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盐商为什么那么富裕古代盐商为什么有钱(为什么盐商很有钱)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03 16:39

清代江苏巡抚陶澍因政治清明,政绩突出,仅任职五年就被提拔为两江总督。经历丰富的陶澍在担任巡抚期间,深知两省盐政的弊端。但是,以前的陶澍还不够资格去改变这些弊病。道光十年,五十多岁的陶澍以自己的春风为荣,走马上任,升任两江总督。陶澍刚上任,就

向朝廷做了呈文,提交了一份地方盐务调查报告。

1.两江盐政到底有多乱?

陶澍指出:一斤盐的成本只有十文钱,但在各地出售后,价格翻了一番。在暴利的驱使下,很多不法商人为了牟利,将沙子掺入盐中,使之劣质化。普通家庭的人都挤破了头去买高价盐;穷人家的人连盐都买不起。

高昂的盐价和民众的需求使得私盐逐渐泛滥,政府从盐务中赚取的利润越来越少。面对这种情况,陶澍提出了解决办法:"既要除掉奸商,又要招收其他富商,富商的章程一定要明确,浮动的费用一定要删除,使他们不厌倦一般商人的摊派,然后他们才会来。"

简单来说,就是废除康熙年间以来所安排的政府专营、总商的制度,通过这种方式解决官盐垄断,通过竞争来平衡市场。

2.这些人通过垄断盐务,牟取暴利,赚了多少钱?

据陶澍研究,在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一般商人每年的办公费高达70.2万元,但即便如此,一般商人仍打着入不敷出的旗号,从自己的利润中支出90.2万元。

钱到底用在哪里了?真的是作为管理费用吗?

不是这样的。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新盐官上任,修建官邸,购置家具。这些费用加起来还不到一万两银子,但一般的商人每次都要报十万两银子。一份简单的公文在外面只要十文钱,一般的业务却要报1200银。一张纸一千两银子,"洛阳纸贵"恐怕没那么夸张。

3.这些浮动的费用和捐款从何而来?

据陶澍调查,一方面是从国库中拨款,另一方面是由中小盐商分摊。所以会出现地方国库亏损空,拖欠政府还款的情况。中小盐商不能照章纳税,而是加入走私行列。

原来,据保守估计,淮北地区销售盐导170万支,每支盐导相当于364公斤盐,总量超过6亿公斤。每年朝廷可以从中收取盐税,大概有四百万两。除了盐税,地方政府的其他收入也应该有三百万两。这两项加起来,相当于几个省的地税。

但陶澍上任,尤其是来财政部视察的时候,眼前的一幕让他目瞪口呆。国库里一分钱也没有,只需要填一个4200万两白银的窟窿。

4.4200万这个数字是多少?

当陶澍向朝廷报告这一情况时,道光勃然大怒,立即任命尚书为钦差大臣,带领本部侍郎到当地调查情况,并制定了改革方案。之所以会有如此巨大的损失空一定是之前的盐官没有控制好,所以道光派钦差到南方的时候,也让他们拿走了一批免职令,摘掉了一批盐官的乌纱帽。

道光十一年,道光批准的陶澍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颁布十五条"两淮盐务条例",其中包含"削浮费,慎兑现,削选将军商,疏水道"等一些细节。为了防止盐商继续偷税漏税,陶澍将盐的引进量提高到500斤,并免除了部分税收,通过软化的方式让中小盐商尝到了一点甜头。

由于没有民间资本的参与,淮北地区的盐务相当混乱,"淮南患积盐,淮北患无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陶澍首先在淮北实行票盐制,并引入大量民间资本。人们只要到衙门购买盐票,就可以获得食盐的销售权,大大加快了食盐的流通。

盐务上的这些不足,很多都是官方管理不清造成的。

所以陶澍上台以来,废除了一些"潜规则"。每年,盐务署都要送两万两千元给巡抚"过年费"陶澍第一年就收了钱,但是把红包费退回去了。随后,陶澍将自己的杨炼银全部上缴户部。当地州长树立了榜样。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员怎么敢不跟进?有了陶澍的榜样,两淮官员纷纷效仿,一年就省下了16.2万两的银浮费。

