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什么意思?炎黄子孙的由来介绍(炎黄子孙都有什么意思)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25 13:00

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因为颜地和黄帝是华夏人的祖先,所以他们的后代也被称为炎黄子孙。传说颜地和黄帝原本是同一个部落的成员,但后来他们发展成两个敌对的部落。在汉泉之战中,黄帝打败了颜地,然后黄帝统一了双方的部落,这个氏族被称为华夏。汉朝以后都叫

汉族。直到今天,汉族仍然是中国的主体民族,人数最多。来说说"华夏子孙"古老的传说,有兴趣的话来看看吧。

新编的初中历史教科书把黄帝和颜地定义为"古老的传说",其中还提到:

"后人尊称炎帝、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原始祖先,海内外华人也自称“炎黄子孙”。"

"古老的传说"、"人类的始祖"这些描述非常准确。"华夏子孙"理论的起源也是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黄帝"这个人物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

春秋以前的文献,如《诗经》、《经》等,记载最老的皇帝是禹,但没有黄帝。后来的论语、墨子、孟子,最老的皇帝是尧舜,没有黄帝。①

到了汉朝,出于"五德总说"为适应现实需要,司马迁父子对"黄帝"各种描述,作为帝王宗谱的第一位,被写进了史记,作为祖宗,一套"完成"尧、舜、禹是黄帝的子孙,被视为"荣迪"秦,你!野蛮人"楚国,古称楚,与西汉连年征战的匈奴,都是炎黄子孙。②

史书记载开了这个先例后,随后出现了"蛮战"该政权在影响力深入中原后,往往选择放弃原有的祖业传承,提升自己为炎黄子孙。比如鲜卑慕容自称"莱文的后代";建立了辽的契丹,自称"炎帝之后"、"轩辕的后代"。但金女真、元蒙古、清建国都无意自称黄帝皇后。这不仅是因为其强大的统治力量,也是因为儒家"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区别"这是文化问题,而不是种族问题。③

以上所有的攀附和排斥都只是帝国游戏。

黄帝成为所有中国人的共同语言。人类的始祖","华夏子孙"全面进入中国普通人的意识,与清末梁启超等人对历史的重新发现有关。

戊戌变法前,康有为和梁启超试图将儒学改造为儒学,以与西方基督教文化抗衡。梁启超曾经说过:"我们这一代人的目的是传道,不是政治;是为了拯救地球,拯救大千世界的众生,而不是拯救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灭亡取决于我。"——我们的核心工作是传儒学,不是搞政治;是为了拯救世界,而不是单纯的大清国。④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海外,视野开阔。它的理想如下"拯救世界"返回"拯救中国"救亡法宝从孔子、儒家逐渐变成了黄帝、种族主义。

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梁当时的种族主义思想在今天看来是可笑的。例如,梁曾在文章中写道:

"彼得印度的繁荣仅限于种植。所有的黑人、红人和棕色人,他们血管里的微生物和大脑里的微生物有很大的不同。只有和白在不远处。所以,白人能做的事,黄种人也能做。日本的规定,小西发,效果很明显。日本的种子起源于中国。"⑤

他的老师康有为的思想在今天更是极端。他认为只有白人和黄种人才有资格谈平等,至于那些"脾气太差"棕色和黑色的人应该"喝下让继承人崩溃的药"。⑥

这些荒谬的言论属于时代的局限,今天的人们不必苛责。在这种思想背景下,黄帝成为一种新的文化资源。1899年,康有为在加拿大向华侨发表演讲,他当即表示:

"中国是炎黄子孙"。

革命者也有"在清末;黄帝子孙"种族身份。

当然,为了推翻清廷,他们把满族排除在"黄帝子孙"再说了。比如章太炎认为,炎黄子孙并不存在于纯血统层面,炎黄子孙是指所有被中国历史文明同化的种族。他指责满族人冒充外国统治者,拒绝承认他们是"黄帝子孙"。⑦

当时维新派和革命党知识分子对黄帝情有独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背景。也就是这些流亡的知识分子在日本接触到了Terrien deLacouperie的理论。

Lacubbery认为黄帝实际上是两河流域的君主Nakhunte,他后来带领部落东移,越过昆仑山,迁居中原定居。这种"黄帝锡说"可以弥补当时深受种族主义影响的中国知识分子面对西方文明时的自卑心理。因此,在1903-1905年间,章太炎、刘等学者甚至专门撰写论文。证据"黄帝的故乡是遥远的巴比伦。宋和梁启超也积极宣扬这一观点。

然而,1907年,出于现实需要,章太炎再次抛弃了这一观点。张解释说:如果承认黄帝来自巴比伦,中土本来就是苗族的地盘,那么汉人就充满了正义,苗族也同样正义,这对满清革命是不利的。⑧

其实黄帝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只出现在战国时期的文献中。讨论他是不是巴比伦人意义不大。然而,这"种族主义拯救中国"黄帝思潮真正重新发现了这个文化符号的历史内涵,并使其走向"民族的共同祖先"。陶亥文人陈天华在黄帝画像前痛哭流涕,就是这种文化发掘的典型成果:

"哭公公,叫公公,在天之灵,能不担心被欺负吗?我希望皇帝的祖先为中国人讲述天降英雄。"⑨

进入20世纪20年代。种族主义拯救中国"更正并逐渐改为"民族主义救中国",黄帝的"民族的共同祖先"身份也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

1929年,顾颉刚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学国史教科书被国民政府查禁。原因是他在书中以一个历史学家的严肃精神写道:

"(黄帝)的真实故事仍然模糊不清...也许是一个古代皇帝奠定了建国的基础。"

这一声明引起了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的愤怒。戴认为,在这个内忧外患的时候,"中国之所以能团结一致,是因为人民都相信自己来自一个祖先;现在说没有黄三,没有五帝,就是消解团结全国人民的要求,这还不错!"⑩

1937年清明节,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国共两党派代表到陕西祭奠黄帝陵。"华夏子孙"这种认同成为中国人抵御外来侵略的重要精神资源。

(1)中富撰写的《先秦三皇五帝于霞资料集成》量化了73篇先秦文献,统计表明:"黄帝"它在文献中出现了950次,如果你加上"轩辕"异名994次(其中《黄帝内经》497次),具体始于《逸周书》(2次)和《左传》(2次,有2次异名)。这些文献都出现在战国时期。

②";五德总说"源于战国思想家邹衍。汉武帝承认这个朝代属于土德,就推导出秦乃水德,周乃火德,商乃金德,夏乃木德。在夏天到来之前,必须有一个属于土德的朝代来完成一个五行循环。黄帝成为宗室之首,史书称之为"有土之德,故称黄帝"。

(3)王明科,《论执著:近代中国国家建构的古代基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学报》,2002年第3期。

④丁文江、赵丰田/编。龙《梁启超年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P39-40。

⑤梁启超,《论中国的力量》。

⑥康有为,大同书。

⑦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一书。

今天孙江,拉克伯里"西方的中国文明"《东亚的交流与文本比较》,《历史研究》2010年第01期。

⑨陈天华:黄帝画像后记。

⑩顾颉刚,商务印书馆与我的历史研究。

PS:";华夏子孙"众志"颜地"在这一概念的演变过程中,它被长期依附,因而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