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燕为何不拍正面?(不能看正面的马踏飞燕)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03 21:26

"马踩燕子"很多人也在课本上看到过。它是中国古代东汉时期非常著名的青铜奔马,中国的旅游标志是马踏闫飞的剪影。这个青铜奔马可以说是名气很大,价值很高,但是每当看到马塔闫飞的照片,基本都是侧面照,很少看到正面照。这很奇怪。为什么马踏闫飞的正面照

片那么少,为什么还要官方的?马踩燕子的正面照片是什么?

1.马背上的飞燕简介

东汉时期的青铜奔马,又称马阙、马踏、青铜奔马、马攻鸦、鹰扫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都是东汉时期的青铜器。1969年10月在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东汉铜奔马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公斤。形象苍劲俊朗,独具魅力。那匹马昂首嘶鸣,躯干强壮四肢细长,腿蹄敏捷,三脚空跃起,一脚踩着燕子向前飞奔。

东汉铜奔马于1983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被确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1月被列入第一批禁止出国文物名单。

东汉铜奔马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公斤。那匹马昂首嘶鸣,躯干强壮四肢细长,腿蹄敏捷,三脚空跃起,一脚踩着燕子向前飞奔。一匹巨大的马踩在一只飞奔的龙雀背上,龙雀惊讶地回头,展现出军马岭空疾飞疾跑的雄姿。

青铜奔马微微向一侧倾斜,昂着头,头顶的鬃毛在前,背上的马尾辫向后飞去。它圆滚滚的身体呈流线型,四肢动感极强,三蹄跃起空,右后蹄踩着翅膀飞翔,惊愕地回头看"风神鸟"龙雀

2.为什么马踩燕子的正面照片很少?

1969年,一个村民在挖空洞,结果他拿着锄头刚下去就挖到了一个很硬的东西。于是他好奇的继续挖,发现下面有一堵砖墙。这样一来,村民的好奇心就更重了。直到所有这些砖块被移走,才发现了一座坟墓。墓中有许多随葬品。如此重大的发现被村民们上报给了国家,考古人员第一时间来到了墓室。在这座墓出土的文物中,著名的"马踩燕子"它在里面。它的另一个名字也是"铜奔马"。

我相信每个人对"马踩燕子"我已经很熟悉了。在许多地方,我可以看到基于它的各种形式,它已经成为旅游的象征。它的精妙之处在于,整匹马只靠脚下的燕子支撑。不过,我相信大家都只看到过马踏燕子的侧面。奔马真的很有型,几乎没人见过拍出来的"马踩燕子"的前面。这到底是为什么?直到我看到"马踩燕子"前面的照片突然明白了,我差点笑哭了。

最初"马踩燕子"马的侧面看起来很帅,正面照片看起来很滑稽,好像哈尔被附身了。让人瞬间忘记之前的样子,感觉这匹马一定很累了。看那张狰狞的脸。看了正面照,难怪都拍它的侧面照,还是侧面照更震撼。

3.马背上的飞燕简介。

关于这匹马的名字,很多专家从不同角度起名,最后在东汉时期命名为铜奔马,这也是一个公认的名字。此外,还有马阙、相、相、天马、马神田相、马燕等说法。一件艺术品的命名有这么多说法,在美术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可见其在美术史上的巨大影响。这些不同说法的区别在于马踩的是哪种鸟。另外还有一个折中的说法——铜奔马,很平实,不会出什么差错,但也避免了鸟形底座本身的辨识。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肯定的是,在马脚下面加一个鸟形底座是这个雕塑的一个创新。

东汉青铜奔马在动态飞行下站立的实际问题。类似的做法在壁画、画像石等类似的马造型中未见。因为壁画和石雕都是二维或者接近二维的实现,所以不需要节外生枝。然而在雕塑中,却是为了实用的需要。东汉青铜奔马是体积和重量在三维空间扩散的物体空,运动感强,呈三足奔马之势空。如果把同样的方法用在壁画上,是不可能让奔马保持平衡的。所以在它的脚下加了鸟形底座固定,解决了这个实际问题。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既符合杠杆力学原理,又完美解决了奔马的轻盈和物体的稳固,这才是它高超的地方。具体来说,鸟形底座是扁平的,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鸟的头、翅膀、尾巴都是加长的,增加了稳定性。这就像三角形支架一样。这些都是通过踩在燕子背上使马重心稳定,构思巧妙无与伦比。

其次,东汉时期用于铜奔马的鸟形底座也是艺术上的一种创造,制作者在固定奔马的同时,将底座的实用功能与艺术创作相结合,大胆巧妙,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效果。事实上,借助构件来达到实用和美观的目的在汉代是很常见的。比如著名的长信官灯,就是雕塑和灯的结合,以宫女衣袖为排烟口的方法也是如此。塑造一匹马的逼真形象并不太难,但要表现一个静止物体的运动,尤其是一匹日行千里的好马的速度,就没那么容易了。但制作人别出心裁,运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将疾驰的马和飞鸟奇妙地结合在一起,大胆地让马的右后蹄踩在一只飞翔的鸟身上。这样就衬托出了马的快速性,一匹静态的铜马就生动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东汉的青铜奔马又粗又圆,但动作轻盈,把全部重量都压在一只一只脚的小鸟身上,显然是经过精心计算的。小鸟似乎在惊讶地回头看,惊讶于与飞奔的马不期而遇。很简单"鞭长莫及,唯鸟竞飞"真实的再现。

东汉青铜奔马是东汉青铜艺术的杰作。东汉青铜奔马的造型方法,其实是沿袭了当时盛行的奔马形象,创造性地加入了飞禽,既起到了固定的作用,又增加了奔马的气势。但它不同于近代个别艺术家的创作,而是一种程式化的创作模式,在形式上沿袭了当时流行的走马造型,并在马脚下加入小鸟以支撑稳定。这是一种创造。从整体上看,东汉时期的青铜奔马是汉人豪气和昂扬精神的表现,反映了汉朝的强盛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