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期有哪些方法和途径能当上官(明朝重用官宦从什么时候开始)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31 11:39

相信大家都应该知道,在古代,大家都想当官,有权力,这样才不会被欺负,才能过上好日子。但在明初,做上官有很多种方法。那么具体有哪些方式方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肖吧!

先说推荐的方式。早在清朝十五年,也就是1355年,朱元璋占领南京后,就在南京

建立了礼贤阁,招收所有的老人和儒生。宣布治国之后,为了更好、更急切地收集治理方面的优秀人才,也是多次求贤若渴。主要是全国各地的官员拜访先贤,请学者在自己的区域内提出建议。推荐的人才到了北京,朱元璋亲自过问,审核素质,然后走马上任。在朱元璋的洪武年间,推荐是选拔官员的一个关键方面,特别是从洪武六年,也就是1373年到洪武十七年,也就是1385年,推荐也是明朝选拔和分配官员的唯一方式。如果当时的人想当官,只需要有人推荐你就行了。所以前天经常有人住在山洞里,穷乡僻壤的地方,转眼间就是高官了。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

最著名的一个例子是,有一个叫颜真之的人,因为是小康户,被任命为粮食局长。因为他每年护送粮食到京城,所以能够按时完成任务,没有损失。朱元璋赏赐他,1390年封他为总政参议,后又调任工部侍郎。到1393年,他被提升为工业部部长。

朱元璋在举荐人才、选拔官员的同时,开始逐步建立科举选贤制度,期间首次使用了学校这种过渡形式。第一,在龙凤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65年,他在应天府,也就是南靖城创办了郭子学堂。让地方官想办法鼓励地方人才好好读书,以便将来参加国家举办的科举考试。1382年改为国子监,名称一直延续至今。洪武二年,也就是公元1369年,朱元璋下令在全国各地设立府、州、县学校,此外还有宗教学、社会学、武术等。有一段时间,学校蓬勃发展。没有唐宋以来的好。"

郭子学派或国子监的学生被称为郭健学生和隋宫学生。这些学生在学校学习圣旨、大明律、四书五经。学生根据文学成绩分为六个等级。达到最高等级后,通过考试,按照学分制计算的,可以直接当官。学习优秀的,也可以无一例外地任用。被任命为官员的资格没有一定的顺序。最低的是九级教授,没有等级的老师,最高的可以直接升官两级。

但建国之初,朱元璋大量任用郭健学生为官,与推荐措施一样,具有应急性质,没有设定固定的标准,甚至出现了只上几个月学就当官的现象。于是,国家局势稳定后,洪武三年,也就是1370年5月,朱元璋开始实施科举,"以至于中外大臣都是通过科举选拔的,不在科举的人是不允许和官员竞争的",并下令试行三年。但是一开始效果不是很理想,出现了很多书呆子,考试成绩不错,但是实际工作能力弱。朱元璋气得大骂,"我用实在来寻找美德,而世界却用空洞的话语来回应我。一气之下,科举被叫停了,取而代之的只是一种实施考察的方式。直到洪武十八年,1385年才恢复科举制度,此后一直没有改变。

可见,明朝初年,由于国家刚刚建立,万事俱备,朱元璋急需人才帮助他重建统治秩序,治理国家,所以推荐、学校、科举并没有并行废除。那时候人想当公务员,机会还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