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不朽,明朝不朽是什么意思?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01 04:52

说到魏忠贤,众所周知,这是一个大贪官。他有多贪婪?简直无敌了,不过对明朝感兴趣的网友可能也会发现,其实还有这么一句话"魏忠贤不死,明朝不亡"这样的言论我看到这个小编就有点摸不着头脑了。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其实仔细分析的话,原因还是很多的。先来

看看这个问题之前!

我不同意魏忠贤不死,大明不灭的说法。魏忠贤之所以能称霸天下,天启皇帝不喜政治,魏只能处于绝对君主。但如果换了一个勤政的皇帝,魏能这么养尊处优吗?历代宦官都是因为掌权者而糊涂昏庸。要知道天启皇帝的继承人是崇祯皇帝。权欲极度膨胀的崇祯能容忍魏肆无忌惮的干预吗?答案是否定的。

魏忠贤是神仙,这里的魏忠贤指的是宦官集团。首先要了解明朝的政治制度——内阁制。大多数人认为封建皇权至上,皇帝说了算。明朝不是这样的。可以说皇帝之上还有内阁大臣。如果皇帝有什么想法,应该先和内阁大臣商量。内阁大臣们认为这一政策可以实施,然后提交皇帝决定。内阁不通过,皇帝也无能为力。最大的原因是"国家之争"万历皇帝想立之子朱为太子,但内阁大臣们坚持按长子不幼的原则,立长子为太子。皇帝打不过大臣,感叹自己是天子却被大臣控制。这是万历皇帝不作为的主要原因。

魏忠贤最大的作用是在天启时期帮助天启皇帝对抗内阁制。皇帝因为名声问题,不能以帝王风范对待大臣,主要是想给自己留个好名声,而魏忠贤却可以不择手段对待大臣,让自己的政治主张得以实施,想做的事情得以实现。

另一方面,崇祯皇帝在17年间杀了十几个内阁大臣,改了30多项内阁记录,把自己推到了反对内阁大臣的第一线。但崇祯在历史上不得不时刻注意自己作为一个不杀诤臣的皇帝的名声。大臣因为谏官而肆无忌惮,受到皇帝的惩罚,名声变大,君臣矛盾升级。不一定是王能力的问题,是崇祯对身边人的极度不信任所致。正是因为崇祯刚愎自用,没有培养出魏这样的宦官来牵制内阁大臣,导致崇祯处处受到内阁大臣的制约。后来皇帝让大臣们捐了廖香,迁都南京,围攻李自成的都城,崇祯签署的城下之盟就此结束。而皇帝的三个重要决策,正是扭转乾坤的关键时刻。如果有魏忠贤这样知道皇帝心思的宦官,为了实现皇帝的政治决策,不择手段地对付内阁大臣,大明怎么会灭亡?

王承恩说"这件事宗铉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意思是皇帝身边没有魏忠贤这样的人来对抗内阁大臣,导致皇帝处处被内阁牵制,政治理念不得不实现。归根结底,大明的亡国主要是因为极度扭曲、病态、多疑的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