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死后不久唐太宗为何就砸了他的墓碑?(唐太宗砸了魏征墓碑)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28 22:52

历史上,魏徵一直以敢于向唐太宗进谏而闻名,是著名的谏官。唐太宗也虚心接受了魏徵的建议。虽然他有时受不了魏徵,但他最终会忍受它。毕竟,魏徵说的很有道理。但既然如此,为什么唐太宗在魏徵死后没多久就砸了魏徵的墓碑呢?唐太宗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后来

发生了什么?让边肖给你介绍一下。

1.魏徵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魏徵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谏官。在为唐太宗效力的17年间,他勇敢地指出了唐太宗的错误,打诨200多次,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各个方面。有时他甚至不得不说几句太宗的私生活。

对于比自己小20岁的唐太宗来说,魏徵就像是国家大事的老手,侃侃而谈,仿佛在指导一个没有主见的少爷;在他的个人生活中,魏徵像一位长者,认真地,眼里含着泪水,就像在教育一个无知的孩子。

在魏徵的尽心尽力和苦心经营下,唐太宗虚心调教,安抚民心,休养生息,兴修水利,鼓励垦荒,开创了一个太平盛世的贞观统治时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百姓大丰收,国力大增,大败突厥,没有让魏徵失望,也没有让自己失望,最终实现了做一个好皇帝的梦想。唐太宗宴会的大臣们在宴会上说:"贞观之治天下是郑伟的权力。"唐太宗把唐朝的一切繁荣都归功于魏徵,这是对魏徵功绩的最好肯定。

2.唐太宗为什么要砸魏徵的墓碑?

公元643年,献身唐朝的魏徵因病去世。太宗泪流满面,说"魏徵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下令埋葬魏徵。但魏徵的妻子史培拒绝了,因为魏徵平时的生活非常简单朴素,而隆重豪华的葬礼不是他的风格。最后,裴只用了一辆小车来抬的灵柩,唐太宗带领文武百官出城为送行最后一程,并亲笔为题词。但没过多久,唐太宗突然翻脸。他不仅取消了恒山公主与魏徵长子魏淑玉的婚约,还砸碎了魏徵的墓碑。是什么让唐太宗如此愤怒,把怒火发泄在已经死去的魏徵身上?

原因有二:第一,裁判失察。有一次,向唐太宗推荐了后和杜两个人,说他们都有宰相的才能,可以重用。唐太宗一直信任魏徵,所以他重点培养他们。但是在魏徵死后不久,这两个人被发现参与了王子的叛乱。唐太宗勃然大怒,废黜太子李承干为,斩首侯,流放杜到偏僻之地,就连推荐侯和杜的,也被唐太宗怀疑为任人唯亲。他虽然死了,但也没有逃脱唐太宗的惩罚。

二是建议外流。魏徵死后,唐太宗发现魏徵曾向褚遂良出示过带有劝谏文字的奏章,但奏章中有诸多不便和传言,褚遂良是历史学家。如果奏折里的一些东西流传出去,会让皇室丢脸,唐太宗更恼火。

唐太宗是个皇帝,但他也是个普通人,有普通人的情绪,有不能轻易触碰的伤疤的隐私。因为皇位不对,唐太宗继位后一直想当个好皇帝,所以魏徵就生了一个前提建议,不管多丢脸,只要对国家对人民有利,唐太宗都会采纳。但到了这个时候,唐太宗积压已久的情绪终于爆发了,他翻脸不认人&ldquo。破婚砸墓"事件。

3.后来,唐太宗又给了郑伟一块墓碑。

史书中给出了两个原因。一是生前向唐太宗推荐了杜和侯二人。他们两个都有问题。杜因罪被革职,侯因参与叛乱被处死。因此,唐太宗怀疑魏徵与这些人勾结,于是砸碎了他的墓碑。

第二是魏徵给了褚遂良很多他写的资料。这些材料不是一般的材料,"劝诫的话前后重复",内容是魏徵进谏时与唐太宗争吵。一般来说,魏徵再向唐太宗建议,唐太宗不同意,两人就吵起来了。既然是吵架,难免说了很多难听的话。结果,魏徵录下了两人骂的所有内容。

魏徵,你想要什么?皇帝私下说的话(大概是一大堆脏话)要不要传给后代?根据当时的法律,这在魏徵是犯罪行为"泄露禁用中文"。禁语指的是皇帝私下说的,也就是今天的小道消息。在古代,因为泄密而被城市抛弃逃避公务,或者被贬谪流放的人不计其数。历代有泄密嫌疑的人,要么是帝国贵族,要么是亲信仆从,他们因为职位和身份得知朝廷明令禁止,擅自泄密。这是"泄露禁用中文"。

当这件事在魏徵死后被揭露时,唐太宗非常生气。"好你个魏徵,想把我私下说的话捅出去,好让我难堪。"有学者说,"魏徵想捅出唐太宗的丑闻,这是唐太宗推倒并砸碎墓碑的主要原因,这是非常不道德的。"然而,唐太宗并没有灭绝郑伟家族,他的"郑国公"爵位由魏淑玉继承,其他三个儿子身居高位。

然而几年后,唐太宗对自己的冲动行为后悔不已。魏徵在世时,唐太宗想讨伐高句丽,但都被魏徵说服了。魏徵死后,没有人阻止他,唐太宗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了。谁知三个高句丽都败了,尝到苦果的唐太宗不禁感慨:"如果郑伟在这里,他肯定不会让我出兵。"想起魏徵生前的好,他深感懊悔,下令赤夷祭祀魏徵,作为少囚的礼物,并为魏徵重新立碑。不得不说,纠错也是太宗的智慧。魏徵和唐太宗最终成为明君朝臣的典范,这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