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犯人流放的四大地方(古代流放犯人四大苦寒之地)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27 07:39

喜欢看古装剧的朋友一定看过剧中这样的场景。法院对犯人的惩罚是将他流放到边境地区。事实上,流放是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流放文化起源很早,历史悠久,直到清末才被废除。所以流放可以说是伴随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早期的流放是如何产生的?囚

犯通常被流放到哪里?下面给大家说说这个问题。

1、文化废墟——流放文化

余曾在《文化之旅》中写道:我所到之处,总有一种厚重的历史气息笼罩着我的全身,让我无缘无故地叹息、叹息。

流放与分配文化是这五千年历史文化中人们最不愿意触碰的地方之一。它根植于中国文化的最深处,可以追溯到秦汉甚至更早。这就像一个伤口,久久不能结痂。一碰就疼,一碰就牵扯到千千的血腥回忆。

流放是将罪犯放逐到偏远地区进行惩罚的一种刑罚。在统治者眼中,这是一种宽恕和宽恕的惩罚。它的主要惩罚对象是拒绝改过自新的反叛者或罪犯。他们不会死,但他们不能"舒适度"静静地呆在监狱里,把他们流放到离家很远的偏僻地方,当免费劳动力或者战场上的炮灰。这种刑法受儒家思想影响"仁"思想的影响,“ldquo人性本善""对别人慷慨",运用在统治者手中,就变成"如果我不杀你,那是一种恩惠。但其实流放远比死刑痛苦。

既然统治者选择流放你,你一定是犯了大罪。君主不希望你有朝一日东山再起,流放发配的地方都是蛮荒之地。其中,中国西北的大漠边陲,西南的乌烟瘴气之地,东北的苦寒之地,最南端的海南湿热岛等未开发的蛮荒之地,都是统治者青睐的流放之地。

流放是一个法律术语。它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早,影响深远。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逐渐废止。流放文化虽然起源很早,但比较零散,不成系统,直到秦汉时期才开始形成体系。隋唐时期,以监禁和流放为核心的五刑体系正式确立,流放之刑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中国古代刑罚史上。

分配,也就是浮动分配,是一种刑罚,意思是把罪犯押解到偏僻的地方劳动。简单来说,统治者在执行流放的法定刑罚时,伴随的刑罚之一就是派遣。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把罪犯押送到统治者难以约束的人烟稀少的地方,难道统治者就不怕这些罪犯不遵守纪律甚至逃跑吗?

2.当你被派去

如果时间空旅行,你来到秦汉或者唐宋,你看到一长串被送到边疆的人,你会想到什么方法让他们在途中或者到达目的地后逃跑?我觉得你还没来得及靠近门槛车(古代运送犯人的囚车)就被打死了。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在路上很难逃脱。

中国古代大部分领土在中原,也就是长江和黄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因为人类几千年的改造,哪些地方非常适合人类居住。当初罪犯当然是住在中原或者适合居住的地方。流放地被发配的地方呢?如上所述,都是未开发的蛮荒之地——潮汐、湿热、瘴气、极寒、沙漠、酷暑等等。每个人都有一个适应环境的过程。即使是现在,作者生活在东北也很难克服水土问题,何况当时。

所以有些流放的俘虏会因为水土不服,天气条件不好而死在路上,或者遇到野兽,押送的士兵会被当作"肉包子"嘿,狼狗。当然,这些押送犯人的士兵也不是吃软饭的。刑法严苛,出城就是老大。享受这个"我是唯一一个"天,会让你轻易逃走吗?路上食物很少,就算把槛车上的栅栏拆了让你跑,你也未必有力气走出这片荒野。

综上所述,要想在流亡中逃脱,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在目的地逃不掉。

那还是得重复上一个原因,就是荒野,所以逃?逃到哪里?别说是陌生人,就算是再熟悉,你还想在某地定居,打算永久居住吗?而且,你历尽千辛万苦来到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记住,你还是被关在笼子里带到这里的。换句话说,你来的时候坐了一趟车,坐了十天半月甚至更久。你还在用腿往回走吗?我劝你别做梦了。你可能无法从那里回到首都,直到你的肌肉萎缩。

所以在古代,那些被流放发配边疆的人,一般都是老老实实的留了下来。

3、流放者送来的那些东西

在古代,技术有限,所有大型工程的建设都不需要人力。以长城为例,"孟姜女哭长城"故事还说明,这些工程下面会埋很多骨头,这些骨头很大一部分是囚犯。他们被发配到边疆,统治者也需要扩张领土。所以第一批开发任务自然会落在这部分人身上。慢一点,鞭子就下来了。

中国历史上许多名人都被流放,如李白、苏轼、韩愈、屈原和陆游。他们有的死在大赦归来的路上,有的死在家中,有的没那么幸运,死在流放地,比如唐代文学家李德裕,北宋宰相卢多逊,都是死在崖州。

《晋书·文远传》记载:引道之大旨,教世之宜,说不流放,避难而进,实现之。

流亡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另类文化,带有不可忽视的时代文化烙印。那些被流放的犯人也会被打上烙印,证明自己一生有罪,即使有幸回到家乡,也很难在漫长的人群中生存。

许多曾经荒凉的地方现在已经成为国内旅游景点。时间一直在前进,历史滴下的蜡油变得僵硬。死在这里的孤魂野鬼,看到千百年后的人们还这么喜欢这个地方,会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