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究竟有什么能耐能于诸葛亮齐名?(庞统是否真的可以跟诸葛亮齐名)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30 21:13

说到三国时期的庞统,这个人其实很厉害,但说到诸葛亮,还是更厉害。所以有人说庞统应该和诸葛亮比肩,但有些时候庞统似乎能力不大。他的实力不出名,为什么还能像诸葛亮一样出名?让我们跟随边肖来分析和揭示其中的秘密吧!

从实际表现来看,庞统确实缺乏一些

好东西可说,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死得早,还没来得及施展抱负。但是,就有限的生命而言,庞统已经很耀眼了。

1.伟大的名声:南方州学者的王冠

庞统是荆州名士庞德公的养子,庞德公在荆州影响很大。他是一个动不了刘表的人。

庞统小时候比较单纯,看起来也不聪明。庞德公的好友司马徽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以善于品评人物而闻名。在庞德公的介绍下,庞统去拜访了司马徽。当时,司马徽正在一棵桑树上摘桑树,庞统来了,坐在树下,他们随便聊了几句。

聊了一会儿,司马徽觉得庞统不简单,甚至一口气跟他聊到天黑。司马徽对庞统很惊讶,说庞统是"南周士人之冠","周楠"指的是荆州。司马徽认为荆州学者庞统是最好的人物,没有之一。

庞统这时才18岁,却得到了司马徽如此高的评价。它问世后,庞统逐渐为世人所知。

2.向名师学习:我和诸葛亮是同学。

诸葛亮还通过庞德公认识了司马徽。诸葛亮有两个姐姐,二姐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庞善民。理论上诸葛亮和庞德公也有关系。

诸葛亮很佩服庞德公的学识和人品,经常以拜访二姐的方式去庞家做客。每次来,诸葛亮都会特意去看望庞德公,对庞德公非常尊敬,总是大加敬意。

庞德公对后辈诸葛亮也有好感。通过交谈,他发现诸葛亮不仅天资聪颖,而且具有可贵的个人品质。他雄心勃勃,勤奋努力。

司马徽有一所私塾,经庞德公介绍,诸葛亮正式拜司马徽为师。在司马徽的学生中,有庞统、尹默、向朗等人,他们后来都去了蜀汉做官。

司马懿对诸葛亮和庞统这两个学生评价很高,认为他们将来一定会有所成就。庞德公称诸葛亮"卧龙",叫庞统"凤雏",叫司马徽"水镜"这些名字在当时广为人知。

当时流传着一句话:"卧龙凤雏,一人可保天下。"意思是让诸葛亮或者庞帮忙平定天下。

3.出道早:比诸葛亮更早入世。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后来过了刘备"三顾茅庐"出山后,诸葛亮开始做事。当时诸葛亮27岁左右,庞统出门办事比诸葛亮早。

襄阳当时属于南郡,庞统在这个郡做功曹。这是一个县太守的官员,负责人事工作和官员评估,是县政府的主要官员之一。庞统虽然年轻,但干得不错。

庞统的性格和诸葛亮不太一样。他喜欢活泼,喜欢交各种各样的朋友。担任功勋后,他下大力气发现和推荐人才。他当时已经小有名气,但现在名气更大了。

但人们发现,庞统在人事工作上也有一个问题,就是他推荐和表扬的人才往往有点言过其实。有人问他怎么回事,庞统也不避讳。他有自己的理由。

庞统说:"目前世界混乱,世界腐败,坏人太多,好人太少。是时候推广习俗和长远的事业了。对于一个好人,要大力表彰他的长处,让社会效仿。我选了十个,就算用错了五个,那五个也不错!"

4.名扬海外:江东名流争相交接。

庞统一直在南郡工作,南郡最早属于刘表,刘表死后一度属于曹操。后来孙权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南郡归孙权所有,孙权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庞统成为周瑜的部下。

建安十五年(210),周瑜病死。庞统作为部下护送周瑜的灵柩前往江东。江东的文人早就听说过凤雏的名字,并与庞统交了朋友。

名人顾少去见庞统,干脆就住在庞统那里。他们经常谈论这件事。顾绍曾问庞统:"听说你很会识人。告诉我,谁比你强?"

庞曾经这样评价改革前的人物:善意的话语"这个时候评论就比较客观直白了,他回复:"论教育,论社会风俗,论辨别人的优劣,我比不上你,论给皇帝出主意,我比你强一点。"顾少觉得庞统话虽然很直接,但也很有道理,所以和他很亲近。

当庞统要回去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在裕昌门为他送行。地标,顾韶,全琮等江东名人都在这里。大家都想听听庞统对江东士人的看法。

庞统也不客气,直言不讳的评论了很多人。大家都喜欢当面听一些好听的话,所以朋友之间经常会用好听的话来评论对方。这个时候的庞统更加冷静成熟,能够面对面客观的指出对方的缺点和差距,非常难得。清代学者李光地评论庞统的江东人才论,认为庞统"拒绝完美的责备,这种心态可以被称为‘凤雏’";。

5.面授:与刘备一拍即合

庞统回到荆州,南郡又归刘备所有。经过曲折的过程,庞统终于得到刘备的重视,刘备任命庞统从事荆州志忠。这个职位负责州政府的人事和其他方面,其地位更为重要。

刘备单独和庞统谈了一次话。在这次谈话中,庞统提出了进取利国的计划。庞统对刘备说:"荆州已破,东有孙吴,北有曹植。很难做到这一点。益州,百万人口,马庄大军,可以成大事。"

刘备说:"我和曹操有麻烦了。他焦虑,我宽大。他暴我仁;他是骗人的,而我是忠诚的。只有当它与曹不同的时候,的事情才会成功。所以,取益州必然是天下背信,我不能取。"

庞统道:"现在是讲究权变策略的时候了,不固执也能成大事。兼并弱者,俘获愚昧,这是春秋五霸的起因。俯首帖耳,实行善治,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给原主人优厚的待遇。为什么不忠实呢?你不拿,最终还是会落到别人手里。"

庞统的意见和以前的诸葛亮"隆中对"同样的观点,可以说是英雄所见略同。刘备听后,更加坚定了向西方学习的信念。

6.参谋智囊:攻取益州三策

建安十六年(2011年)十二月,刘备率领数万大军沿江进入益州,临行前提拔庞统为中郎将,与诸葛亮当时的职位相同。刘备带着庞统,请他为自己出谋划策。

刘备进入益州后,在桓孟住了近一年。这期间刘备到处做好事,收买人心,树立个人威信。庞统认为孟佳不能久留。如果我们不赶快行动,就会有大麻烦。

为此,庞统制定了三个方案供刘备参考:第一个方案是悄悄挑选精兵,昼夜兼程,直攻成都。刘章不够强壮,防守力量不足。如果它突然攻击,可以一举拿下;第二个计划是告诉刘淮和驻扎在附近的将军,荆州有事,他们将返回荆州紧急情况,然后他们就像他们想回去。这两个人不仅是怕将军的名气,更是乐见将军现在就要走,所以一定会来见他,然后一举生擒,进而生擒成都;第三计是暂时停止用兵,退回与荆州相连的白帝城,让徐图缓一缓益州之事。

上中下三策摆在了刘备面前。刘备最终选择了中间策略,立刻从孟佳崛起,后来按照庞统的计划夺取了益州。

庞统是汉末三国少有的人才。可惜他嫉贤妒能,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