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苏联有多强大?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27 13:52

二战期间,对于斯大林来说,希特勒根本不是政治家,而是一个疯狂的赌徒。但即使是赌徒,也必须意识到军力和国力的重要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自行发展到1939年,德军人数已经突破凡尔赛和约的限制,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之一。

不过话说回来,二

战虽然不可避免,但本来就不可能消耗苏联数百万精英。至少德国不需要在1941年6月急着进攻苏联,从而为陷入两线作战埋下隐患。

波兰战役后,德军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军事胜利。不仅用了不到40天的时间攻占了欧洲两大霸主之一的法国,还把另一个霸主英国打得半死。美苏两个大国此时在做什么?前者的资本家在黑暗中没少和纳粹接触,为的是在战争中分一杯羹;后者是纳粹的实际盟友,甚至梦想与德国共享天下。

1940年12月,希特勒觉得入侵苏联的时机成熟,在总参谋部制定进攻计划时,特别向德军提出"快速拿下苏联"。此时的政治赌徒相对理性,德国进攻苏联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油田。德国最高统帅部认为,苏联拥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其中四分之三集中在乌拉尔山脉以西。如果能攻占这些地区,苏联的工业体系就会崩溃,再也支撑不了战争了。

众所周知,在1941年严冬到来之前,德军在苏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这样的成功也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印象:当时的德国彻底碾压了苏联,无论是军事上还是国家上。这场胜利的喜悦也鼓舞了德国的将军们。很多曾经反对入侵苏联的将军,其实对攻占苏联充满了信心。

所以德军高层出现了这样的分歧:希特勒想同时两路进攻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而将军们想集中兵力进攻莫斯科。希特勒的意图很明显,那就是争夺石油和工业原料。此时,斯大林仍对停战抱有幻想,并多次秘密试图与希特勒达成协议。笔者认为,希特勒可能是出于这种考虑:先攻占油田再观战,形式不好就关门。毕竟作为一个赌徒,我知道手中筹码的重要性;而一旦直接进攻莫斯科,就相当于直接打破了这种可能性。

所以有人说德国失败是因为希特勒的士兵在两方面的盲目指挥,也有人说德国失败是因为将军们脑子发热。这两种说法都不完全,但都有一定的道理。

另外,德国打不过苏联的一个重要原因恰恰是我们之前提到的,但是被大多数人误解了——德国暂时的军事优势确实是压倒性的,但是在苏联面前,德国并不是一个顶级强国。

什么是"伟大的国家"好吧,笔者认为以综合国力作为衡量标准是最客观的。1940年底,在苏联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功的背景下,苏联坦克年产量达到2000辆,飞机5000架。苏军装备有22800辆坦克和14000架飞机。即使苏联的工业体系在1942年遭受重大打击,苏联每年仍能获得至少1200辆新型坦克和1800架飞机。相比之下,占领法国后,德国国力达到巅峰,此时仍无法与苏联相比。

战争不仅是烧钱的游戏,也是消耗人口的游戏。战争期间,斯大林发明了一种叫做"隐形老师"该制度,即营级或营级以上的军官配备两名副官。一旦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师,就从两个副官中抽调一个,只需要招募新兵就可以快速组建一个整编师。这个系统的效果如何?战争初期,苏军精锐损失百万,只有125万苏军防守莫斯科。但在短时间内,苏军得以迅速重新扩编到400个全师,人数接近1000万。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德国军官对苏联军队感到遗憾。越打越拼"原因。

另一方面,作者刚刚提到,德国在二战中避免两条战线作战是可能的,但苏联和德国之间的一场大战和二战一样不可避免。虽然"巴巴罗萨"这个计划充满了理想,但是苏联入侵了德国"雷雨"该计划也迫在眉睫。苏军甚至计划提前10天(1941年6月12日)入侵德国,但因为没有准备好而放弃。

换句话说,无论是苏联准备好主动进攻德国,还是德国在苏联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跳进这个坑,结果对于与世界为敌的德国来说都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所以,没必要为德国的损失感到惋惜。最终,我们所证明的一切恰恰印证了那句老话:没有帮助,非正义的战争注定要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