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过古代的分裂可以重新统一。为什么西方不行?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25 09:13

在世界历史上,中国与许多西方国家有很大不同。很明显,中国在历史上经历过多次分裂,包括内部冲突和外国入侵。西方历史上也有因外族入侵而导致的分裂。但为什么中国在西方分裂后又回归统一?中国和西方在这一点上有什么不同?

公元476年,随着蛮族入侵和西

罗马帝国的灭亡,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开启了长达十个世纪的黑暗中世纪时期。与此同时,中国,虽然也经过五湖四海,进入中国,却开启了新的篇章,中国和西方走上了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直到新航路开通,有了巨大的不同。本文从这段历史中选取了北魏和查理曼帝国这两个国家,试图从它们的分裂中窥见中西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原因,并提供不同的解读。

1.北魏分裂后的历史。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高欢驻守洛阳,立元为帝,史称东魏。宇文泰驻守长安,立元宝居为帝,史称西魏。东西魏都视自己为正统,互相攻讦。先后爆发了小关、沙源、何桥、莽山、御笔等几场战争,互有胜负。公元550年,高欢之子高杨废了东魏安静皇帝袁珊,建立了北齐。公元557年,宇文泰之子宇文珏废了西魏皇帝袁括,建立了北周。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结束了长达43年的分裂。

2.查理曼帝国分裂后的历史。

公元843年,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签订了凡尔登和约,将帝国分为三个国家:东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和西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的君主继承了皇帝的称号,但在公元870年,由于地理位置和没有子嗣,其大部分领土被东西方的法兰克王国通过《莫尔森条约》分割。

公元880年,《利伯蒙特条约》签订后,东西法兰克王国之间的边界几乎完好无损,直到中世纪结束。公元962年,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奥托一世加冕为皇帝,东法兰克王国演变为神圣罗马帝国。987年,西法兰克王国的国王路易五世去世。因为没有子嗣,巴黎公爵雨果·卡皮特(hugues capet)被选为国王,建立了卡佩王朝(法兰西王国的开端),西法兰克王国由法兰西王国继承。直到20世纪,德法仍视对方为"遗留对手"。

3.为什么中国和西方的发展如此不同?

地理原因

既然都是分的,为什么中西方会有如此不同的发展路径?恐怕得从地理说起。斯塔夫里和阿诺斯曾在《世界通史》中写道"古典文明的终结"在那一章里,我说:

"首先,在古典时期,西欧没有中国富裕。在适应农作物生长的夏季,季风给东亚大部分地区带来了充足的雨水。在欧洲,雨水大多集中在没有植被的冬季月份。由于这个原因,加上纬度较低的地方可以获得更多的太阳热量,东亚的农作期长而集中,很多地方一年收获两次。此外,东亚的主要作物水稻的每英亩产量远高于西方种植的小麦、黑麦和其他粮食作物。据估计,单位面积生产的大米的热值是小麦的5倍。"

山地、沟壑、不毛之地的独特地理环境和人地冲突迫使西方从事海外贸易,从而形成了发达的商品经济和频繁的海外殖民、经济、文化交流。这种情况反过来又加剧了类似小国的城邦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具有希腊城邦长期独立自治特征的国家在中世纪的欧洲遍地开花,比如威尼斯共和国(公元687-1797年),这个几千年来从未失败过的城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对于中国,吕思勉先生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古代不同民族的同化"这一章有一个精辟的解释:

"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关注中国的地理...这个地区,以黄河和长江为其文化中心...今天黄河顺流而下,是帮助古水入海的途径,而黄河入海的地方是今天的天津。扩展成大平原,土地繁茂,气候适宜,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汉族是一个早期的农耕民族,过去生活在平地上。""汉族因为文化较高,逐渐同化了附近的民族,汉族的疆域也随之扩大。接近汉族的民族,当汉族开放后,自然向四面八方扩散,也就是汉族的疆域之外,但也带走了中原的一些文化,这就是中国文化扩张的路径。这就是中国古代不同民族同化的道理。"

