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小说为什么没有一部背景是在唐朝?(金庸为何不写唐朝武侠)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02 19:00

金庸先生写的武侠小说的背景涵盖了宋元明清以及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没有唐朝?其实这个细节挺有意思的。不适合讲唐朝的武侠故事吗?我觉得不会有这样的说法。但是,真正的原因可能并没有答案。唐朝是中国古代最强大的朝代之一,也有很多崇拜者。先说唐朝的一

些门派。让我们来看看。

有网友在网上发帖提问:金庸武侠小说里,有佛教徒(比如少林和尚),有道家(比如道士徐冲),有摩尼教(比如明教创始人张无忌),有穆斯林(比如回部的女人霍青桐),为什么不提一个基督徒?

有人说,没错,《鹿山公爵》里写的是传教士南怀仁和汤若望,《染有皇室血统的剑》里出现了几个葡萄牙剑士。但南怀仁和汤若望是历史人物,不是武林江湖人物,所以不能算。葡萄牙剑客可以说是江湖人,但不一定是基督徒。

也有人说,因为基督教传入较晚,西方传教士来中国的时候,已经是热兵器时代,在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火器面前,英雄是打不起来的。不是这样的。基督教很早就传入中国,大约在唐朝贞观九年(635年),基督教大秦主教(唐朝称为"Dade ")阿罗带着“sj”和耶稣画像,沿着丝绸之路一路跋涉到长安,受到唐太宗的欢迎:"永远战斗在西郊,迎客在"。

三年后,唐太宗下诏:"阿罗摩托,波斯僧人,将受教来京。详其教旨,玄妙无为。助人为乐,利人则适天下。我们公司在一宁坊建了一个寺庙,有21个和尚。"唐高宗,还有"在每个州建立风景寺庙...寺庙遍布数百个城市",非常繁荣(见大秦流行景教《中华碑》铭文)。这是唐代的景教,属于基督教教派中的聂斯脱里派。相传,唐代著名中兴人郭子仪是景教信徒。

景教在唐代的传播采取了入乡随俗、积极融入中国文化的策略。传教士称自己为"和尚",教会说"Temple "尊重中国人的祖先崇拜。传教士对sj的翻译也很中国化。我们来看看唐代景教经典《听诗序》中描述的一个故事:

"佛要对一个处女做一个清风,叫完颜。凉风入末颜腹,神教。紧接着燕怀之末。没有男人怀孕是为了让凉风在上帝的帮助下等待女孩。让一切众生看到没有男人怀孕,让世间人看到真相,佛是有力量的。也就是把众生的信心悄悄送回善业。在燕怀孕末期,她生下一只雄性老鼠。"

这篇带有佛教和道教风格的文章不是关于苏姬神的故事,而是关于在《圣书》中记载的基督耶稣诞生的奇迹。"天尊",也就是"上帝"中文翻译;凉风指的是"圣灵";"闫妍"指圣母玛利亚;"老鼠迁徙"是耶稣。

景教是由唐德宗的景教信徒传入唐朝的"灵宝和尚、内城和尚、郑光和尚、何铭和尚、李奔和尚、法源和尚、普律当丝和尚、凌豹和尚、玄兰和尚"还有的(从名字上看,很像佛家和尚的名字)刻成碑文。明朝天启年间,这块石碑在陕西出土,就是著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今天,当你参观Xi安的碑林时,你还可以看到这块石碑。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文还透露了唐代景教如何过圣诞节的信息:"代宗文帝张恢复而从事无为。每次他出生时,Xi天相成功,并授予公众一个皇家宴会。"这意味着唐代宗非常支持景教的发展。每年圣诞节,皇帝都会给大秦寺(景教教堂)上香,给景教教徒送食物。从这个记录中我们可以知道,唐朝的京族人在圣诞节期间会享受一顿大餐。今天,当美国人庆祝圣诞节时,他们不也吃一顿圣诞大餐吗?

但是金庸的武侠小说没有一部是以唐代为背景的,所以不写唐代景教也是合理的。

景教在唐朝传播了一百多年,到了唐武宗(公元9世纪),由皇帝发起"灭佛"运动和景教也受到牵连,再也没有恢复。经过五代战争,景教在中土几乎绝迹,只在北方草原部落中流传。《射雕英雄传》中提到的铁木真的义父王罕,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个人。他是蒙古草原克烈部的首领,他是景教徒。拖雷公主也是京派信徒。但是,金庸似乎并没有提到自己的京教徒身份。

南宋-元朝时期,也就是《射雕英雄传》和《屠龙记》故事展开的时候,景教再次传入中国中部——这一次是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最早传到南宋的港口城市泉州

泉州是南宋时期海外贸易最繁荣的港口城市。据历史记载,"全南人口众多,七省一市,蛮夷而求义。随着起航日的到来,富商大家聚集财宝和货物。"(周必达《文钟记》)泉州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开放的国际大都市之一。每年都有无数的阿拉伯商人、波斯商人、犹太商人从东南亚、阿拉伯半岛乃至地中海来到泉州,景教也随之传入泉州。

