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和华盛顿竟是同一时代的人?当时清朝已经落后美国了么?(乾隆华盛顿是同一时间段的人物吗)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27 13:00

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乾隆皇帝和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是同时代人。甘龙比华府大21岁,但两人都死于1799年。但我们总觉得乾隆是古代人,华盛顿更像现代人。为什么?主要是因为西方工业革命之后,现代化的进程已经比清朝落后了一大步,而乾隆又采取闭关锁国

的政策,所以这几百年没有什么进展。清朝和当时的美国相比,差距并不大,但是两者的发展速度简直是天壤之别。

"乾隆和华盛顿都死于1799年",最近很流行"新知识点"。

甘龙生于1711年,华府生于1732年,确实属于同一个时代。但他们给人的印象是,前者还是古代皇帝,后者是现代政治家。

这真的是一件很感性的事情。

乾隆盛世中国与欧美之比较。

弘历登创建于1735年,1796年禅定后成为太上皇三年,卒于1799年,共执政63年。

这半个多世纪,有人称之为"乾隆史圣"。

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1740年至1786年在位)、英国的乔治三世(1760年至1820年在位)、法国的路易十六(1774年至1791年在位)是同时期的外来君主。他们要么带领国家走向繁荣,要么被人民推翻。

民国学者李建农总结了18世纪下半叶中欧和美洲的特点。他说:

"这个时期,在中国,是清朝的鼎盛时期(但早已衰落),在西方,是政治、经济思想和国际形势的大变革时期。"

在欧洲和美国"有了那种蒸汽机以及其他新思想和学术发展作为推进器,民权和自由的力量将很快遍布整个欧洲..."

在中国,一方面科学落后,另一方面"最亲密的君主"。

具体来说,就是所谓的"乾隆史圣"这一时期,中国和欧美的重大事件大致可以归为几类: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国的军事成就并不逊于英国。石泉武术"中国准噶尔、金川的平定,大大增加了中央王朝实际控制的领土,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这期间,英国也通过一系列战争打败了法国,拿下了加拿大、印度等地,开始成为一个不落的帝国。

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上,中国走上了一条与现代强国完全不同的道路。

政治上,中国保持君主专制,修订后的《大清律例》仍然是古代刑法,罪名和刑罚更加细化,更加残酷(仅涉及死刑的罪名就有736项)。在欧美列强中,不仅出现了君主立宪制,还诞生了共和制。革命后,美国和法国通过制定现代宪法,建立了现代国家制度。

在经济(科技)方面,中国继承了古代已有的科技成果,继续利用水变成纺车,但未能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在欧美,珍妮纺织机和蒸汽机的发明改变了整个社会的面貌。

中国总是为其先进的文化而自豪。而乾隆时期的著名学者,如戴震,只是将科学精神运用于考证,未能产生任何新意。与此同时,欧洲正在经历启蒙运动,《国富论》和《论法律精神》的思想影响至今。

换句话说,在李鸿的统治下,中国仍然保持了传统的政治秩序和社会文化特征。同期,欧美正在全面发生巨变。

李鸿君主和大臣们对欧美剧变的反应

清廷是如何看待当时欧美的巨变的?

在李鸿统治时期,在欧美的重大事件中,最重要的有三件: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独立和法国大革命。

1793年,英国杂志使团来访,这让李鸿第一次有机会直观地感受到工业革命。

Magalny为业务而来,并带来了礼物(被视为"作者李鸿;致敬")试图展示"欧洲科学和艺术的进步"。其中最重要的是天文馆和相关的天文仪器。通过它们,我们可以准确地描述和观察已知的宇宙。

礼物包括陶器、瓷器、地毯、布料、马车、吊灯、火枪、手枪、大炮和一艘装有100门大炮的战舰模型,等等。

这些礼物陈列在圆明园。马加厄尼曾感慨地说:

"世界上没有其他地方聚集了这么多精致、实用、美观的产品。"

不幸的是,在李鸿看来,宫殿里有许多天文仪器,以及手表、音乐盒和其他西方物品。他不相信Magalny的礼物有什么特别的。

他曾责怪负责接收任务的郑睿,批评他没见过世面:

