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五胡乱华的源头是司马懿?(为什么说五胡乱华司马懿是罪魁祸首)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03 18:39

1.没有八王之乱,就没有五乱。

司马家没有先乱起来。如果能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统一的政治局面,当时已经南迁并州的匈奴和西北边境地区的羌族、氐族在汉人的管理下逐渐融合,成为汉人。

而是司马自己先乱起来的。在司马的领导下,魏于公元263年灭蜀,司马于公

元265年篡魏入晋,晋于公元280年灭吴。汉末以来近百年的割据和战乱局面终于结束,走向统一。

西晋也继承了曹魏时期国力上升的势头。魏晋皇权虽有转移,但并未经历国家动乱和战争,国家大局和实力并未改变,仍在稳步上升。只要司马氏的政治措施得当,就有可能延续这种恢复发展的趋势,创造汉末以来的新高峰。

但就在这个时候,公元290年,全国统一后仅仅十年,西晋的第一个皇帝司马燕死了,他的白痴儿子司马忠继位为晋惠帝。然后第二年,司马忠的皇后叫宗室王司马懿发动政变,杀了辅政皇后杨的父亲,八王之乱开始了。

八王之乱是司马氏皇族的相互残杀,造成了北方腹地的混乱。开始的时候,族人和诸侯为了各自封地的资源和军队进行战争。当所有的宗族和诸侯都用尽了自己的力量,他们开始招募胡族来帮助他们进行政治斗争。

就这样,到了最后,原本引进来帮忙的少数民族发现金朝已经没有以前强大了,开始有了自立为王的野心。如果八王之乱没有发生,西晋就保持了稳定统一的局面,迁入的少数民族就没有机会乘虚而入了。因此,问题不在于胡族的内迁政策,而在于司马自身政策措施不当。

2.为什么会发生八王之乱?

是因为司马燕死前觉得太子司马忠很蠢,把希望寄托在孙子司马懿身上。为了保证皇权的稳定,他特意安排了洪农杨出身的岳父辅佐朝廷,外面还有宗室首领驻守各地,以为这是万无一失的办法。但结果是宗室带兵杀了杨军,其他宗室以秦王的名义带兵造反,整个西晋先自乱。

换句话说,八王之乱的根源在于宗室出镇,有兵权。所以当政治斗争激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说是兵戎相见。而司马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司马很清楚,他们可以从曹植手中篡夺皇权,因为曹植的宗室没有实力,而是曹真、曹爽父子等外围宗室上台。

从曹丕开始,宗室君王被严密监视,无异于监禁。对此,在魏明帝曹操时期,曹植多次上书表示反对,主张给予封建宗室一定的权力,以供养皇族。

《三国志与曹植传》:

昨日,蔡、周、赵作弼;鱼叔被判刑,叔去匡国。三监的烦恼是我自己的;有了南方的帮助,就不远了。在中国的贵族和国王中,肯定有应该被提拔的人。所以说:"没有周公的亲戚,你拿他没办法。"只是陛下不太重视。

不久,汉家建钗王,丰数十城。关于它,只是祭祖宴,如果是姬周树国就不是五等品了。如果傅肃向皇帝进谏,周就很难做太师了,可以说时代变了。夫能令天下瞩目,而掌权者为易,故能动主,对权力心生敬畏。郝佑掌权,不在亲戚;权在何处,虽疏必重,势往而行。亲虽会轻,却是建立在齐哲天而非鲁总身上。和魏,不是纪。只有陛下才能观察到。勾践忠于自己的位置,凶从自己的病人,和一个不同姓的大臣。欲国之安,祈福家之贵,共享其荣,不与之患者,亦公之臣也。今天我反对的是公稀,姓异。

综上所述,曹植的意思是,封建宗室和辅助皇族虽然有风险,但皇权不会落到别人手里。晋国之所以被三族瓜分,是因为三族之间长期争斗,形成了六部大臣轮流辅政的局面。最终赵、魏、韩三族瓜分了晋国,晋国各氏族毫无反抗之力。