宋度宗显淳七年(1271年)来到全州的意大利商人雅各布发现"在泉州,人们还可以听到100种不同的口音,那里的许多人来自其他国家。城市里有许多种基督教徒,其中一些人宣扬反对犹太人。此外,还有撒拉逊人、犹太人和其他许多基督徒,他们有自己的寺庙和房子,在城市里住在自己的地方";"许多基督徒都是聂斯托里教派(景教)的忠实信徒,他们有自己的教堂和主教";"当一个人走在刺桐(泉州)的大街上,仿佛不是在蛮子这个城市(西方人对中国的称呼),而是在一个全世界的城市"。(《雅各布的光之城》,上海人民出版社)

如果外国人的叙述不靠谱,有伪造嫌疑,那么出土文物的说服力应该是无可辩驳的。1905年,西班牙天主教传教士任道元在泉州发现了景教的尖拱形天使石碑。石碑上十字架的形状和样式非常特别。一位名叫伯希奥的法国学者拍摄了任道元发现的景教石碑照片并公开发表,在欧洲史学界引起了很大轰动。后来泉州出土了一批十字架石雕和景教墓碑,海外历史学家把这些十字架石雕命名为"刺桐十字架"。

发现的刺桐十字架和泉州景教墓碑基本都是元代遗物,可以证明元代泉州景教信仰的繁荣。因此,学术界认为泉州景教是随着蒙古人征服泉州而传播的。但这是值得商榷的。

在泉州发现的景教墓碑中,最早的一块雕刻于元代至元十四年(1277年)。根据碑文,我们知道这是一个自称"戴笠王的《十二个小女孩"景教女信徒,为了埋葬她们"所以,二胎父母"(两个去世的婆婆)"郭的《十台儒》和陈的《十台儒"墓建好了,墓碑刻好了。恰恰是这个元朝的遗迹,可以证明南宋后期景教已经在泉州传播,因为从元朝到元十四年,是南宋景炎二年,元军和南宋流亡政府在泉州交战。但是宗教的传播会有一个长期的到期,景教的中国女信徒不可能一夜之间出现。南宋泉州商人众多,带来了景教,也就不足为奇了。

刺桐十字架的发掘引起了海外史家的轰动,不仅因为他们证明了宋元时期基督教在泉州的传播,还因为石雕风格的独特性。从这些景教石雕的装饰图案来看,既有传统的基督教符号,如展翅飞翔的天使和十字架的形象,也有中国佛教和道教的符号,如盖华、瑞云、海水、火焰和莲花。从十字架的形状来看,不仅有希腊式和拉丁式的十字架,还有波斯式、凯尔特式和马耳他式的十字架。而且一个十字架石雕往往融合了两种以上的风格;从石刻的文字来看,既有汉文,也有拉丁文、巴西巴文、突厥文、波斯文。所以"Mashup "宗教符号的风格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极为罕见。

毫无疑问,这些刺桐十字架见证了宋元时期泉州的开放与包容。其实,泉州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开放性,不仅体现在刺桐十字架的独特风格上,还体现在各种宗教信仰的兼容上。如果你回到南宋至元代的泉州,你可以在泉州找到当时世界上几乎任何一种宗教:当地的儒家文化、道教、民俗信仰、最早的以中国为本位的佛教,还有景教、伊斯兰教、印度教、摩尼教(即《倚天屠龙记》中的祆教)、犹太教。各种宗教流派汇聚于此,相互融合。那时候,也许只有中国能让所有的宗教以如此和谐的方式共存于同一个城市。

宋元时期,景教在泉州、杭州、镇江等城市传播。元朝是继唐朝之后景教在中国传播最繁荣的时期。一支景教随蒙古人由陆路南下,另一支来自海上丝绸之路。元朝人把京人称为基督徒和传教士"Yerikewen "有学者根据《顺治镇蒋智》记载的元代镇江华侨户籍进行统计,发现14世纪镇江每167户华侨中就有一户"Yerikewen "。

张无忌生活在元末,当时景教非常活跃,所以他遇到的江湖朋友中有几个景教是完全可能的。如果你是京派信徒,庆祝圣诞节是很自然的事。金庸小说中没有写京派基督徒,这可能是一个疏忽。

金庸晚年大概也意识到了这一疏忽,于是在《倚天屠龙记》的修改中简单加了一点景教:明教的杨晓有天、地、风、雷四大分支,"天子门属于中原男教众;土门属于女教众;丰子门是佛道等僧。明教虽然是一个独特的拜火教派,但是它的门户很广,佛、道、精、会的信徒都可以入教,而不抛弃原来的教派。类子门是西域其他民族的聚集地"。(见《倚天屠龙记》新修订版第二十二章)

——那句话"虽然祆教是一个独特的拜火教派,但它的门户很广,所有信徒都可以传授",是金庸爸爸加的新文。旧版本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