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姓花吗?到底是姓朱还是姓魏?(花木兰姓朱的吗)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27 02:00

很多人对木兰这个人物一定非常熟悉,不仅有诗词,还有很多戏曲、歌曲、电视剧、电影、动画等等,这也让花木兰成为了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长期以来,人们也应该认为木兰真名叫木兰,她姓华。然而,木兰的真实姓名仍有争议。众说纷纭,有的说木兰其实应该姓朱

,有的说木兰其实应该姓魏。总结起来就是华、朱、卫三姓之争。那么木兰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看法?

花木兰的故事是真实的,但花木兰的名字却令人怀疑,她生活的时代和年代也有不同版本的史书记载。

木兰祠堂建于宋代,但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流传着木兰的故事,所以木兰至少应该属于南北朝。

1.《商丘县志列女》中,详细记载了木兰。

根据这本书,木兰是北魏人。当时北魏皇帝征兵,要求每家有一男。那时,木兰的父亲已经很老了,她的兄弟姐妹都还太小。

花木兰自己没有哥哥,所以花木兰选择代替父亲参军,身披铠甲,身背箭袋上战场。从那时起,她已经在战场上战斗了12年。真的很难想象她在部队这12年是怎么度过的。

她必须在战场上勇敢地战斗,以确保自己的生存。还要对身边的士兵隐瞒自己女人的身份,可见木兰当时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经过十余场战斗,木兰的女儿依然面目全非。当军队凯旋而归时,北魏皇帝非常高兴。他认为木兰立下了汗马功劳,于是提拔她为尚书。可惜木兰选择了拒绝,希望皇帝允许她回老家探亲。

回到老家,她脱下军装,穿上女儿的衣服。跟她回家的人都傻眼了,这才知道木兰是个女的。

这伙人把这个传了出去,直到它被介绍到朝鲜。皇帝也很惊讶,感叹花木兰在《奇女侠》中的英雄事迹。北魏皇帝希望召回木兰,娶她为妻。

木兰严词拒绝,认为自己配不上皇帝。可惜北魏皇帝要求掌权,木兰无奈自杀。

北魏皇帝这一次更是惊叹不已。一个为国家奋斗了半辈子的女人,被自己逼死了。他很难过,就封木兰为将军,谥号,谁给木兰,就是孝顺。

木兰,姓魏,处女。可汗传世招兵,木兰之父毛获胜,弟妹皆稚。慷慨地代表他,他拿了盔甲和箭袋。曹格疾驰而去,一年之后,十里八战,无人知晓。凯回来后,天子表扬了他的功绩。除了大臣们,我真心实意地奏着省亲。然后回到家,脱下他的军装,穿上他的旧衣服。同行的人都吓坏了,于是在朝鲜听说了这件事。唤回阙,要收宫。木兰说:“我没有陛下那样的礼貌。”。我用我的死亡誓言拒绝了它,但我被迫违抗它并自杀了。帝惊悯,追授将军,谥‘孝’。——《商丘县志列女》

这基本上就是花木兰的生平,所以可以看出当时花木兰不姓华,应该姓魏。南北朝时期普通人确实很难有姓氏,所以大部分人随国姓也无可厚非。

那么这本书的真实性如何呢?我觉得挺靠谱的。同时元代石碑上也有类似木兰的介绍,说明基本是事实。

2.木兰姓什么?其实有很多种说法。

既然木兰是真人,我们就要问了,木兰真的是姓吗?其实说法有很多种,一般分为朱、木兰、华、魏几种。

第一,朱姓的由来,我认为,流传于明代。毕竟在明朝之前,朱姓并不是一个大家族的姓氏,最多不过是一个朱而已。但是明朝朱姓是皇帝的姓,明朝皇帝当然希望这样的英雄能和他家同姓。

第二,我觉得还是很有可能把木兰接回来的。因为木兰生活的北魏是鲜卑人建立的国家,所以鲜卑人的复姓很多,比如慕容、独孤、、拓跋、宇文、尉迟等等。也就是说鲜卑人特别喜欢用复姓,木兰作为复姓流传下来是有可能的。

第三,木兰姓华,因为明朝大才子徐渭给她起的。徐渭的《四声猿》中,花木兰一家五口,父亲华弧是预备役军官,还有一个大姐和一个小弟弟,母亲姓袁。这是民间广为认同的说法,也是我们现在最流行的说法。

