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赏赐大臣猪肉为什么大臣们都不敢要?用来祭祀的猪肉有什么不一般(乾隆赏赐的肉为什么没人吃)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01 21:00

其实这种猪肉是专门用来祭祀的,所以味道和我们平时吃的鲜猪肉不一样。大臣们不要,原因只有一个,因为太难吃了。这种祭祀食品其实是会经过特殊加工的,就像有些人不喜欢腊肉咸鱼一样,个人爱好不同。到了清朝,人们能吃的食物已经非常多样,不用担心有一天会

失去自己喜欢的味道。也许这个问题在现代会更加突出,那么这种用于祭祀的猪肉的做法是怎样的呢?

这叫做"祖柔"祭祀用的肉就像"发年终奖",必须是"优秀员工"得到奖励。既然如此,大臣们为什么不要呢?

其实这种肉今天很多地方还存在,也是用来祭祖的,只不过现在人们祭祖之后会再做一次。所以乾隆赏大臣吃肉的时候,大臣也很难下咽。不想要很正常,但一定不能表现出来,否则对于送礼的人来说就是对祖先的不尊重。

要知道雍正是故意考验乾隆的,因为当时决定让乾隆做太子,所以在场的大臣都知道,乾隆的孝顺其实是值得学习的。他即位后,经常感激祖父和父亲,尤其是白水煮雍正的肉,让乾隆把它当成一件很好很有收获的事情,以此来表达祭祖的诚意。

乾隆祭祀时的猪肉是水煮半熟的,里面没有调料。一旦大臣们得到猪肉,他们必须一次吃完!如果不能吃,那就是欺君之罪,是灭九族!有时候皇帝给你两斤清水猪肉,而且是大肥肉。你一次吃两斤,不加调料,吃完三天不能排便!所以乾隆爷赏猪肉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有些小官还是享受不到这个待遇!只有大官才能受这个苦!

吃猪肉的传统在中国流传已久。早在宋代,祭祀祖先时,氏族会买猪肉统一烹煮,然后祭祖,分别食用,称为“分”。

在清朝,吃肉已经成为满族皇室不可或缺的传统。每逢节日和祭祀,皇帝都会给臣子送肉,但能尝到的都是高官厚禄,普通小官吏想都不敢想。虽然是很光荣的事情,但是肉糙肉厚,肥瘦相间,直接用白水煮。很多时候太监把它煮得半生不熟,不加任何调料,切成块送给大臣。

一向奢侈的王公贵族们,看到这块肥肉,不仅舌头打结,腿肚子也抽搐了。俗话说,有需求就有供给。有些勇敢的太监偷偷把盐浸过的油纸高价卖给参与祭祀的大臣,让大臣们吃肉时加点盐,以此牟取暴利(不可能像魏那样直接在肉上撒盐)。

虽然肉不好吃,大臣们还是希望有机会吃到,因为这是他们崇高地位的象征。电视剧《上书房》(第33集)甚至有画面显示,雍正帝在秋祭时给了三阿哥、五阿哥、六阿哥砚台,但最后给了四阿哥一块肉,也就是说传给了四阿哥。谁不想要具有如此不同寻常意义的东西呢?

不过话说回来,王公贵族还是吃的太好了。如果你把猪肉给那些吃不起的人或乞丐,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