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的都城是怎么从荆州变成武汉的?湖北中心的历史变迁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31 15:13

其实在古代,荆州应该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地方,因为三国时期荆州发生了太多的事迹。湖北早期的省会不是武汉,而是荆州。为什么后来武汉取代了荆州?这次给大家介绍一下湖北省中心城市的历史变迁。其实三国时期的荆州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荆州。三国时的荆州是

一个县,单位和现在的省是一个级别,但当时的荆州比现在的一个省大很多。而且当时的武汉也不是今天的武汉。

武汉在湖北的主导地位受到了该省其他城市的批评。但从湖北省内的格局来看,武汉占据了本省最精英的地理位置,显然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吸纳省内资源也很正常。因此,武汉人民对控制全省有一种天然的自豪感。

与北方邻近省份相比,这是一个优先考虑的问题。

但这时,问题出现了。作为湖北的中心,武汉不是"自古以来"事情。其实在历史上,湖北还有很多其他的中心,或者说楚国,武汉的崛起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久。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来看看湖北省会是如何变化的。

边界不明的省份

今天的湖北并不是一个自然边界明显的省份,与邻省有很多奇怪的重叠区域。比如湖北、河南各占南阳盆地的一部分,湖南没有完全按照长江天险划分。恩施、十堰深入山区,与周边的重庆、湖南、贵州没有明确的界限。

西方还是挺乱的。

而湖北的核心区域,即江汉平原,依然可以找出明显的自然边界。

在东北,桐柏山到大别山一带是鄂豫皖的分界线。在东南部,幕府山是湖北和江西的分界线。南方的长江可以作为两湖的分界线;西界止于汉水以西的武当山-京山。这样一个粗糙的三角,就是关于湖北的故事的主要阶段。

长江和汉江造就的江汉平原

然而,差距依然存在。南阳盆地南北差距巨大,是湖北与北方在陆上沟通的主要通道。巨大的南阳盆地形成的这条通道,也成为中华文明早期文明程度较高的中原地区向南方渗透影响的关键通道。

南阳盆地是通往南方的通道

在这个空档,江汉地区和中原地区进行了无数次博弈。无论是三国时期楚国问鼎中原,多方争夺的荆州,还是南宋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惨烈斗争,都是很好的例子。

但湖北比整个北方都弱,争夺南阳盆地的控制权往往以南方的失败而告终。所以,这里虽然往往是北方先进文明传入湖北乃至整个南方的前哨,但并不适合作为中心指挥整个湖北核心区。

作为过渡带的南阳盆地

有许多我们熟悉的城市。

如襄阳、新野、绥枣、方城。

但都是战争年代的名城。

古代湖北有一条标志性的河流——汉江,也对湖北的中枢变迁产生了影响。

这并不是说长江没有汉江重要。毕竟汉江只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只是中国古代黄河流域率先完成了文明进步和中央集权,是文明程度较高的地区,所以与黄河相关的水道对南方早期文明更为重要。

许多河流从黄河流向淮河。

南流长江的大江缺少了独一无二的汉江。

今天,汉江发源于中国陕西省秦岭南麓的曲水。虽然历史上这条大河的源头可以沿着西汉水继续向西追溯,但这种变化对于湖北来说并不重要。

关键是汉江连接了汉中和湖北的核心区域。如果越过秦岭,就意味着连接陕西核心区关中和湖北。这也联系了两个自认为是番邦的国家,秦国和楚国。

一路汉江,一路长江,打到楚国。

早期,汉江流域成为两国联盟对付中原传统强国的友好通道,但到了战国时期,却成了两国战争的急先锋。所以楚国的统治者在选择中心的时候,不希望中心过于靠近汉水上游,以便在秦楚争霸中获得更多的缓冲空。

水陆安全要求,让湖北中心脱颖而出。

荆楚大地的起源

这种地理逻辑在楚国存在的时候最为明显。

当时,志在教化四方的周对南方的蛮夷颇为头疼。他们聚集在更远的南阳盆地甚至江汉平原,只要有机会就可以组织力量进攻王朝腹地河南,这使得中原人民很难长期维持南疆的稳定。因此,周在这里布局了大量的同姓诸侯国。

如果楚国想北上问鼎中原

南阳这些小诸侯国必须解决。

因为这些小国位于汉江以北,所以被称为"汉阳朱姬"但与今天的汉阳无关。

他们防守的重点是自殷商以来一直活跃在汉水流域的楚人。

据介绍,楚人在周、商争霸时选择了武装中立,直到周定下天下后,才进京朝觐,接受封号。这让周对这个后起的蛮族国家,无论是爵位级别(楚王其实只有子爵级别)还是疆域范围都极为限制,感到很不爽。

