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函谷关为何是必争之地?(古代潼关函谷关解析)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01 15:26

熟悉历史的朋友一定听说过函谷关这个地方。战国时期,楚、魏、燕、韩、赵联合攻打秦国。这场战役也被称为函谷关战役。当时其他诸侯国看到秦国越来越强大,于是采取联合措施抵抗秦国,函谷关就是限制秦国的关卡。可能有很多朋友不知道汉沽口具体在哪里。为什么

函谷关在古代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这次给大家介绍一下,看看汉沽关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函谷关,西依高原,东临绝壁,南依秦岭,北依黄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历史上有两个函谷关。秦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以北15公里的村,汉关位于洛阳市新安县,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北京的两条古道“靠近黄河岸边,因被锁在山谷中,险象环生,故称函谷关。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战争史,只要有战争位于"管仲"用"中原"两个政团相遇,双方必须以函谷关为第一要务。如果关中这边占据了函谷关,就足以保护关中的东部门户;如果中原这边占据了函谷关,那么关中就危险了。

春秋时期,萧山路(当时还没有函谷关二字)的险要一直掌握在晋人手中。春秋时期,秦晋是一对仇敌。公元前627年春,不听百基拉和剑叔的劝告,派300人悄悄地攻打郑国(今河南新郑市)。因为中间漏了,我白回来了。更糟糕的是,晋国在小山上设伏,全军覆没,没有退路。

晋独占中原,挡住了秦国的东进之路,相当于直接斩断了秦人逐鹿中原的梦想。

公元前376年,、和赵瓜分了晋国,史称"三族分为金"。函谷关,一个著名的关隘,终于在公元前318年第一次属于秦国。

战国时期,除秦国外的其他六国都曾与秦国交战,秦国在函谷关数次成功抵御六国联军的进攻。

梁王第三年(公元前318年),公孙衍、为主谋,带魏、赵、韩、燕、楚之师攻秦,秦依仗天险之信,将五国军队挡在关外。"有数百万具尸体躺着死去,他们在流血,在漂流"。魏在这场战争中损失最大,于是通过楚国与秦国媾和。此时,伊乘秦国与五国联军交战之机,从后方攻打秦国。秦国被夷曲牵制,不便与五国联军交战,同意媾和。

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1年),楚、赵、魏、韩、魏联合起来最后一次攻秦,"到字母谷,他们都失败了,"换句话说,五国联军又被打败了。

秦末,陈胜任命周闻为大将军,周闻的军队以突然袭击的形式,突破了秦军的防线,一举攻占函谷关,直取咸阳。函谷关失守,关中平原无险可守。入关后,周闻沿渭水南岸西进,经过秦宁、正县,几乎毫无阻碍地到达了咸阳东郊,骊山脚下的始皇帝陵旁,大秦帝国几乎灭国。

各国各界反对秦军,矛头直指咸阳。刘邦军队突破函谷关,先入咸阳,在时间和道义上都领先一步。两个月后,项羽统率40万盟军诸侯国,坑埋20万秦军,从新安经渑池、单县一路到达函谷关。

此时,函谷关已经关闭,守军只听刘邦的指挥,拒绝入关。得知刘邦军已占领关中,他接受了秦王英英的投降,并正在招募秦军扩充兵力。项羽如梦初醒,下令强攻函谷关。当然,只有十万大军的刘邦军不敢有所期待。在嚣张的项羽面前,他需要的是低调。所以面对鸿门宴的羞辱,他隐忍着东山再起。

项羽进入咸阳后,首先杀了新建立的秦王英英,消灭了嬴姓氏族,断绝了秦王室的血脉。他进行报复,掠夺秦皇宫内的宝妇,焚烧咸阳关城的宫殿,彻底摧毁阿房宫、始皇陵等烂尾楼。据史料记载,这场大火伴随着项羽对秦都的破坏,持续了三个月。

公元前206年,秦朝正式退出历史舞台,项羽领导下的西楚王朝建立。他以秦帝国的郡为单位,把战国七国,即楚、秦、赵、魏、汉、燕、齐的领土划分为十九个王国。

汉王刘邦从汉中发兵,掀起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2年,项羽退守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突破乌江(今安徽省乌江镇县),终于告别妾,在乌江边自杀。

接下来的历史,建安十六年,曹操在汉中求张鲁,取函谷关。马超领兵十万镇守潼关(即函谷关以北),曹操久攻不下,只得北渡黄河;南北朝时,东魏田萍三年,高欢率三路攻关,以窦泰猛将攻潼关,从蒲坂渡河,西魏宇文泰集中精锐,依托函谷关之险,破窦太军;五代十国末期,李渊入关后,派太子李在函谷关驻军,从而开创了唐朝的基业...到目前为止,函谷关已经经历了"最后一战",是1944年,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函谷关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