"郑睿只在浙江和天津工作过,所以很幼稚"、"他从来没有在广州和澳门见过西方人的钟表和其他机械装置。"

李鸿认为,他手下的官员和秦国的传教士有足够的天文学和钟表学知识来击败马加尔尼等人的势头:

"今天,贡使看到中国有通晓天文地理、修理钟表的人,也不能不为自己独有的秘密而自豪。他过去常常夸大语言,但他的思想已经逐渐收敛。"

事实上,并不明白钟表和天文仪器的区别,他也不知道他手下的秦官员完全是天文爱好者。

Magalny使团尽力向李鸿展示现代工业产品和科学知识,但李鸿表示不屑。这种不屑也体现在他给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国书上。

他在国书中声称:

"这一次,尔王进了一切,想到他的诚心奉献,特地指示衙门收留。其实中国德威远在,各国都来称王,各种珍贵的东西包罗万象,你就是大使。但是,它从来都不贵,也没有必要让你在你的国家制造东西。"

当李鸿以教导诸侯的口吻给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写国书时,他并不知道英国已经领先于世界,其工业产品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至于美国的独立,李鸿君主和他的臣民对此一无所知。

1776年美国独立时,中国并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个国家。八年后,美国"中国女皇"只有来到广州,中美才有了第一次接触。

美国政治制度的介绍,直到李鸿死后18年(1817年)才出现在两广总督的报告中:

"这个国家没有国王,只有领袖。部落中有几个人是由民众选举产生的,由抽签决定,每四年更换一次。在贸易事务中,允许每个人经营自己的事业,并不是领导主持调度。"

部落、彩票、领袖,这些词构建的美国政治体系,似乎只是无知和不文明。

后来在华传教士的书里,经常提到华盛顿和美国的独立,对他们推崇备至。1849年,福建巡抚徐继畲出版《瀛寰传》,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对美国政治制度有了更详细的介绍:

"五星腾(即华盛顿)已经获得密立根的土地,与民众讨论把国家传给后代是私人的,这是私人的。作为牧民,宜选有德之人...四年是他的任期结束,大家都会讨论。如果大家都贤惠,他就再待四年(八年后就不准再待了)...乡市之长会由他推的书的名字来决定,毕会不会开悟,取决于单独推的人,或者是官员,或者是庶民。

徐继畲钦佩美国的政治制度,他的理解大体上是好的。可惜,在他看来,华盛顿不过是古代圣人尧舜的再现,美国不过是"天下几时为公,三代之遗满意"但是,他看不到美国独立对世界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后不久,中国从中国商人和传教士那里学到了一些东西。

据马加尔尼东回忆说,当他到达中国时,他发现:

"最近两三年,北京不断传来法国内乱的消息,那里鼓吹的各种扰乱秩序、颠覆政府的思想,迫使北京政府不得不防。"

"没有什么比中国政府更令人憎恶的了。任务来自西方,中国不想靠近地球的这一部分..."

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君主。在李鸿的时代,网很紧,即使是来中国的商人和传教士也没有把故事广为传播空,更别说让老百姓知道了。

直到半个世纪后,法国大革命才在中国知识界引起反响。

1842年,魏源在他的《海洋地图集》中写到法国大革命:

"国王(指路易十六)帮助美国打仗并取得胜利,但他的薪水却在逐渐减少,于是召集骑士、僧侣和民众聚会(即"三级会议"),才能找到积累的方法。人们抛弃国王并杀死他。国家政治混乱七年后,有一个大臣,拿破仑任(即拿破仑),武功服人..."

这一时期,中国的知识分子大多引用《孟子》中的理论,把法国大革命中处死路易十六视为一种惩罚"杜甫"正义的行为。当然知识界止步于介绍法国大革命,目的是让读者了解法国历史,而不是鼓吹革命。

总的来说,"乾隆史圣"在此期间,中国的知识分子或多或少听说过世界上的几件大事,但李鸿君主及其臣民无意深入了解它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才真正开始关注工业革命、美国独立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

"中国全面落后于西方,始于乾隆盛世"这种说法并不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