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为什么总是缺粮?(诸葛亮北伐怎么总是粮草不足)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04 21:00

三国时期,诸葛亮几次北伐的时候,粮草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粮草经常很差,但是这种情况一直没有得到改善。没有食物你怎么打仗?由于粮草不足,诸葛亮不得不多次撤退。但在几百年前的战国时期,七个战国男人相互争斗了几百年,却因为粮草的问题几乎没有退出过

。为什么会这样?

诸葛亮是我国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三国演义》中刻画得最完美的一个"上帝"阶级人物,以至于鲁迅先生评论说"诸葛的智慧接近恶魔"可见后世都认为诸葛亮无所不能。的确,诸葛亮立足于孱弱的益州,不断挑战占据天下三分之二的曹魏,的确展现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但诸葛亮几次北伐最终失利的根本原因还是国力。由于粮草不足,诸葛亮在占据上风的时候不得不撤退。

据史书记载,蜀汉人口不到100万,却有10万大军,4万官吏供养,相当于每6个人养一个人。而这是蜀汉的极限,因为蜀汉一直实行军人优先制,后期已经出现"人家有菜"形势。

战争关乎国力的消耗。既然养兵这么难,为什么征战几百年的战国七雄没有整天喊缺粮?战国之名,正是因为那个时代的连年战乱。从公元前453年到公元前221年,这200年间,各诸侯国几乎每年都有战争,包括战国七雄,小战伤亡数千,大战死亡数十万。

以赵为例。长平一战阵亡40余万,但仍有10余万有生力量(李牧军团),也就是说仅赵一国就有50万大军。以七侠中最弱的韩国为例。韩国有多少士兵?《战国策》记载"20万士兵和10万屠夫"而张毅曾经说过,韩国有30万士兵。

如果你看看战国七雄的疆域分布,你会发现韩国夹在秦、魏、楚几个大国之间,在这么狭小的疆域内养30万兵,还能有20万精锐,真是不可思议。

要知道三国时期,蜀汉的疆域比韩国大得多,成都平原是天然的后方粮仓,但吴蜀的总实力也只相当于当年的韩国。既然每个诸侯国在天下的情况下都能负担起30万士兵,那么三国时代能支撑的军队数量怎么会减少呢?其实除了人口基数的差异,最核心的原因就在于一点,那就是军队体制。

战国实行全国兵役制。只要有战争,适龄男性一律征召,张毅所说的韩国30万士兵,也是指韩国能调动的最大兵力。没有战争的时候,除了镇守都城和要塞的兵马,其他人都解散回家种田。

然而三国时期就不一样了。经过400年的发展,此时的战争已经演变为职业军人之间的战斗,也就是说和平时期农耕战争上战场的情况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这就好比冷兵器时代刀子可以武装士兵,但在现代战争中,需要花费更多的财力购买枪支弹药来武装士兵。

正是因为三国时期的职业军人不参与农业生产,才让看到问题症结的曹操率先开垦农田,这也为曹魏的国力奠定了基础。然而,蜀汉的开垦是最新的。诸葛亮在第六次北伐时开始在渭滨开垦土地,但在收获前就去世退隐了。后期姜维刚欲在栈中平定田地,曹魏随即发动伐蜀之战。可以说,蜀汉的十万兵马始终处于战争状态,不参与农业生产,这也导致了蜀汉的最终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