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有着一个异域风情的县传说是罗马人的后裔真相是什么?(甘肃省的罗马人)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04 11:26

关注过古罗马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罗马曾经有三大巨人,分别是凯撒、庞贝和克拉苏。其中一人,克拉苏,最终死于他带领罗马军团征服帕提亚的战斗中。然而,这场战斗并没有杀死所有的罗马军队。据说其中出生的数千名罗马士兵继续向东逃亡,然后失踪。与此同时,

中国有记载,一支素未谋面的外国军队来到中国,很可能最后定居在甘肃。所以现在有传说说这里的人是罗马人的后裔,那么这件事情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呢?

《汉书·地理志》中确实记载有"在河西走廊的张掖县下。李赣"郡。该县存在了数百年,直到隋朝初期合并。县治的位置一直都是一样的,就在甘肃省永昌县西南。甘肃汉简所所长张德方曾在《光明日报》发表《汉简确认:汉代李赣城与罗马战俘无关》一文,公布了20世纪后期在寿水金关、宣泉家出土的15件汉简,除李赣外,李赣·常"此外,还有"魏"、"李赣威视"、"左"和其他官员,以及所管辖的县"一刀利"、"当莉莉"、"昌利利"、"万岁"、"Wuduli "等等。寿水金关汉简记载了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和李赣地名。足见李赣郡早在两年前(公元前60年)就已建立。汉代在西北地区实行的牧业制度也推广到河西乃至李赣,政治经济发展到相当规模。李赣郡的建立早于公元前36年陈汤攻支和公元前53年加莱之战,因此与罗马人无关。

因为罗马人从来没有来过甘肃,"李赣"这个充满异国情调的地名呢?事实上,作为一个公元前二世纪刚刚开发的偏远河西走廊,有汉语不为人知的地名并不奇怪。比如汉武帝时期也划入汉帝国南疆(今越南北部),也有"勾践、、、北戴河、和于"这样的非中文地名。

据《汉书·匈奴传》记载,汉昭帝元丰三年(公元前78年),"可汗令犁王窥边,说酒泉、张掖日渐衰弱,派兵试击,希望夺回土地。汉人初下,闻其计,天子遣诏边关守之。太守兼诸侯张掖出兵攻之,数百人被捕。千百年来属于这个国家的伊曲王的骑士,开枪打死了犁王,送给他200斤黄金和200匹马。自封为犁王,匈奴不敢入张掖。"可见,"犁铲"本来是匈奴的一个王,犁王入侵的地点是在张掖县的日勒、乌兰、凡河一带,也就是甘肃省的张掖和永昌之间。凡河的遗址就是现在的永昌,离李赣的遗址很近,但是《汉书》里没有提到李赣。很可能这个郡在战前还没有设置,是打胜仗的犁皇后为了安置匈奴俘虏而设置的(也就是李,在古史书中李是和李、犁等连在一起的。).这个解释比虚幻的"罗马说"可靠多了。

很多人认为李赣罗马人问题的最终解决取决于基因研究的成果,因为史料可以被埋没,但DNA不会说谎。

在2007年, 兰州大学医学遗传学实验室的周瑞霞博士和其他人发现,77%以上的单倍群的类型是人民的人民 黎族是东亚人的单倍型,所以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黎族是中国汉族的一个亚群,而不是罗马军团的后裔" 。

2009年,兰州大学生物与植物学研究生马在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硕士论文《中国西北地区鳞翅目昆虫起源的线粒体遗传多态性研究》。实验采集了甘肃省永昌县四个行政村(哲来寨、杏树庄、河滩村、焦家庄)的87份外周血样本,这些样本被认为具有明显的高加索人种的身体特征(高鼻梁、深眼睛、鹰钩鼻、白皮肤),以构建该人群的线粒体单倍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李赣87个个体中存在3种单倍型,起源于中亚人,在欧洲也有广泛分布,即李赣约有3.4%的个体是欧洲或中亚人特有的单倍型。其余83种豺的单倍型频率均位于东亚和南亚。中国汉族的单倍型主要属于这些单倍型。甚至在李赣也发现了一种罕见的变异。到目前为止,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只有一个关于该位点的报道,在2355名中国汉族人群中发现了3个个体,而在欧洲人群中还没有相关报道。因此,很明显,中国的黎瓦人和汉族人是从欧洲单倍型中分离出来的。实验"对结果的分析也倾向于支持利瓦人是中国汉族的一个亚种,而不是罗马军团的后裔这一结论。"

甚至,从历史上来说,连起源于中亚的黎族人为数不多的基因特征,对罗马人来说,也不需要牵强附会,牵强附会。有学者研究了新疆出土的数百具古代居民遗骸,发现"至少在青铜时代末期,具有原始形态类型的欧洲人种已经分布在罗布泊。"在汉朝占领河西之前的几个世纪,居住在河西的原住民如乌孙、月氏等都属于欧洲人种。自汉武帝统治时期从匈奴手中夺取河西以来,河西走廊成为陆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通道。从汉代到清代,尤其是汉唐时期,无数来自西方的使臣、商团、僧人、学生、游客经过这条走廊,到中原王朝朝贡、贸易、教育、学习、旅游,其中不乏"紫色的胡子和深邃的眼睛""Huer "因为事情留在这里,结婚生子,久而久之,成为当地居民。这里的一些人有一些欧洲人的特点,这并不奇怪。为什么要建立一个"罗马军团在中国"美丽神话,自娱自乐?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