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清朝查禁鸦片为什么不能阻止鸦片的继续输入?原因是什么?(清朝禁烟措施,鸦片为何越禁越多?)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31 10:39

今天,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的清朝。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是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清朝有很多皇帝。众所周知,清末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当时清朝还没有和外界交流。但后来,英国侵略者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向中国输入了大量的鸦片,发动了鸦片战争。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为什么历史上清朝禁绝鸦片都挡不住。原因是什么?

清朝禁止鸦片,但为什么不停止鸦片的疯狂进口?事实上,已经停止了。清廷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禁烟法令,制止鸦片的进口。

据史料记载,清廷颁布的第一部禁烟法是在雍正七年(1729年),当时规定:"定期贩卖鸦片者,按买违禁品的例子送边疆当兵,私自开设鸦片馆引诱良家子弟者,按邪教蛊惑人心法处以缓刑;为臣服,杖一百,流三千里;船夫、陆地守卫、邻居等等。,都有一百个职员,而他们只有三年;军事人员等。,需要借钱,清点赃物,依法惩处;对汛期监管不力的地方文武官员的海关监管,交由部里严议。"

但由于当时的鸦片进口尚未形成泛滥之势,而且,当时的鸦片进口有两种情况:一是合法的鸦片进口,如用于药材;另一种是非法鸦片进口,特指鸦片毒品的进口。第一种情况,只要卖家能按照药材纳税,清廷就允许他进口。至于第二种情况,清廷严厉打击。但是很难区分这两种情况。此外,在此期间,每年进口的鸦片不到200箱。

所以当时这个禁烟法的颁布,并没有明确禁止鸦片的进口。

然而,到了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印度实行鸦片专卖政策,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开始急剧增加。到19世纪初,每年进口的鸦片数量已达4000多箱。

此时,鸦片进口已经开始形成泛滥之势,危害也开始日益凸显,不仅毒化了当时的社会风气,还造成清廷白银大量外流,造成财政拮据。因此,禁止鸦片进口、切断鸦片来源的问题自然成为清廷的头等大事。因此,从这一时期开始,清廷开始频繁禁烟,禁止鸦片进口。

据不完全统计,从乾隆四十五年到道光十九年(1780 ~ 1839)的六十年间,清廷颁布了四五十项禁烟令,但效果并不明显。鸦片不仅没有停止,反而蔓延到全国各地。鸦片的进口数量从每年200箱猛增到2万多箱,鸦片战争爆发前几年达到4万箱左右。

那么,清廷颁布的系列禁烟令为什么没有阻止鸦片的进口呢?个人认为,根本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没有法律。

虽然清廷颁布了一系列禁烟法令,但负责禁绝鸦片的地方官员很少遵循这些法令。当面对一艘装载鸦片的走私船时,负责查禁鸦片的海军守备军官只是象征性地登船,用戏剧化的方式大声宣读禁令,然后被船主领进船舱,而不是收鸦片,借机向这些鸦片贩子索要默许费。

其中一个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广州水师主将韩肇庆。他曾负责海上巡剿走私,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暗中保护鸦片走私的犯罪活动。后来被林则徐调查。

第二,执法违法。

如果主管查禁鸦片的地方官员能够秉公执法,完全有可能制止鸦片的进口,林则徐任湖广总督期间的禁烟效果就是最有力的证明。遗憾的是,负责查禁鸦片的大大小小的官员,大部分都是违法执法的腐败分子。

他们不仅自己参与鸦片走私活动,一些追捕鸦片的巡逻公务船也经常被用于鸦片走私。试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阻止鸦片的进口?

第三,行贿。

贪污贿赂是官僚政治的产物。当时,一个从朝廷到官员徐的庞大鸦片行贿集团已经形成。必要时,这个集团可能成为鸦片走私集团的保护伞。尤其是那些在地方上直接负责查禁鸦片的官员和士兵,更是直接的鸦片行贿者。关于这个问题,当时透露有水师巡船费、汛期宿营费、差维修费、入窑费,都是巡抚衙门和关口管事的费用。

至于那些政府官员和法院官员,他们往往通过各种形式的礼物间接接受下级的贿赂。

在这种情况下,清廷一再颁布的禁烟法令,实际上成了那些鸦片行贿者向鸦片走私者索要更高贿赂的一个又一个筹码。所谓"吃某人的嘴软,牵某人的手短"等等,怎么能禁止呢?

第四,清朝国力衰弱。

鸦片战争前,清朝还是一个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国家,但后期就不好了。清朝国力呈现明显的衰弱趋势,尤其是嘉庆、道光年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颁布的禁烟法根本无法引起以英国为首的西方殖民者的注意。

鸦片战争爆发前几年,西方殖民者的鸦片走私更加猖獗,直接从秘密走私变成公开运输。如果他们真的要检查清廷的船只,直接武力抵抗。没办法,清廷最后能采取的唯一措施就是实行落后的闭关锁国政策,切断与西方世界的联系。

但显然,这一政策并不可行,西方殖民者随后以其强大的海军利益炮轰清朝的大门。至此,清廷颁布的禁烟令全部在列强的炮火中灰飞烟灭。

一句话:清末在贪官受贿的统治下,颁布了一系列禁烟法令,作为一纸空文空 talk,由于有法不依、执法犯法、清朝国力衰弱,未能阻止鸦片的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