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修建大运河完善科举制造福后人能不能因此以功抵过?(科举制和大运河哪个推动社会进步)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29 09:13

杨光,隋朝的杨迪,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在位期间,他经常纵情声色,滥用人民权力,不接受劝告。因此,历史上对杨迪的评价大多是负面的。然而,杨迪皇帝一生中也有两项重要成就,即修建大运河和改进科举制度,这两项成就造福了后代。杨迪皇帝的功绩能抵消他的

国家吗?其实很难客观衡量。对于杨迪来说,他是贤良的,有功绩的,但是皇帝的责任应该是让人民感到幸福。显然,杨迪皇帝没有这样做。

杨迪在位时,喜出望外,穷兵黩武。结果他最后毁了一个大国,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所以被后人唾骂。正因为杨迪皇帝的鲁莽行为导致了帝国的灭亡,所以后人对他的任何行为都持否定态度。但平心而论,杨迪并非一无是处,至少从两大"工程"——完善科举制度,修建大运河,还是有为君主。所以,这两个"工程"有哪些积极意义?

完善科举制度。在隋朝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家选官的方式虽然实现了从贵族世袭推荐到察举推荐的进步,但目标群体还是很小的。魏文帝曹丕继位后收养"九个产品是在中间制造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政治参与者的范围,但在实践中,他们仍然陷入了重视家庭背景的怪圈。广大有才能但又卑微的读书人,仍然长期被压制在底层,难以有光明的前途。

"九个产品是在中间制造的"纵观魏晋南北朝,直到隋文帝七年(587)才废除,改为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至此,中国的官员选拔制度迎来了重大转折。但是,鉴于隋文帝废"九个产品是在中间制造的"引发强烈反弹,杨迪在选官方面做出重大调整,即在适度保留举荐制的同时,加快完善科举制度。

为此,大业三年(607年)四月,杨迪上谕文武百官,根据"孝顺有味道"、"道德操守"、"结论可以称为"、"锻炼和清洁"、"坚强而正直"、"毫不留情地执行宪法"、"学业优秀"、"漂亮的文采"、"就一点点"、"布朗是傲慢和强大的"推荐人才等十项标准。但与此同时,杨迪皇帝下诏设立进士、明静两个部门,并通过"试用策略"在选拔人才的形式上,被提拔的人往往被授予重要的职位。

虽然通过科举制度入仕的人才不在少数,但在职业发展和社会认可度上往往不如通过科举入仕的人。久而久之,社会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天下士人以参加科举为正道,以考第一为荣,自然科举制度会逐渐取代科举制度。因此,虽然科举制度是隋文帝创立的,但真正使其成熟并成为不可逆转的选拔制度的是杨迪。

隋朝灭亡后,科举制度被唐朝所利用和发展,在宋朝迎来了一次飞跃。这时候不仅考试条件无限放宽,录取人数也大大增加。而且建立了贴名抄号制度,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使很多家境贫寒的孩子因为考试而进入官位,使王朝统治获得了更广泛、更深厚的民意基础。科举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末,直到1906年才正式废除。延续了1300多年,为国家输送了无数人才,为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修建京杭大运河。早在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为了解决军队和粮食的运输问题,下令开凿徐希、汉沟、荒沟三条运河,连接太湖、长江和淮河,从而开启了开凿运河的历史。此后,历代王朝开凿了一些小运河,但随着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密切,这些地方运河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于是当杨迪登基的时候,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控制,缓解洛阳等地的缺粮问题,解决与高句丽作战中的军运问题,耗时六年,耗费百万人力物力,终于修成了一条北达卓君,南至余杭,西至洛阳的大运河,南北蜿蜒五千多里。

隋代大运河分为季渠、韩沟、永济运河、江南运河四段,连接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不仅有效解决了军运、漕运问题,而且加强了南北交流,为维护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大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两岸地区的经济大发展,江都、余杭、卓君也进入"一线城市"队伍直到今天还是很红火的。

除了完善科举制度和修建大运河,杨迪还在治理国家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被称为有前途的国王。可惜的是,杨迪皇帝大喜过望,凡事都急于求成,不惜耗尽民力,让天下生灵涂炭。不仅如此,在世界人民已经疲惫不堪的情况下,杨迪皇帝竟然三次征征高句丽,导致了帝国的灭亡。

高句丽对隋朝的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它所引发的大规模内乱,在战争中后期开始蔓延全国,最终将仅仅建立了29年的隋朝彻底埋葬。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逃到江都避难的皇帝杨迪被大将宇文化及杀死,时年50岁。不久,李渊在长安正式废隋,建立唐朝帝国,从而开启了一个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