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蜀如虎这句话是谁说的?司马懿真的惧怕诸葛亮吗?(司马懿畏蜀如虎却为何大败诸葛亮)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28 10:00

司马懿虽然被称为冢老虎,但实际性格更像乌龟。在抵抗诸葛亮北伐的时期,司马懿在实力上占据了绝对优势,但仍然不敢主动出击,导致军中有人说司马懿畏蜀如虎。其实司马懿是真的怕诸葛亮。毕竟诸葛亮的名声太响了,而且按照司马懿谨慎的性格,他肯定会选择最稳

妥的作战方式。不过这种畏蜀如虎的话不是张合说的,是贾诩和卫平说的,但最后死的是张合。

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包围祁山。当曹魏的傅曹真病重时,魏明帝的曹操命司马懿留守西长安,大将张合、费瑶、戴陵、郭淮等。抵挡住了蜀军。诸葛亮北伐也是诸葛亮和司马懿唯一的一次交锋。然而,关于这场战争的结果有不同的记录。据裴松之引《汉书·春秋》注《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大败司马懿,司马懿掘营自持,被魏军将领讥讽为"畏蜀如虎"。司马光的《子郑桐简》也是根据《汉书·春秋》的史料写成的。

然而,根据方编纂的《晋书》记载,司马懿被诸葛亮打败了。那么,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史料,哪个更可信呢?

关于诸葛亮北伐,陈寿的《三国志·诸葛亮传》只用了二十多个字。即:(建兴)九年,梁回祁山,运木牛流马,带着所有粮食退伍。他和魏将军张合打架,把他打死了。汉、晋、清春秋时期的记载如下:魏亮岐山...魏明帝为使(司马懿)至Xi屯长安,与张合、费耀、戴陵、郭淮等。却说使姚、凌引精兵四千,守在土丘上,其余皆知西天可救祁山。希望能在雍、贾两地分兵,遂宣大王:“期望前军能独立,将军之言也;若不能分前后,楚三军皆鸟之所以也。"那就前进。

亮分兵而待攻,自逆王旋于商矣。郭淮、费瑶等。太亮了以至于把它弄坏了。因其小麦大获丰收,在商安以东与王玄相遇,依险收兵,军不能发,引回。王玄求光明,至于鹿城。张:“他从很远的地方来反对我,并要求战争,说我的优势是不打,我想采取长期计划。而岐山知道,军队近在咫尺,人情扎实。能止步于此,分作奇兵,说明不可不进,不敢自大(pass "Force "),坐下来人气就没了。今天梁县的军队粮食不多,去了还行。"王玄不服从,所以他寻求光明。到了之后,他翻山越岭,挖营地,拒绝打仗。贾诩、卫平请战曰:“众畏蜀如虎,而天下笑之!"王玄病了。将军们准备战斗。五月,辛巳使张无狱,何平在南魏。自从这个案子之后,道路变得光明了。梁遣魏延、高翔、吴班拒之,大败。他们获得了前三千的军衔,五千的铠甲,三千一百的弩,而王玄也保护了营地。

根据这个记载,诸葛亮亲自率军在上官与司马懿会师,打败了郭淮和费耀,在上官收割了麦子。此战之后,司马懿坚守营垒,不敢出征,被魏国将领贾诩、魏平讥讽为"畏蜀如虎"。司马懿很生气,和众将领一起请战,于是五月又是新的一天。司马懿派张合去攻蜀军的何平(即王平),自己却率军从中路迎击诸葛亮,却被蜀军大败,夺首级三千,玄甲五千,弩三千一百。司马懿收兵回营。

然而,《晋书·纪异》记载:...诸葛亮寇天水,将军贾嗣、魏平围祁山。天子..就是令帝(司马懿)西屯长安,统帅雍和梁二周,骑将军张合,后主将军费耀,征蜀护军戴陵,以及刺史郭淮等。,从而得到一个明亮的...光闻军队,他就是自己的统帅。众将皆惧,帝曰:“多思少决,立营而后舐麦。我要旅行两天。"于是娟佳早晚去了。看尘而逃。皇帝说:“我累了,这个兵贪了。亮不敢据渭水,孰易听之。"进汉阳,遇梁,皇帝在等。当金牛被诱惑时,士兵们接管并明亮地撤退,追赶祁山。梁屯鹿城,依南北山,四面环水。皇帝出击,拉出了他的包围圈,他趁夜逃走了。追逐,突破,俘获成千上万的人。

据《晋书》记载,不仅司马懿怕诸葛亮,诸葛亮一见司马懿就跑。最后在鹿城,司马懿攻破蜀军大营,诸葛亮夜逃,司马懿率军追击,数万俘虏被斩首。根据战争史学家的研究,冷兵器时代,一支军队被10%左右的兵力消灭,基本上导致了全军覆灭。诸葛亮北伐的兵力在8-10万左右。如果被数万人俘虏斩首,肯定会伤了他们的元气。

不过,由于诸葛亮能在次年二月再次发动北伐,与司马懿隔河对峙,看来蜀汉的军队并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而且如果上次诸葛亮战败,应该是诸葛亮怕了司马懿,而不应该是诸葛亮多次派人挑战司马懿,司马懿不战而合。很明显,司马懿是怕诸葛亮的,这比诸葛亮见了司马懿就跑更可信。此外,《汉书·晋书·春秋》的成书早于《晋书》,与张合等人的事迹相吻合。所以司马懿兵败诸葛亮的说法不太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