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拉真柱是怎样的?与历史上的达契亚远征有着什么关系?(图拉真纪念柱图片)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28 18:00

罗马奎里纳莱山脚下有一个著名的图拉真广场。这根装饰精美的大理石柱子矗立在这个广场上。这根柱子是为了纪念古罗马皇帝图拉真的丰功伟绩而建造的姬宫柱,也是古罗马以来为数不多的保存完整的建筑。图拉真柱不仅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

值。因为它是为数不多的详细描述图拉真皇帝远达契亚标志细节的史料之一。

达契亚王国是今天罗马尼亚兴起的一支蛮族力量。公元1世纪图密善皇帝统治时期,达契亚王国日益强大,频繁入侵罗马的多瑙河防区。图密善皇帝亲自征服了达契亚,并一度占领了达契亚王国的首都。然而,当罗马的主要军队撤退时,剩下的军队被达契亚人打败了。留下来的主力部队,包括一部分帝国近卫军和一个多瑙河军团,都被歼灭了,近卫军的银旗也被缴获了。被俘的罗马士兵每人得到两个白杨的补偿而被赎回。这一事件被著名历史学家塔西佗评价为罗马之耻。

图拉真继位后,达契亚王国的威胁成为罗马不得不首先解决的一大问题。从图拉真柱上的浮雕可以看出,为了进行这次远征,罗马集结了前所未有的军队。

除了罗马正规军的市民,还有来自罗马广大领土的各种辅助力量。包括日耳曼突击步兵、东方雇佣弓箭手和非洲的毛里塔尼亚骑兵。图拉真不仅在多瑙河上用了7个军团,还从莱茵河调来了2个军团,还在其他战线上抽调兵力组建了2个新军团。达契亚远征军使用的公民兵超过8万人。按照罗马1:1公民辅兵的传统,全军应该超过15万。

35米高的图拉真柱,浮雕了超过155个场景,雕刻了2000多个单词,详细描述了达契亚的探险历程。虽然有许多促进胜利和避免失败的处理和艺术夸张,但也有许多真实历史场景的再现。据说雕刻在柱子上的武装士兵原本都配有青铜剑,在der untergang之后被取下来熔化。仅这一点就说明了建筑师是如何试图展现军团的辉煌的。

图拉真列传记载的远征救灾可以分为远征、战斗、投降三个部分。在描述远征的浮雕场景中,我们可以看到气势磅礴的罗马卫队从民族大道列队行进,周围是欢呼的人群。图拉真皇帝在作战会议上与军队领导人一起精心安排行军路线,并在行军过程中举行祭祀活动和发表讲话鼓舞士气。

在鼓舞军队士气的同时,罗马人擅长的岩土工程也从未停止。越是靠近敌人的边境,罗马军团的建设越是严谨。军人不仅要砍树、平山、造桥。还需要在露营地修建坚固的工事和设施,并逐步将其扩大为具有各种功能的前线基地。

《图拉真圆柱》中的一个场景描绘了图拉真正在监督士兵的施工,并审问一名被俘的达契亚囚犯。也许正是这次审判,让图拉真获得了敌方的机密情报。然后一个浮雕开始描绘战争场景。

在图拉真的著作《达契亚之战》中,这场战役被称为塔帕伊之战。罗马军队在骑兵的带领下,穿过森林来到开阔地带,迎击达奇亚军的主力。从图拉真柱的地势图可以看出,达契亚的战略是有效的。他们让罗马人穿过森林,从而破坏了对方的战斗队形。罗马军队来不及重组著名的方阵,于是和达契亚人展开混战。

与缺乏盔甲的达契亚人相比,罗马人拥有明亮的盔甲。公民兵装备精良的金属盔甲,辅助兵也有皮甲保护自己。但即便如此,战斗还是非常激烈。有人向图拉真献上刚刚被斩首的敌军头颅,也有人拼命追赶,击溃溃逃的敌军。经过长时间的战斗,罗马人终于在武器和严明的纪律上占了上风,打败了达契亚军队。

罗马人随后用防御工事和要塞封锁了敌人的腹地。尽管多次反击和突袭,大池亚军还是无法突破罗马堡垒的包围圈。绝望的达契亚国王宣布接受罗马的条件,成为"罗马帝国;联盟"。第一次远征以图拉真的胜利而告终。

图拉真列于是在公元105年记录了第二次战争。当罗马大军正在撤退时,达契亚王国在边境上再次攻击罗马军队。图拉真率领军队乘军舰渡过亚得里亚海,对前线部队进行紧急支援。因为这一次罗马人已经在前线筑起了坚固的屏障,从浮雕上可以看出他们已经不像第一次远征时那么仓促了。而是冷静地从基地打起,列阵作战。虽然达契亚人寡不敌众,但还是被强大的军团打退了。

然后就是首都达契亚之围,耽误了时间。从浮雕场景来看,罗马人并没有发动大家熟悉的坑道攻城方式,而是直接用蝎弩压制城头的敌军射手,让军团士兵发动正面攻击。面对城市的陷落,达契亚人放火烧城。有人选择自杀,有人弃城而逃。

在罗马军队的不断追击下,达契亚国王最终因失去战斗意志而自杀。战争以他的头颅被献给图拉真而结束。.....

图拉真柱的建造者被认为是当时罗马掌管大型工程建筑的总建筑师——来自大马士革的阿波罗多鲁斯。石柱的雕刻显示了罗马工匠高超的技艺和卓越的艺术天赋。

但与精致的功德栏相比,图拉真对达契亚善后的处理则为人诟病。他把大量的腊肠犬迁离家乡,在同一个地方建立了四个空广阔的边境省份。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古老王国从此彻底消失。罗马尼亚从此成为欧洲最偏远落后的地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