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那么多圣旨为什么现存的并不多?(古代的圣旨都是)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03 13:52

众所周知,古代的皇帝要经常发布一些诏令。虽然真正的诏书不像电视剧里那样由皇帝直接颁布,但真正的诏书颁布过程比电视剧里复杂得多,皇帝也不是一个人。但是历代皇帝颁布的诏令那么多,为什么现在传下来的诏令那么少?诏令都到哪里去了?让边肖给你介绍一下。

1.诏令都到哪里去了?

在古代,接到圣旨是最大的事。毕竟见了圣旨就像见了皇帝,所以每个领圣旨的人都得小心翼翼,连洗澡换衣服都要领圣旨。但是在古代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历代皇帝颁布的诏令很多,所以颁布的诏令数量肯定不小。为什么现在剩下的诏令不多了?他们都去哪里了?

首先,我们来看看按照等级制度颁布的诏令。向五品以上官员发布的诏书中有一条叫圣旨,五品以下的叫圣旨。圣旨的内容其实很多。朝廷的政策,官员和头衔的提升,奖项的授予等等都可以写进圣旨,而且内容必须代表皇帝说的话,而且这些话是金字当头,不能更改,这也是圣旨如此重要的原因。

其次,根据官职的不同,诏书的颜色也不同,诏书的颜色基本分为五种官职。五品以上官职的官员领二三色,甚至有些等级较高的官员可以领五色。根据官阶不同,显示的颜色也不同,而五品官职以下的基本只有一种颜色,这是最明显的区别。

根据受诏者官职的不同,圣旨所用的材料也有很大的差异,但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圣旨,所用的材料都是丝或绢,能突出圣旨的尊严,代表皇帝的尊严。官阶的区分基本上会体现在卷轴的材质和上面图案的数量上,所以官阶对皇帝来说很重要。

比如清代,一级以上官员收到的御卷,都是用玉做的,不仅价值高,而且价值也高。四级以下的官员基本都是用黑角或者乌木做的,肯定比玉差很多。根据圣旨图案的不同,可以看出官员是文官还是武官,文官基本是鹤的样式,武官基本是狮子的样式。

最后是圣旨的内容,可以是皇帝写的,也可以是授权一般的仆人写的。比如康熙皇帝发布圣旨,经常要张代笔,对内容的要求很高,否则有损皇室颜面。不仅每一个字都要工整,而且在遣词造句中都能感受到意境,所以综上所述,圣旨做工复杂,收藏价值高。

但是有很多诏令颁布。他们都去哪里了?其实接受者收到圣旨的时候,基本都会小心翼翼的收好,然后代代相传,因为这不仅代表着皇帝的旨意,也代表着家族的荣耀。但随着时代、朝代、岁月的变迁,这些诏令有的已经流散在民间,有的已经在战乱中消失。

但是现在我们国家的博物馆和档案馆也收藏了一些历代的诏令,但是从数量上来说,并不多,有一部分是民间收藏者遗留下来的。而且很多朝代都注重尊严问题,改朝换代后发现前朝遗留的物品都会被控叛国罪,更不用说诏书了,所以很大程度上有些诏书没有保存下来。

2.圣旨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

有些估计已经毁了。毕竟历史上每一代国王都不会保留上一任国王的东西,即使是圣旨,而我们都知道圣旨基本上有两份,一份是国王本人保存,一份是颁发给取圣旨的人。至于圣旨为何留存下来,应该有以下原因:

保存不当导致损坏。

圣旨在当时是皇权的象征,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大部分圣旨都是明朝和清朝的。这两个朝代之所以留下很多诏令,是因为用的材料不同。以前他们用甲骨或者竹简做的诏令,保存不好就会穿破。

被西方列强抢走。

我们都知道八国联军进攻我们的国家,大肆掠夺我们的财宝,以至于一些值钱的诏令也被他们抢走了。有些诏书现在在国外博物馆展出,供大家参观,有些诏书被他们拍卖,所以留存的很少。

中国博物馆收藏。

目前,中国有专门的诏书博物馆,如徐州诏书博物馆和明清诏书博物馆等。这些诏书基本都陈列在这里,但这些诏书的价值也很高,目前由国家持有。

除了以上,还有私人收藏。毕竟圣旨是皇权的载体,有很高的荣誉。有些古董收藏家也非常珍惜,所以也视其为珍宝。

3.民间遗诏

明朝诏书

日前,河北省邱县的文史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个"聚昌"长达360多厘米的明万历年间圣旨,总体保存完好。