楚人早期的都城是所谓的"丹溪和平之地",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淅川县。这是一个位于秦岭中段的小盆地,背靠丹江,当时水还很充足,所以得名"丹阳"当然和今天的江苏丹阳没有关系。它靠近中原文化中心,有利于楚人学习周人的先进文化和技术。结合野蛮人能惯于战斗的原始特征,确实更加臃肿腐败"汉阳朱姬"更有竞争力。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但是仅凭这里的实力,他们根本没有实力完全与周的人对抗。再加上中原人对楚人的轻视无法改写,楚人干脆决定体验南方"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是的。几经周折,他们把新都选在了今天的荆州,也就是"杜英"。

在当时的地理条件下,荆州就算不是最好的首都,也是最符合楚国战略利益的首都。被北方嚣张气焰蹂躏的楚王们,都不愿意和嚣张的周人有太多的接触。在消灭周朝的心腹"汉阳朱姬"之后,他们又把目光投向了长江流域。而守着长江中游中部的荆州,溯流而上可以对巴基斯坦构成威胁,顺流而下可以在吴越取得进展,对楚国非常有利。

西楚三城,东楚三城

而且荆州附近长江极其曲折,有利于泥沙堆积,有成为肥沃平原的潜力,也有利于环首都经济区的发展。选择此地作为楚国的中心,可以说是很有前瞻性的。

荆州附近,长江两岸

然而,有人认为杜英位于湖北宜城。但仔细分析,翼城地处南阳盆地外围,发展空相当有限,在与中原的竞争中容易进退。因此,它看起来真的不像是一个可以作为楚国都城的地区。最多只能作为监控中原的前方重镇。

这样,荆州就成了楚国的代表,一直延续到元朝。

最后的中心

控制长江中游核心,远离北方文明中心,寻找足够大的农业核心区,是湖北或楚国统治者最重要的地理顾虑。荆州能满足这些条件,武汉似乎也能满足。

可惜武汉虽然条件也很优越,但在古代还是真正的泽国。史书上有名但具体位置模糊的云梦泽,当时覆盖了武汉。《玉离子》有云:"楚王在云梦里打猎,让遇到危险的人赶走动物,射杀。"说明著名的云梦泽位于楚国控制的核心区域,不然楚王也不敢亲自出战。

实际上,云梦泽当时的位置是在长江和汉江交汇前形成的一片三角形土地上,而荆州位于云梦泽西岸——这也是为什么要选择荆州作为都城的另一个原因。如果选择大泽东岸,显然超出了早期楚国的核心控制范围。

云梦泽真的挺大的。

(现在是洞庭湖)

但这个巨大的滨江湖,由于长江带来的巨量泥沙不断淤积,在汉代已经相当衰落,周围出现了许多村镇。到了南北朝时期,云梦泽已经完全被泥沙瓦解,基本变成了陆地,只剩下几个小湖,提醒人们这里曾经是一个大泽。这就是湖北被称为"千湖之省"。

这一带真的有很多湖泊。。

至于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名句:"云雾蒙蒙,笼罩着岳阳市。其实已经是洞庭湖了,和实际的云梦泽明显不一样。

云梦泽一旦消失,武汉作为一块土地出现在湖北的版图上,这一区域的区位优势立刻显现。

云梦泽消失,洞庭湖凸显。

武汉位于汉江和长江的交汇处,是一个难得的陆地三角洲。这种地理位置决定了在和平时期,它至少可以沟通三个方向的物流和人流,自然成为关中、巴蜀、吴越的交汇点。

如果这种优势在水运时代不明显,只要看看铁路兴起后武汉无可比拟的交通枢纽地位就知道了。大量的交通流量使这一带发展迅速,很快就有了与荆州抗衡的能力。

东方之心。

消失在历史中的云梦泽,也用身体为武汉留下了最后的礼物:湖底沃土。这种充满养分的淤泥,比荆州堆积的泥沙更肥沃,更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让武汉有足够好的农业承载力,养活庞大的人口。

武汉夺取荆州的时机终于在元朝成熟。元朝在中书省设置湖广等地,武昌正式成为湖北的行政中心,而隔河相望的汉阳军也升为汉阳府,协助武昌管理湖北长江以北的领土。

明朝以后,汉口的淤积彻底完成,这两个行政文化中心的出现成为商业化的中心,武汉三镇有了完整的地域优势,其作为湖北中心的地位再也无法撼动。

明朝变得更加重要。

以武汉三镇为湖北中心,其实对湖北有更深的意义。

因为中国早期文明是由北向南传播的,湖北比长江以南的湖南、江西更有科技和政治优势。从地图上看,湖北的边界在长江南岸之外,直接连着岳阳的大门,占了湖南的便宜。江西这边,虽然没有沿江优势,但因为庐山和鄱阳湖的阻隔,吸引了富庶的九江。

大武汉的奢望

武汉横跨江岸,故乡武昌在江南。影响力巨大,湘赣两大重镇岳阳、九江也被纳入了湖北省会的影响范围。最理想的大武汉地图就这样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