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隐居山林为什么还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诸葛亮为什么要隐居)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01 12:00

三国时期,刘备参观山寨,邀请卧龙诸葛亮出山。这段历史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即使不了解三国,也基本上已经成为"入门课程"是的。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诸葛亮的"隆中对"肯定有理解的。可以说诸葛亮在当时对局势的控制是非常准确的,这让刘备非常吃惊。不过,

诸葛亮当时一直隐居在山里。他是怎么这样知道世界大势的?

诸葛亮写的《介子篇》里有这么一句话:"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修身,淡泊以志,静以无为。如果你安静地学习,你必须学习。不学习,学不广。如果你没有野心,你就不可能成功。"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诸葛亮的隐居并不意味着他会待在山寨里看书,他哪里也不会去。那样的话,他岂不成了书虫?刘备也不会去山寨参观?记得三国时刘备没有见过诸葛亮两次,后来从极青年和诸葛亮岳父的弟弟那里得知诸葛亮游历过。所以诸葛亮的隐居,只是意味着不做官。

博陵、崔、颍川、徐庶都是他的好朋友。他的朋友也不是普通人。不需要长时间和人接触。像诸葛亮这种有眼光有智慧的人,往往能从他们做事方式的细节中看出他们是怎样的人,所以要清楚人才是这个道理。如果是别人,即使是天天见面的人,也很难看清自己是谁,是什么。

那他是怎么知道世界大势的?

我觉得他应该看到一些别人没有看到的规律。正如隆中对三分天下的设想,当时天下有n多人,包括张、荆州刘表、陆、西凉马超。到处都是成群结队的小势力,只有诸葛亮知道那些人不配,他心里有办法换掉他们。这不是问他能听到什么,更多的是思考和智慧。"而且如果有人打听信息,也是道听途说,可能会导致误传,让信息有偏差"偏差的只是表面的信息,也就是细节,而对于诸葛亮这种关心世事的人来说,不是看客,而是守门人的道德,只有事件的本质才是有用的。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思考来理解的。

所以,每一种力量态势的大致情况,更多的是他思考的结果。

此外,我们需要考虑他的社会背景。要知道,诸葛亮接触的都是当时有名望的学者或者当代的学者。因此,诸葛亮出山前就与、黄、崔、徐庶等名人有交往。和黄在荆州学界都有很高的声誉,自然也不乏对天下大势的探讨。更重要的是,司马徽与荀家颍川书院关系深厚,自然不缺消息来源,消息也不会有失偏颇。

所以古人的隐逸,对天下事绝不是充耳不闻,尤其是诸葛亮这种立志于世的文人。当时他隐居主要是为了等待天下之乱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