平原的包容性使中国更容易统一和稳定。即使北齐没有因为自身的原因被北周所灭,两者在其他方面还是会统一的,因为脱离中国东北长达705年的高句丽(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不断与汉、曹魏、西晋、、后燕交战,并向北魏、东魏、北齐派遣使节。

社会生产力的原因

对于西欧来说,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导致西欧社会生产力下降,进入封建社会。公元10-11世纪,西欧手工业和商业城市出现之前,农业技术(铁制农具和畜力的使用)和耕作制度的提高,庄园的衰落,导致大量手工业者和农奴逃往郊区,客观上促进了森林荒地的开发和耕地面积的增加,人口大量流动导致交通的发展, 以及修建城堡防止外来入侵,西欧长期处于以封建庄园为代表的自然经济状态,因为手工业者被束缚在庄园中,为领主和庄园的需要而生产,遭受沉重的剥削,从而失去人身自由,导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受到束缚。

在中国,匈奴、鲜卑、颉颃、羌、狄五个民族趁着八王之乱和金朝的衰弱进入中国建立五湖十六国-";五粮"(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思言"(颜倩、后燕、南燕、北燕)"三秦"(先秦、西秦、后秦)"二招"(前赵后赵)"百分之十"(程翰)"一个夏天。(夏)于公元439年告一段落,北凉被北魏灭(其余逃往高昌在高昌建立北凉,最终于公元460年被北魏死敌灭)。

与西欧不同,西欧封建庄园的解体是由于手工业者和农奴的逃亡,是自下而上的。中国封建庄园(坞堡)的衰落,主要是由于北魏孝文帝的均田制改革,增加了户数和人数,实行“三长制”,而不是以坞堡为基础的保护制度,更多的是国家政策的结果,是自上而下的。此外,浇钢的发明、《齐姚敏书》的出版和白瓷的出现,促进了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与查理曼大帝的欧洲相比,先进的生产力(早14-15世纪就使用铁牛耕)和由此产生的富裕经济更能保证中国的安定团结。

文化、体制和意识形态原因

中欧的文化差异体现在前面提到的封建庄园上:西欧的封建庄园属于雇佣与雇佣关系,以雇佣(契约)关系为纽带。中国的封建庄园属于上下级关系,以血缘关系(宗法)为纽带。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森严,以土地关系为纽带,皇帝、大封建主、小封建主通过层层分封实现人身依附和宗藩关系。封地改革加速了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奠定了骑士制度的基础,直到外部传入火药,骑士阶层才被炸成碎片。在中国,类似的分封制在秦统一六国后被郡县制取代,魏晋九品中正制因为贫民的崛起而从内部发生动摇(刘裕建立南宋取代金朝),相对于等级森严的欧洲仍有相当的社会流动性。

另外,自从基督教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以来,罗马就一直有一个宗教中心。为了维护自己的信仰,一是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西罗马帝国形成了以罗马为中心的西式教会,与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式教会相对立。1054年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后来因为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天主教世界再次分裂为天主教和新教。另一方面,在中国,随着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动荡,儒家思想出现危机,人们转而向佛寻求精神寄托。玄学盛行,正是在这一时期,儒、释、道三家通过不断的交流吸取各自的优点来完善自己,出现在唐朝"三教合一"奠定了基础。

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由于地理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提高了经济水平,文化繁荣产生的巨大向心力保证了中国国家"大一统"也使北魏在分裂为东西魏后,在43年后得以统一。

欧洲中世纪,地理上的隔阂和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导致了经济形态的落后,再加上文化上的分裂,使得东西方的法兰克王国从查理曼帝国分裂后并没有统一,而是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德国和法国。(二战后欧共体和欧盟的建立,本质上还是一种联合而非统一)但当新航路的开通,打破了这两个封闭孤立的地区,融入全球环境,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