陶澍用了八年多的时间才在淮北推行了盐改。陶澍上任前,原淮南地方政府欠公款1900万,淮北欠盐税200万。道光十九年,经过陶澍的一番整顿,淮北地区的盐务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八年间,两淮共缴纳白银2400万两。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陶澍盐务改革的效果更加明显。以前盐已经成为一种难求的奢侈品,但陶澍到来后,盐的价格逐渐稳定,贫困家庭也能买得起盐了。

有人得到利益,自然有人会受到损失。陶澍变法时期,通过垄断获利的大商人首当其冲。

这些一般的商人几百年来用巨大的财富支撑着繁华的商业城市。随着他们的衰落,淮河流域的繁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我们不能把陶澍的改革视为商人贫困的首要原因。早在乾隆时期,两淮的食盐专营就存在诸多弊端。由于官盐价格居高不下,私盐横行,盐商越来越少。乾隆六十年后,淮北盐商仅剩十二家,连乾隆都为之担忧。早年,他与乾隆结下了不解之缘"衣料之交"富商江春因官盐停滞而破产,死于贫困。像江春这样破产的盐商在当时比比皆是,可见扬州此时面临的是异乡人的繁华。

江春的破产有很多原因,不仅仅是因为盐业的衰落。

为了招待干龙爷这个"衣料之交"没完没了地报销捐款,还承担了江南的绝大部分费用。据学者考证,仅1738年至1771年,商人就向朝廷捐银1200万两。到1773年甚至嘉庆初年,捐银2700多万两。

5.盐商为什么能暴利?

因为他们有朝廷做靠山。所以每当朝廷输了空,这些商人就要去服务,去填补这些大窟窿。喜出望外的乾隆皇帝有了一生中最大的梦想"石泉武术"但是他所有的野心都要花钱。钱应该从哪里来?仅"请"这些赚得盆满钵满的盐商的意思是。

后来,苗人和安百里教兴起,两淮地区灾害频发。为了应付庞大的军费开支和灾后重建工作,从朝廷到淮北地方政府,皇帝大臣们都把目光放在了盐商的暴富上。在法院看来,这些盐商赚的钱是取之不尽的。他们就像没有银行卡也能取钱的ATM机,可以源源不断的支援国家。然而,谁也没有意识到,此时的淮北盐业已经进入了危机阶段。

道光二年,江春倒台后崛起的商人黄芷君遭到大学者曹真勇的弹劾。在这种情况下,黄芷君涉嫌受贿和枉法,并被迫向中小盐商借钱。虽然黄芷君用财力解决了危机,逃脱了法律制裁,但这一事件却成了黄芷君无法消除的丑闻。这年夏天,运送到淮河地区入海口的400多艘盐船因无人接收而滞销,在河岸停靠了半年。

到陶澍就任两江总督时,扬州盐商已经抬不起头了。"茶淮商有几百家,因为短缺只剩下几十家,而且大部分都是借钱经营,不全是自有资本。以生意的名义,甚至还有人占便宜,不做盐。"

在这场资本对抗中,中小盐商的价值已经基本被榨干,只有一般商人可以通过垄断继续获利。一般商人赚钱的渠道不是盐本身,而是浮费和摊销管理不当。

所以盐商越来越少,有资本的商人宁愿做一些无利可图的生意,也不愿趟这浑水。

陶澍变法后,扬州不再是繁华的大都市。寄生在体制上的盐商纷纷破产,大街小巷不再有奢商,花街柳巷也不会像以前那么拥挤。以前的盐商虽然靠垄断牟取暴利,但他们是扬州各行业的主要消费者。

很多行业靠盐商生存。妓女,以前靠有钱人吃喝,现在成了无人问津的野花。没办法,为了生存,这些女人不得不忍辱负重,活下来。有些妓女,稍微文艺一点的,不惜去私塾做女教师;至于那些没有文采的妓女,只能自降身份,去窑子当妓女。

为两淮盐务操劳半辈子的陶澍病死,扬州也繁华了,不再有往日的霓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