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的青浦镇是怎么丢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31 23:00

所谓太平军,其实是清末太平天国军的简称。太平军是太平天国领导下的农民军。太平军是太平天国的理想武器。太平军不仅是晚清政府的隐患,也是西方国家的眼中钉。青浦两次败在太平军手里,都发生在同一年。那么我们就来看看青浦镇是怎么败在太平军手里的。

第一

次从太平军手中夺走青浦,其实是两年前英法加入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的联军。想想数万蒙古骑兵的惨败。谁会想到几千个同等技术水平的太平军能挡得住?

当时的青浦县,是太平天国苏福省与清军在上海拉锯战的最前沿。位于上海县西部,太湖下游,黄浦江上游。南与浙江省松江府、嘉善县接壤,西与苏府省会苏州接壤,北与嘉定县接壤。太平天国以青浦为根据地发动了对上海的两次进攻。清军反攻苏福省也是针对青浦的。由此可见青浦县的重要性。但青浦境内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双方对青浦的争夺都是围绕城市展开的。

青浦市地图。青浦地处水网地带,当时水路完全由西洋船只和清朝长期分裂的船只主导。太平军无奈被困城内。

同治元年(1862年)四月初三,清军和西方雇佣军攻克嘉定县,下一个目标是青浦。11日,2000余名英法联军和1600余名常军兵临城下。14日,英法联军攻南门、西门,常攻东门。清军军官李恒松、林、郭太平、姚绍秀、道士冯喜珍、游击攻北门,水师提督曾截住小西门水道。战斗很快结束,英法联军的大炮吹倒了西南墙,先攻西门,后占领青浦。清军号称杀了1000多太平军,俘虏3000多人。

嘉定、青浦相继失守,意味着苏州将面临清军的进攻,于是忠君李秀成命令杭州、嘉兴的太平军收复这两座城市。当时,常负责青浦城的防守,江苏申办促进营参与者李恒松带领6000余名清军驻守外围赵屯港。4月19日,丹妮尔首先遭到太平军的攻击。经过一天激战,他坚持不下去了,就退到了守城东北的群山。太平军再次进攻北干山,迫使丹妮尔退守泗泾,青浦城被太平军包围。太平天国听从陈炳文、纳米比亚王高云宽、幕王谭绍光,各部二十万人在青浦会师。

青浦对双方都很重要,但贪图安逸的太平军把主力放在苏州、嘉兴等大城市,没有在青浦重兵部署。

当时李鸿章率领的上海清军主力正在进攻浦东,已无力回天。西方雇佣军见太平军声势浩大,无心防守。4月28日,英法联军放弃嘉定。5月13日,常也放弃了青浦突围,副首领法赛德被谭绍光活捉,青浦城再次被太平军占领。

西方早已进入火炮决定战场的时代。中国的城市再坚固,也经不起大炮的轰击,何况是小小的青浦。

但随后,太平军进攻松江府时,淮军已从浦东分兵救援,击溃太平军,再次陷入守势。7月7日,3500淮军进入北干山。后来,又派出了数千人的部队。十二日,昌的船只驶入内河,用大炮轰击南门。淮军先后占领了太平军在北门和东门外的三座堡垒,太平军被迫退守城池坚守。双方激战一整天,淮军未能破城。十三日,常在城南的进攻被太平军击退,但经过两天的炮击,南墙已摇摇欲坠。常曾主管华尔(美国人),被清政府授予中尉军衔。第二次攻占青浦的主角也是常,以西方人为主,装备西式火炮。

15日,太平军意识到城池撑不了多久,出北门、东门反攻淮军,但被淮军击败,退入城内。中午时分,昌炮将南门城墙震塌了十余尺,太平军从西门逃走,结果正中淮军"围三阙一"计划遭到早已埋伏在西门外的淮军伏击,号称杀了三千多太平军,俘虏四百多人。

两次从青浦失守的清军"结果"从上看,青浦的太平守军不多,每次损失在4000人左右。可见守军总兵力最多也就一万人。第一次清军和西方雇佣军的总兵力不低于1万人,第二次不低于7000人。所以在兵力上,太平军没有优势。这也和太平军守城有关。太平军,尤其是李秀成部,喜欢驻城。因为生活优越方便,大城市兵多,小夜曲之类的小城市守军往往在十万以上,而青浦只是个小县城。虽然是前线,但兵力不会很多。

其次,两次沦陷的重要原因是敌人猛烈的炮火。这也说明,在对手从腐朽的八旗绿营变成装备现代武器的西方雇佣军后,太平军过去沿用的是古老的攻城防御战术,在西方开花大炮面前不堪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