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文字狱有多严重?文字狱起源于哪个朝代?(文字狱 清朝)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03 04:26

其实古代每个朝代都有文字狱,就是看执法严不严格。到了清代,文字狱最为严重,很多知识分子因此受到迫害,尤其是乾隆时期。当时文字狱的气氛基本失控,很多赝品被拿出来作为证据,令天下名人恐慌。好在嘉庆皇帝上台后,改变了乾隆的文字狱政策,开始调查普通

,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祥和气氛。后来的皇帝也明白,这种恶绝不能重燃。

在当代社会,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华,是国家的栋梁,是人民的骄傲。但是在古代,很多知识分子因为统治者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被杀害。中国很多朝代都有文字狱,清朝也有各种文字狱的例子,最严重的是乾隆时期。乾隆时期的文字狱有130多起,其中47起是死刑,而空点来凤编造的文字狱更是无法控制。

年羹尧是一位学者和军事指挥官。他曾多次平定叛乱,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为他妹妹是皇帝的妃子,太自立了。所以皇帝不忍,杀了心。1725年,天象奇观被大臣们演奏,这一年也开始了。但由于字体潦草,成语用反了,年被批驳,被记上近百条大罪,被党流放。

1728年,岳钟琪坐轿子回家,突然有人拦住轿子,递文书。这就是吕留良的例子。吕留良和他的儿子死后,博物馆被打开,他们的尸体被肢解并展示,他们的孙子成为奴隶,他们的财产被没收,他们的妻子被流放,他们的学生也被打开并展示,还有数十人被鞭打。

1730年,有人在大臣的奏章上写错了陛下的位置。皇帝一看,发现这本集子里有一首他认为不敬的诗,下令处死。1733年,为了加强文字狱的效力,他把死得平平的杨斌殊作为大臣们的榜样,让世人效仿。雍正年间,查思庭去一个地方做监考,一个问题冒了出来。因为问题中的魏和雍正的雍被砍了头,皇帝以为他要杀自己的头,就把他抓起来调查。

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即位之初,先命兴部把挂在街角的骷髅头取下来公开展示,做成扁担埋葬,后又赦免王及其亲属。为了避免文学罪人案件的重演,他暂时听从了山东御史的建议。虽然当时的知识分子早已被雍正王朝整风,但他还是很乐意赞美乾隆皇帝贬低雍正。

然而,带着巨大的悲伤,1751年,文字狱卷土重来。孙家干在地方政府中身居要职,因敢言敢谏而德高望重。1750年前后,人们出了一份《孙家干奏稿》,矛头直指乾隆皇帝,批评朝中所有重要官员。有关该草案的民事纠纷后来被当局发现,并在全国范围内追查假草案的作者。

这两年,在追究伪造者的案子时,乾隆皇帝总是神出鬼没,疑神疑鬼,经常怀疑身边的亲信。对于这个案子,他从来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过错,总觉得国内暗流涌动,自己慌了手脚,而原因就是听了一个审查官的建议。

有一个举人叫王羲之。他从小就很聪明。早年,为了博取功名,他把自己关在一个小祠堂里,没日没夜地学习,一日三餐,让家人从墙下的小洞送他进去。他学识渊博,博览群书,一生写了十几本书。1969年,一本名为《管子》的新书出版了。王羲之的仇人指责他篡改子官。传入乾隆耳中,交给大学士处理。后来乾隆发现历代很多皇帝的名字里都有子官的名字,查出了这件事,下令把王希厚抓起来。他的家人也未能幸免,同年腊月全部被斩首。

江苏人徐树奎死后,他的儿子写了一部纪念父亲的诗集,因诗集中而被小人歪曲,后被乾隆皇帝指出,意为灭清扬明。当他的政敌指责《诗集》骂朝廷,就成了大案,很快就有消息传出。任何与诗集有关的人都受到了惩罚。徐树奎父子死后,被勒令开设博物馆公开展示。他们的孙子都投降了,家人因为名字问题被斩首。当地的徐姓也受到牵连,有的甚至改名换姓躲过了这次抢劫。

尹家全是有道先生。1781年,他退伍回到家乡。同年四月,乾隆皇帝来视察百姓。他想参加仪式,但没有圣旨召唤他。他想了一个办法,以父亲的名义写了两份奏章,希望皇帝批准,有个孝顺的名字,能够出风头。在命令他的儿子送上奏章后,皇帝大发雷霆。原来他在那里。

虽然雍正的统治时间很短,但也有20多起文字狱,最初是为了统治内部混乱,后来是为了压制知识分子的思想。乾隆年间的事件有100多起,多发生在中期,彻底消除了一部分人的反清思想。事实上,受害者并没有传播反清思想。两朝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文字狱的发起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世俗风气产生了极坏的影响,使得很多文人纷纷远离书籍。

我认识很多皇帝。在我眼里,他们只分为宽容型和自私型两种。从维护统治的角度来说,以上两个朝代的皇帝都属于后者,但如果从当时的格局来看,似乎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回顾这段历史,让人觉得生活在言论自由的当今社会是多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