但曹植评论的问题在于,他没有看清历史变化的大趋势。

春秋时期,各国宗室都有世袭的爵位,都是各国的诸侯,掌握着各国的内外大权,导致各国君主的权力都被宗室挟持,权力不够集中。从春秋到战国,各国都进行政治改革,无论是申不害、李悝,还是商鞅,其根本目标都是废除宗室权力,加强君主集权,逐步废除宗室世袭领地分封制,建立郡县制。

正是因为秦国在这次改革过程中最为彻底,秦国率先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在各国的竞争中拔得头筹,最终消灭了其他国家,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秦朝。

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秦国宗室没有权利。一旦皇帝驾崩,继位的皇帝软弱无能,或者年纪太轻,就会出现不如皇权的大臣,也就是李斯和赵高。最后,当秦国在陈胜光武起义的冲击下崩溃时,秦国的宗室没有抵抗。

3.汉朝建立后,总结历史经验,认为秦朝不是封建诸侯是错误的,于是汉朝开始消灭楚汉之争遗留下来的异姓王,同时大量的封建皇族到处都是诸侯。但到了文帝、景帝时期,宗室诸侯势力过于强大,危及统一,最终出现了七国之乱。所以直到汉武帝实行恩宠法令,才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重新建立了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帝国。

对于皇权世袭继承制度来说,这是一个永恒的矛盾,从战国到清朝灭亡一直存在。封建宗室,赋予实权,容易出现国家统一的威胁和国家分裂的危险;如果宗室不是封建的,或者宗室受到严密监控,大臣掌权,就容易出现权臣,也就是像魏晋时期发生的皇权转移。

所以历代都在寻找统一与分裂,强弱皇权之间的平衡。只要有一方稍有失衡,就会导致这种平衡被打破,滑向另一方。曹魏采取严控宗室的政策,于是出现了权臣曹爽和司马懿,司马懿最终篡权。鉴于曹魏丧失皇权的教训,司马家有大量的封建皇族,其初衷是为了帮助皇族。结果统一没多久,就陷入内乱,西晋也在内乱中走向灭亡。

宗室的重用并非始于司马燕,而是始于司马懿时期。

司马懿一直扶持弟弟司马孚,然后扶持培养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司马孚的儿子司马望,收养了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做儿子,司马懿一直在抚养他。司马懿的儿子们在司马懿还活着的时候也开始重用他们,或在州郡,或在军中。

在司马懿看来,这种情况自然是没有问题的,即使是在司马师和司马昭还比较强大的时候。然而,当司马燕死后,中央皇权出现了裂缝,这给了宗室中的野心家夺取政权的机会。其中赵王司马伦废黜晋惠帝为叔祖,自立为帝。

另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是,正如电视剧《兵家联盟》中所描述的,由于司马懿长期搞阴谋诡计,他的儿子们也纷纷效仿,学会了利用阴谋诡计进行政治斗争。每个人都希望像司马懿一样,将自己的政治利益最大化。只要你能获得更大的政治利益,不仅别人可以牺牲,你的兄弟姐妹、老婆孩子也可以牺牲。

出于司马家族的政治利益,司马懿先是娶了夏侯尚的女儿、夏侯玄的妹妹夏侯惠为妻。结果司马师发现夏侯惠知道他们家在密谋,就杀了夏侯惠。然后娶了司马懿以前的同事武陟的女儿。后来因为武陟在政治上失势,司马师就和武陟的女儿离婚了。后来,司马氏娶了泰山羊家的女儿杨为妻。司马师的整个婚姻完全从属于他自己的政治利益,没有一点感情可言。

皇权之争从来都是残酷的,但像司马那样残酷无情,肆意屠戮,不忠不义,无情不孝,也并不稀奇。丈夫和妻子,君主,大臣和儿子,什么都不在乎。西晋从篡魏入晋到八王之乱只有二十五年。之后,司马皇帝就成了别人手中的玩物。到了东晋,皇权更加衰落。用田雨晴先生的话说,司马皇权成了贵族政治的装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