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之后如果清政府不投降会怎么样?(辛亥革命中清政府处于劣势吗)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05 09:26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正是因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政府才被赶下台。没有了清政府,我们国家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下线了,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新时代,中华民国。那么,如果当初清政府孤注一掷,即使他们最终失败,也绝不会投降。最后的

结果会是什么?

如果清帝不退位,可能会被团灭,就像蒙古袁派灭了女真一样。北洋系统也会分裂,内战不可避免。

其实清朝不是革命党推翻的,真正的辛亥革命幕后推手是立宪派。因为当时革命党和保皇党都很弱。不足以推翻或维持清政府。

当时真正支持清王朝并扛了几十年的是既不支持革命也不同意继续保守的改良派,即以袁世凯、张之洞为代表的立宪派汉族精英官僚集团。

清朝之所以能够死而不僵,是因为这些立宪派在幕后斗争。清朝的最终灭亡,是因为清廷得罪了汉人的精英官僚。失去了广泛的统治基础。

那么,清政府是否得罪了汉人的精英官僚?这还得从头说起。

之前汉人都是奴隶,没有颠覆清政府的实力,连挑战的实力都没有。但是,战争过后,汉人突然有了挑战的力量。因为统治天下的三大法宝:军队、财力、舆论控制,其中两个落入汉人手中。

战争期间,清政府的八旗兵、绿营兵全部停食,全国能打仗的部队全部由地方团武装。这意味着清政府的枪支是由汉人控制的。

起初,清政府中央想努力夺回兵权。但在八国联军中,清政府努力了40年,不仅没有夺回军权,还完全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

没办法,各国旗手只有几十万,清政府不可能单纯依靠旗手形成现代化强国。

失去枪柄的背后,是清政府失去了对财源的控制。辛亥革命前,清政府的财力分别交给地方势力和英国人,清中央政府只是一个削砍的掌柜。

把枪和钱袋一个个扔过来,要是换个朝代,早就没命了。然而,慈禧有一些技能。她依靠当时仍掌握在中央手中的唯一舆论来搞"以满制汉,互相制衡"招募汉人的精英官员为她工作的例行公事,只是给了清政府近四十年的另一种生活。(舆论是科举制度)

但在庚子国难前后,慈禧因为自己的不当举动,直接搞砸了平衡策略。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东南十省督抚搞互保运动,根本不听慈禧的调遣。

八国联军事件平息后,清政府实际上名存实亡。为了拉拢地方势力集团,慈禧只能搞新政,和戊戌变法一样。因为新政,废除了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结果,随着废除,清政府中央政府本可以控制的舆论控制权也丧失了。

但是,民意输了,就输了。没关系。科举这种老式的笼络人心的方法早已不合时宜,也不可能支撑清政府长久生存。清政府存亡的关键在于能否实行新政,继续放权给汉人精英官僚。

换句话说,只要清政府能认真执行其宣称的宪政政策,不得罪汉人精英官员,就一定能继续活下去。

但是慈禧死后,上台的载沣一伙都是没毛的不靠谱货。他们以为夺回军队和财力就可以继续维持专制统治,于是一次又一次挑战汉族官僚的底线。结果,汉官僚集团彻底被激怒了。

载沣先逼袁世凯交兵权,袁世凯照办了,载沣得意洋洋,以为操纵了北洋军,手里有枪。没想到,北洋军对清政府早已别有用心。

接着,载沣组建皇室内阁,十三名内阁成员中有九名是满族人,这让对新政改革抱有很大期望的汉人官员大失所望。

当时有颠覆清政府想法的官员不在少数。每个人都不敢动,因为缺少一个领袖来反抗。后来武昌新军开始闹事,南方的汉人官员都发了誓。

面对这样一个汉人官员全部造反的局面,清政府当时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迅速立宪,尽可能挽回民心;二是派兵镇压。众所周知,载沣一伙选择了武力镇压,彻底毁灭了清朝。

当时清政府的三大作战力量(北洋新军、省新军、省巡营)大多支持革命党。北洋新军虽不支持国民党,但不愿为清政府效力,临阵退缩时多次威胁中央政府。童子军营地很特别。南方的童子军营地普遍支持革命。即使不支持革命,也不愿意为清政府效力。比如湖北巡防营叛逃,加入武昌起义军。广西巡抚大队大队长卢荣廷赶走广西巡抚沈炳坤,宣布广西独立。

北方的侦察兵营一般都在观望。他们虽然不造反,但也不为清政府效力。如奉天巡防营营长张,在清政府要求出兵时,故意找借口不出兵。最后看到袁世凯势力强大,甩了清廷,加入北洋系。

这就相当于说,在辛亥革命时期,清政府的三大作战力量都是反对清政府的。就算没有,也不想给清政府打工。

后来外国人发了言。表示支持袁世凯,不再支持清政府。袁世凯看到这种情况,正是在1912年1月26日,他秘密指示段联合北洋军40多名少将,联名上书清廷,宣布拥护共和"劝"清帝尽快退位,还有"宣告中外,建立共和国"。

注意,此时的段是清政府派往南方湖北、江苏等地镇压武昌起义的清北洋军前敌总司令。就连在这个节骨眼上还是联合部下的前敌总司令何,也发来电报,催促天皇立即退位。这意思太明白了:先礼貌的磕头,然后起身冷冷的威胁。既然我可以镇压革命党,我也可以调转枪口,逼你们就范。不要不识时务。

而且在联电中,还有两个人也签了名,一个是武威总司令蒋桂缇,另一个是江南巡防营长官张勋。都是保皇派将领,但在这种形势下,也开始支持袁世凯逼宫。

试想一下,新军反清,北洋新军逼宫,巡营和义军也参与了逼宫。在这种情况下,载沣和他的皇家内阁有什么信心让溥仪这个小娃娃继续坐在王位上呢?

如果不退位,北洋新军造反是必然的。因为1912年1月26日,段第一次签署支持共和国的电报,距离迫使清帝退位仅一周,他又签署电报,向清中央政府发出第二次电文。

睿等人不忍于有人渣,怎敢坐视于趁危不救?我愿率众将士入京,与诸侯先辈共商利益,并向他们取经。

段的话很直白:你们不认识对方,我们就带兵进京,把皇帝、皇太后、王公统统抓起来。

事情发展到这里,情况已经够清楚了。如果清朝懂事,北洋系会优待。如果清朝认识不够,北洋系会杀人的。所以,如果清廷依然不肯退位,最后的结果必然是被北洋集团消灭。

但是,由于北洋系并非铁板一块,如冯和张勋,这些人都有保皇思想。所以,如果北洋系敢杀清朝,北洋系内部肯定有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