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什么策略让汉中年未失守?为何姜维改变策略后一个月就失守了?(为什么刘备让魏延守汉中)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02 22:26

公元219年,刘备攻陷汉中后,魏延、吴懿、王平、胡姬先后担任汉中都督。在258年胡姬出任汉中太守之前,几位前汉中都督在面对曹魏的进攻时,都是用魏延的策略来保证汉中近40年没有失守。然而在258年,姜维带着"聚兵聚谷"而不是魏阎志的战略,26

3年面对曹魏的进攻,仅仅一个月就丢掉了汉中,为什么呢?

一是刘备提拔魏延坐镇汉中。

公元219年,刘备击败曹操,攻占汉中。汉中北接关中,南接淅川,不仅地理险要,物产丰富,是兵家必争之地。人们都在谈论刘备会让谁镇守汉中。

因为刘备已经让关羽镇守荆州,而张飞在军中的资历和威望仅次于关羽,所以人们认为刘备会让张飞担起这个重任,张飞也是这样认为的。

但令人惊讶的是,刘备竟然起用了衙门将军魏延来承担这一重任。

不要小看了衙门将军的地位。刘备手下只有两个人担任过这个职务,一个是赵云,一个是魏延。赵云不用说,常年和刘备在一起,是刘备的心腹。魏延能担当此职,说明他在刘备心中与赵云平起平坐。

魏延原本是刘备的三部曲,一个没有背景和人脉的军人。但他凭借出色的表现,硬是从一个小兵成为了将军,作战经验非常丰富,这也是刘备看重他的地方。但是魏延和张飞比起来还是嫩了点,让满清文臣都很不解。

刘备为了服务大众,提拔魏延为镇远将军,让他在群臣面前下定决心。魏延大声说道"如果曹操来自五湖四海,请为王拒之;偏为了几十万人,请为王吞之。"意思是如果曹操来了,我会根据风险坚守;如果敌人很弱,我可以一举消灭他们。

刘备对这个说法很满意,大臣们也很佩服魏延的英雄气概。

二、魏延镇守汉中的策略

当然,魏延也不是说大话,他守汉中的策略是非常务实和恰当的。

什么叫务实得体?因为刘备攻占汉中后,关羽接连遭遇荆州、夷陵惨败,元气大伤。诸葛亮北伐之前,并不具备主动出击的能力。

这时,魏延的策略是"把敌人挡在国门之外"依托秦岭天险,在汉中周边设置关卡重点防御,以消耗和拖垮敌人,使其不战而退。魏延在汉中外围的主要据点是在汉中东侧的醒狮和黄金两处设置驻军,以防备曹魏从洛古而来的军队,洛古是曹魏进攻汉中的主要方向。

鉴于魏延驻军,魏延在汉中时,曹魏没有攻汉中。227年,诸葛亮带兵北伐汉中,汉中防务实际上由诸葛亮主持。在此期间,诸葛亮主持修建了汉、越两座城堡,进一步完善了汉中的驻军制度。234年魏延死后,吴懿、王平、胡姬继任汉中都督。他们继续使用魏延的防守策略,成功击退了曹魏的进攻。

最著名的战役是王平击败曹爽。244年,曹魏大将曹爽为了建立军事功绩,由洛古攻汉中。当时汉中守军不足三万,将军们想放弃外围据点,退守汉、乐二城,等待涪城援军。王平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如果府城的援军不来,后果不堪设想,必须坚守外围据点,等待援军。

最终王平坚守外围繁华据点,费祎率军从府城赶来,堵住了曹爽的后路。曹爽拼死突围,数十万大军死伤,大败而归。金钱、粮食、驮畜的消耗更是惊人,使关中地区恢复了很长时间。胡强对此颇有微词。

这是魏延防守策略的经典运用。如果能一直持续下去,曹魏就不会像后来那么容易拿下汉中了。但姜维后来完全放弃了魏延的策略,采用了"聚兵聚谷"结果曹魏攻下仅一个月,汉中失守。

三、姜维"聚兵聚谷"战略

蜀汉后期,姜维北伐的主要方向是陇西。为了集中兵力,他放弃了魏延守汉中的战略,改为"聚兵聚谷"策略。

所谓"聚兵聚谷"就是用有限的兵力守住汉、乐两城,让敌人进入汉中,借助汉中崎岖的地形拖垮敌人,寻找机会集中歼灭。258年,汉中太守胡姬正式实施姜维战略,收缩汉中外围防线,重点防守汉、乐两城。

263年,蜀汉大将姜维在栈中屯田避祸。曹魏见姜维主力驻守西北栈,以为汉中守军是空空,便兵分三路攻打蜀汉。

其中邓艾率领三万人攻姜维于栈,诸葛绪率领三万人攻尹平桥,堵住姜维退路,钟会率领十二万人攻汉中。曹魏的意图很明显,希望拿下汉中,一举歼灭姜维,于是蜀汉崩溃了。取汉中不可,蜀汉死是早晚的事。

此时的胡姬用姜维的策略,放弃外围据点,固守汉、乐两城。钟会无法围攻,只能绕过这里,直奔南边的阳安关。一切都会按照姜维的预期发展。

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阳安关的指挥官姜述临阵退缩,向曹魏投降,致使阳安关失陷。钟会得到大量的粮食和粮草,缓解了燃眉之急,导致汉中失陷。只有一个月。

其实姜维的计划也不是一无是处。如果汉中将士能够坚决执行,钟会军很可能如姜维所料,在汉中崎岖的山路上被拖垮。然而事与愿违,失去汉中后,姜维已经无力回天,而姜维作为最高统帅,必须为汉中的丢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