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是如何做到独尊儒术的?(汉武帝为什么是独尊儒术的政策)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30 05:00

我们知道,先秦时期一直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各种学说层出不穷,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但是到了汉武帝时期,所有的学说最后都只推崇儒家,其他的学说都被赶下了台。为什么?汉武帝这么做,有人会不同意,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

刘彻登基的时候,

西汉传了四代皇帝,尤其是"文景之治"休息,经济一直很繁荣,国库充足,人民幸福,历史清楚。然而,这种繁荣的背后,长期潜伏的矛盾也逐渐激化。在国内,很多农民为了偷税漏税,离开了户籍,政府无法有效管理。地方豪强势力恶性膨胀,严重影响国计民生,被打压的诸侯蠢蠢欲动。匈奴的实力也增强了,入侵边境也越来越频繁。所有这些都对刘彻的统治构成严重威胁。

刘彻有勇气革除弊端。他任命了一大批儒生一起进行变法。他通过考试,选拔了大学者董仲舒,并听取了他许多有见地的治国安邦之策,史称"好对策"。为了提倡儒学,刘彻在朝臣的任免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封为丞相,田蚡为太尉。两人都喜欢儒学,都推荐儒生赵显为古学者,王藏为博士。赵和王推荐他们的老师沈沛为太中的医生。这样,武帝的朝廷就成了儒家的天下。

刘彻与这些儒臣一起,对汉朝进行了全面的宣传。汉武帝除了通过修身养性稳定经济发展外,还鼓励大臣举报国家亲友的违法行为,倡导法制,并下令所有留在京城的王公回到封地居住,以消除对皇权的威胁,关闭朝廷,分给贫苦百姓耕种,减轻百姓负担。此外,刘彻还建立了"唐明"重新规范礼乐制度。

这些措施在刘彻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但儒学的盛行遭到窦太后的强烈反对。窦太后是生活在四朝的靖帝老太太的母亲。她在后宫40多年,威望自然非同一般。刘彻年轻时就称帝了,但她仍然掌握着国家事务的大权。都史家族的势力盘根错节,不容小觑。他们中的许多人利用形势作恶,遭到大臣的反对。这些人都跑去投诉老太太,借机诋毁新政。窦太后深受历代帝王的影响,喜欢黄老的词。她本来就不喜欢儒家,现在听了那么多人的意见,愤怒地声讨孙子,逼他废除新政。刘彻掌权后不久,他还年轻,没有太大的影响力,所以他不得不屈服于他的老祖母。他不仅放弃建堂,还罢免了和田粉,并因犯罪将赵显和王碱液投入监狱,平息了老太太的怒火。

然而,刘彻的年轻也是一个优势。他避开窦太后的风头,静待时机。窦太后死于建元六年。而刘彻的母亲王太后,很疼刘彻,也不干涉政治事务。所以22岁的刘彻终于可以放开手脚了。

清除窦太后在朝鲜的所有亲信,重新启用田粉为丞相,任命韩为据国御史。"清静主义"黄老的理论在国家安全和休养生息的时代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对于一个庞大进取和繁荣昌盛的时代早已不适应。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包括政治、经济、教育伦理等各个方面,它主张"仁"是强势时代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最后武器。所以大学者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倡导,正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步伐,也符合了刘彻的心意。

刘彻刚登基时就开始在这方面努力。虽然遇到了挫折,但也收获了很多。现在他的思想更成熟更快了。刘彻全面推广了董仲舒的思想。他确立儒家为正统思想,强调统一,弘扬仁义,建立君臣伦理。

为了普及儒学,实现真正的思想统一,刘彻从教育入手,用儒学培养人才。在董仲舒的建议下,他设立了国子监,并聘请了一位儒学博士来授课。教学内容是儒家的五经。太学的规模也逐渐扩大。到西汉末年,国子监学生人数已达一万人。

与此同时,地方郡县、国家也设置学校,内容以儒学为主。官员选拔考试主要以儒家思想为主。就这样,在几年的时间里,所有来自中央的官僚都被儒家思想所取代,成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坚定卫士,从而统一了教育、用人和思想,为刘彻后来的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