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秀才、举人、进士分别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进士,举人,秀才放在当今社会是什么地位?)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26 11:13

在古代科举考试中,第一状元自然备受瞩目。但是,状元毕竟不是唯一一个科举出身的,状元也不是一时能考上的。在此之前有多次考试,分别出进士举人、进士等,不同等级的每次考试成绩也不同。那么,古代科举考试中出现的秀才、举人、进士,现在对应的是什么学历呢?

古代的科举和现代的学历没法比。如果把古代的进士、举人、进士和现在的高中生、大学生、研究生比,那真的是太低估古代的科举制度了。在古代,考上功名是改变命运、提升等级的大事。现在的学生,毕业后工资微薄,房子还要贷款几十年,完全不一样了。

古代的文盲率比今天高得多。认识几十个字甚至过了识字的标准。建国初期,文盲率高达80%以上,古代封建王朝文盲率在90%左右。一个村庄很难培养出一个有文化的人。在此,笔者以清代为例,将古代科举士人与现代社会进行对比。整个清朝268年(从清军入关算起),进士只有46万人。如今,学历最高的研究生每年有60万到70万人。

如今,由于社交软件,我们可以一窥上流社会的生活。但是,在古代社会,一个农民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去过县城,甚至没有去过离村子几十里的地方。他们对其他阶层的生活一无所知,他们最了解的人可能就是村里的地主,所以经常会有"皇帝用金锄耕地"这种荒谬的言论。这种人在古代是最常见的,我们现在的大部分人,如果生活在古代,大概也是这种人。

科举考试的最低级别是童生考试。虽然叫童生,但是有很多人五六十岁才能考上。考场一般设在当地县政府,主管省级教务(相当于教育厅厅长)。有三个考试,即县考试,政府考试和大学考试。通过前两次考试就可以称为童生,整个清朝考上童生的人数是200多万。第三次高考过了,就是秀才,名气最低。成了最底层的士大夫,得以进入郡学读书。读书人享有一些特权,比如免税免徭役,见官不用跪拜,犯罪也不受惩罚。文人都算在一般乡镇。考上了秀才,现在在镇上算是相当有实力的人物了。如果吕秀才真的考上了武林传说中的书生,也不容易混得这么惨。

乡试后,乡试不在村里,在省城考。只有考试成功的人才有资格参加省考。取得乡试后,由皇帝任命主考人。乡试之后叫举人,乡试第一名叫谢园。举人可以当官了,一旦你赢了,可以说你的人生轨迹被彻底改变了。整个清朝一共15万陪审团,一个县很难出一个举人。中间投票结束后,省里会派人到你家通知你。在《儒林外史》中,金范得知自己中了彩票后欣喜若狂。他的岳父,胡,以前曾百般侮辱。金范被称为"文曲星下凡"举人的社会地位可见一斑。举人通常在地方机关工作,他们一般能在县里混个官职。比如县丞、首席秘书(县局级)退休前可以升任县长,类似于现在的县委书记。

科举中名气最高的是进士,对于普通人来说只存在于传说中。考中了举人之后,还要进京考试,通过考试的人叫龚氏,所以龚氏有机会成为进士。现在电视剧里讲的靠路费去北京考试的故事,在古代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如果去北京考试的出租车司机缺钱,当地的有钱人会主动送很多钱。成为贡士后,宫考、宫试参加了皇帝的御用考官。每三年招生2.6万余人,整个清朝268年,平均每年不到100人。

对一个进士来说,最糟糕的待遇是去当地的县令,而举人必须努力几十年才能达到这个位置。进士再差,退休前做个地方知府(市委书记)也没问题。做一个军事使节(省长)或者省长(省委书记),有点能力,并不难。能力较好的还可以进入中央担任各部部长、侍郎(副国级),甚至担任录相、军机大臣(国级)。

这样的对比,我想大家应该看到古代的科举制度和现在的学历有多大的不同。古人说已经几千年了"凡事低人一等,读书高"不是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