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军万马避白袍指的是谁(千军万马避白衣)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26 19:39

古代有句超级时髦的诗:"名师大将不应囚,千军万马应避白袍"。对于这首诗,后世很多武将都喜欢穿着白袍,骑着白马,希望成为这首诗里的形象。那么这首诗刚写的时候,白袍将军总是指的是谁呢?这位将军有多厉害?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般来说,白袍将军指的

是梁朝的武威将军和南朝的梦萱将军陈庆之。陈庆之生于公元484年,在统一的西晋灭亡160多年后。曾经的中原王朝被迫在建康建国,眼睁睁地看着"中原的士绅连十分之一都没有"。对于当时的有识之士来说,北伐是人生的第一理想。

陈庆之从小就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他也想有机会收复中原,在职业上建立封狼的功绩,但他几乎没有机会——他是个局外人。梁武帝这样描述他的起源:这不是一个物种,也不是一个贵族家庭。"南北朝时,采用九品中正制,出身不好的人,几乎没有机会成为大官。陈庆之想北伐,也就是想一想而已。

他也是一个很现实的人。公元502年,萧炎称帝,陈庆之投靠了他。他成了梁武帝萧炎身边的一个小公务员,经常和梁武帝的萧炎下棋。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陈庆之的选择改变了他的命运。但是等待是漫长的。20多年来,陈庆之一直在萧炎身边抄写、录音、下棋。这期间,他经常花光所有的钱,聚集文人墨客,以求有所作为,但也不过是平凡的一天。

公元525年,41岁的陈庆之抓住了一个不算是机会的机会:2000人护送王孝宗进入徐州,骚扰魏。魏当时是北方大国,有几百万兵。但萧炎只给了陈庆之等2000多人。这表明了萧炎的态度:他基本上无视它。但陈庆之欣然领命——他不是主将,但他带了一支小军队。

北魏派两万大军攻打梁军,并修筑工事阻挡陈庆之等人前进。陈庆之带头——虽然身体不好,开不了硬弓,但他总是站在队伍的最前面。在这位软弱将军的鼓励下,士兵们征服了占据优势地位、数倍于陈庆之的北魏军队。然而,由于张羽国王孝宗向北魏投降,这次远征最终失败了。梁军的大部分士兵都被杀了,只有陈庆之的部下截关夜退,所有人都活了下来。

这只是白袍将军的一次小小考验,也是陈庆之第一次展示自己的军事能力。他抓住了这个机会"机会"。发现身边的文案有这样的军事才能,萧炎逐渐开始将陈庆之发展到军事领域。公元526年,袁术、陈庆之到寿春,北魏建两城抵抗。陈庆之一举攻克两城,更进一步,连破52城,俘虏敌人7500人。

这一战,让陈庆之的军事才能得到了萧炎的充分认可,让他斗志昂扬。527年,梁朝和北魏之间又爆发了一场战争。梁朝将军率领200人击退北魏数千人,导致北魏出兵15万支援他。这时候陈庆之来了,他准备出征。他的部下认为援军必须是精锐,主张不先攻。陈庆之说:"魏人远道而来,必有所累,没有理由不可战胜。"于是历史上记录了惊人的一幕:

"所以他和他的500名骑兵赛跑,打败了他以前的军队。魏人惊呆了。"

陈庆之带着500人冲进了数万敌军(前军15万人,不到15万之多),连破敌军。难怪毛主席看完陈庆之传忍不住写下八个大字"千古之下,我为之着迷"首战被陈庆之五百人吓个半死,后背基本被陈庆之蹭在地上。但是他的队友好像不太好,他一个人深入。

从春天到冬天,连续战斗数百次,然后被人包抄,连粮食都不够,又没有援军。这时,陈庆之的手下很沮丧,想撤。陈庆之随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演讲天赋,站起来和蔼可亲地对大家说:"我们必须包围,然后战斗;如果你想当老师,有秘密值得庆祝。"也就是说,要打就打一个大的。只有当敌人包围了我们,我们才能一次消灭他们。

同时,陈庆之威胁他们:如果你们要动班,"庆祝与众不同是有秘密的。,所谓"秘密",是怕他去杀人!在这位看似瘦弱的白袍将军的鼓励、愚弄和恐吓下,士兵们再次向魏军发起冲锋,一连攻占了敌人的4个兵营,然后追击,拿下了全部13个兵营,俘虏敌人3万余人。

后来528年,陈庆之以3000人打破魏军30万人的围攻,据城发起反攻,使北魏皇帝逃离首都,陈庆之护送北魏皇族元昊做皇帝。接下来,陈庆之一路征战47次,征服32座城市,一手帮助元昊统一北魏。

正因为陈庆之能以少胜多,总能在危难之际扭转乾坤,所以几乎成了敌人"恶魔",于是就有了"名师大将不应囚,千军万马应避白袍",他也成了永恒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