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步穿杨是多少米古代真有人能做到吗(古代百步穿杨是真的吗)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26 16:39

这个习语首先出自《史记& Middot周本基。当时,楚国有个神枪手,名叫杨·。他能在100米的距离射柳树的叶子,他的箭术已经达到了高超的水平。但是这个故事是真的吗?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百步"有多少米,杨射的是柳叶,不是树干。柳叶更小,更难瞄

准,所以每一枪都不难打中。所以一直对百步的真实性存疑。古代真的有人能做到吗?

On "百步穿杨"真假

在古代,两跨为一步,这样的一步约为1.5米。"百步"大约150米远。古代的弓箭真的有可能准确命中一片杨树叶吗?

200多年前,一位皇帝也对此极为好奇,成为了一名"党的考证",他让他的卫兵在最有利的地方开枪,实地试了试"百步穿杨"甚至亲自打过,但最后没人打。于是皇帝心满意足地写了一个“谈穿杨”的画面,以为这个实验证明了"百步穿杨"意思是射穿树干。这"好东西"皇帝是乾隆皇帝。

篇幅有限,这里简单总结一下《谈穿杨》屏幕上的内容:有一天看了《战国策》"百步穿杨"故事说的是一片用红墨水画的杨树叶,在百步之外准确地击中了它。但是我自己请人试了一下。20步(约30米)后,树叶基本看不见了,没人打中,更别说百步之外了。所以我觉得"百步穿杨"其实就是射穿杨树树干的意思。

乾隆怀疑的重点其实很有道理。但事实真的如他所验证的那样吗?

要理解这一点,首先要考虑以乾隆皇帝为代表的历史射箭水平。众所周知,满族八旗入关之前,确实勇猛善战,尤其是骑射。但入关后,有了火枪这种方便有力的投射武器,军事战争主要依靠火器,八旗子弟的功夫就荒废了。

清代与战国时期弓箭之比较

乾隆时期,弓箭手只占清朝常备军力的一小部分。如此蔑视弓箭的历史时期,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射手无法相比& mdash& mdash乾隆生活的时代"大内射手"在战国时代,可能只是随处可见的普通弓箭手级别。

另外,乾隆皇帝忽略的重要一点是& mdash& mdash战国箭与清代箭的区别。

清代的箭多用于骑射,要求箭小而轻,羽毛短,射速较高,便于骑手快速射箭。而战国时期的箭,用现在的话说,都是"穿甲箭"羽毛也很长。这些箭都是站立用的弓箭手。阵地战中,齐射比较重,射程远,威力大,飞行稳定性强。

这样的长领重箭,清代也没有出土。清朝写御礼图式的时候,没有穿甲的箭,只有一些梅花针和箭来对抗轻甲。

在这种背景下,乾隆皇帝和他的侍卫们用自己的时间推测春秋时期最强弓箭手的水平,从而得出结论"不可能百步穿杨叶"这个结论。就像今天的城里人不能按照身边的人干农活一样,说农村不可能人人都种田也是一样荒谬。但乾隆皇帝的求知态度还是可取的,只是方法不对。

其实,今天"百步穿杨"这不是不可能的& mdash& mdash韩国射箭还有一个145米的项目,现代人可以做到,古人自然也可以做到,但对大多数人来说难度很大。否则,杨也不会善罢甘休"好枪法"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