,在大部分时间里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而罗马的长城在罗马帝国衰落和分裂后成为了一片废墟。从地理上来说,这就是罗马和中国的长城所起的不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