这份圣旨的原件是蓝黄绢,上面布满了锦缎云纹,长360多厘米,宽约33厘米。两端无轴,略有破损,但字迹清晰可辨。圣旨的前端是蓝色的丝绸布料,周围是银色的双龙"圣旨"四个字。正文大意是:皇帝感谢一个叫孙维成的官员和他的家人为国家的奉献,称赞孙维成为国家日夜操劳,称赞他的功绩显著,封他为山西使节。

上谕列举了孙维成的十三个官职。万历十二月二十八日第二天颁布了这项法令。圣旨共700余字,字体端庄小楷,婉约圆润,雍容华贵。圣旨布局工整严谨,跌宕起伏,遒劲遒劲的字迹和笔画。圣旨的中间和末尾盖着皇家"专利制造的宝藏"还有"广韵之宝"方形印章。

据邱县文史专家杨凤奎介绍,圣旨中所指的孙伟成,字宗甫,是孙老人的祖先,邱县孙庄村人。他学识渊博,见多识广,尤其精通音律,擅长写诗填词。1570年,他被提升到朝廷,后来成为一名学者。曾任湖广道监察御史,升任山西省副使、公使。他在仕途中清正廉明,爱民如子。这道圣旨是孙维成升任山西使时收到的。

康熙圣旨

2008年2月26日,两件康熙五彩诏书落户新乡档案馆。专家称,这份色彩斑斓的圣旨甚至不存在于中央档案馆。在被民间保存了300多年后,这两份由清朝康熙皇帝签发的彩色诏书,于2月26日由保管人正式委托保存在新乡市档案馆。从日期来看,这两份色彩斑斓的康熙诏书,写于清朝康熙四十年五月三日。有满文和汉文两种字体,由黄、蓝、棕等颜色组成,所用材料为五彩锦缎。长约3.25米,宽约0.4米..第一道圣旨是封任绪安的母亲为皇后,以表彰她良好的教学。第二个圣旨是让任绪安的妻子"仙惠",意为贤妻。

据圣旨主要收藏者之一官地村石人家族成员任绍坚先生介绍,任绪安是清朝康熙时期的名臣,深得康熙皇帝赏识。康熙认为任绪安的母亲把孩子教得很好,同时认为任绪安的妻子懂事、贤惠、聪明,是一等一的贤妻。康熙皇帝于是在康熙四十年五月三日一天之内颁布了上述两项诏令。

雍正圣旨

2013年6月26日,河北省深州市委宣传部透露,该市东四望村近日在修订村志时发现了两份清代雍正时期的诏书,为研究清代文教礼仪提供了书面和实物证据。

据圣旨保存人、77岁的东四望村村民孟国桢介绍,雍正十三年(1735年),他的祖先孟是武学状元,被正式任命为陕西贺州镇标营游击队,任副司令。给雍正帝下了两道诏书,分别是给孟林的爷爷奶奶和父母盖章的命令。这两个诏令都是用五色锦缎制成的,上面织着几十朵祥云。由于年代和历史原因,圣旨周围出现了丝状或局部破损。每道圣旨横长约2米,竖宽0.4米。正文用满文和汉文书写,汉字为2厘米见方的楷书,分别写着"孟林爷爷恭敬忠厚,能激励未来,对外宣传。他的家书是泽培天地"、"孟林的奶奶刘,是赵的故乡,是蚕丝纤维在世界上传播的国家"、"孟林的父亲Xi·方俊是一个很好的树木崇拜者"、"孟林之母崔氏有七戒,即要清明、三迁、勤令、不流过早"以此类推,两个大大的红色印章也清晰可见。

两个诏令以"圣旨"4个字,每段文字是"奉天航运"、"皇帝说"或者"让它"开头深州市文物部门说,一般来说,明清的诏令都是以"赵越皇帝"还有"皇帝说",不同的是"赵越"由翰林院书写,由内阁大学士演奏,由皇帝钦点的庶吉士手书。最后,玉玺做好了,然后"让它"是皇帝亲自为他看重的受托人或重要事件写的。所以孟家保存的圣旨是雍正帝亲自写的。

成化圣旨

2018年5月23日,河北省南宫市文物部门在南宫市资中镇一户姓白的人家中,发现了一份明代的圣旨。虽然历经500多年沧桑,但总体保存完好。

此诏书是明成化十一年十二月九日,给明太子少保和兵部尚书白圭的诏书。内容是为了褒扬白圭生前的功绩,封他为荣禄大夫、少府,谥号为龚敏。

此圣旨以五彩祥云、吉祥鹤提花织锦为材料,全长2.5米,宽0.29米。圣旨正文是楷书,从右到左25行145个汉字。尾部加盖篆书"专利制造的宝藏"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