第四,木兰姓魏。这种说法的主要来源是基于当时木兰居住的国家的名称。木兰出自北魏,北魏自称大魏国,所以没有姓氏的普通人基本上可以称为魏的后裔。

元代《辨正孝将军像》中有对花木兰姓氏的介绍,称花木兰为魏氏,故可称魏木兰。

元代还有关于花木兰的记载,可见花木兰的故事不仅仅是书上的。它真的成了民间生活的一部分。

事实上,除了皇帝和王子,民间只有少数著名的历史人物。花木兰的异军突起,当然是因为她为父从军的光辉事迹感动了所有人。

魏将军的娘家姓是木兰。这些年来,按纪律来说,十战八胜,政策十二转。朝觐时,皇帝对他的勇敢很满意,被授予尚书的称号。不去,就认真听。佣兵回到谯府,赵无极的房间,沂容的服装,经过闺房的装束,都是惊恐的。咸,是指从人民诞生之日起,就没有遮掩。警卫带着震动回来,听到了朝鲜不一样的声音。当他被召回阙,想带他入宫时,将军说,我没有你这样的礼貌。拒绝死亡。迫于权力,他自杀了。所以也有追赠孝顺的。——《萧烈将军塑像辨正》

这样木兰姓的问题基本就可以解决了。因为他们家必须服徭役,所以她家应该是普通人,很有可能是没有姓,只是跟着国家的名字取了这么一个姓。

3.木兰形象的传播主要归功于木兰词。

为什么我们对花木兰如此熟悉?除了很多视频之外,在这个时期之前,熟悉花木兰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木兰词》。

木兰词的作用太大了。

可以说,花木兰的形象能流传这么广,全靠当地的民歌。因为在正史中,很少介绍民间女子。花木兰虽然当过将军,但也不例外。

万里去荣姬,山在飞。新月气息透金,寒光照铁衣。将军战死沙场,壮士十年归。回见天子,天子坐于堂中。政策12转,奖励前100。可汗问他想要什么。木兰不需要尚舒朗。她愿意不远万里送儿子回老家。-木兰词

相关史料的缺失,再加上史料难以在民间广为流传,使得普通人无法知晓这位女英雄。所以《木兰词》完美填补了这个空白。

那么《木兰词》是什么时候写的呢?基本上可以认定是北魏作品。这样,我们对木兰的出生日期又有了更准确的判断。

因为花木兰被民间传唱的时间不可能早于她出生的时间,而木兰词出现在北魏,所以如果是同一个人,那么花木兰一定是北魏或者更早的人。

历史上关于木兰的一生有好几个版本。

首先,一般认为木兰是北魏孝文帝到宣武帝之间的一个人。这句话出自《康之行》。

其次,认为花木兰是隋朝和隋公时期的人物。在隋朝,基本上只有两个皇帝,文帝和杨迪。至于恭帝,他实际上是唐高祖李渊建立的一个傀儡皇帝。这句话出自宋翔凤的《郭婷路》。

另外,认为《花木兰》作于初唐,主要出自程大昌的《范艳录》。其实唐朝初年和隋恭帝时期很接近,所以基本属于同一个时代。

这三种说法,我更认可第一种说法,木兰是北魏人。因为木兰词是在那个时候逐渐流传开来的。

随着《木兰词》的宣传,木兰的形象实际上在人们心中变得丰满了。人们并不想知道她的背景。他们只知道这些故事,其实就够了。

花木兰的出现告诉我们的女儿要自立。

在中国古代,树立一个好的女性形象是非常困难的。为什么?因为朱的父亲告诉世人,女人需要守妇道,遵循三纲五常。

按照朱父亲的说法,女人应该呆在室内,整天在家做家务,不要出去工作,甚至不需要学习。

不知道多少代女性被这种无知的思想所迫害。朱凭借自己知识上的优势,发表了如此丧尽天良的言论,以各种方式囚禁明清妇女。他们不学习,不出门,裹着脚,几乎成了痴呆。

花木兰形象的建立似乎是对那种思想的一种口头反抗。社会对女性越不公平,花木兰的故事就会流传得越广。

在女性得到了应有的合理地位的今天,花木兰的作用似乎没有那么大了。但可以说木兰今天的存在是一种警醒。任何形式的歧视,往往都是时代和制度落后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