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正的慈安(历史上慈安教训慈禧)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25 05:39

说到"两宫皇太后"大部分人可能会觉得慈禧太后比慈安皇后更厉害,而在很多影视作品中,慈安都会被演绎成憨厚老实,所有地方都要听命于慈禧,基本上就是个打酱油的角色。然而,慈安历史上并非如此。即使是咸丰帝在位期间或者死后,只要慈安还活着,慈禧就永远

是弱势的一方。

慈禧生来就有一面蓝旗,也就是下五旗。她的父亲郑慧只是一个道士,在慈禧进宫一年后去世。家庭基础薄弱。1852年,皇太后是咸丰皇帝的选秀女,17岁的叶何娜拉有幸被选中,入宫被封为"兰贵人"。你的军衔是什么?

从皇后往下,妃子有七级,依次是皇妃、贵妃、妃子、妾、贵人、常侍、无极。当时慈禧是倒数第三,等级低,地位卑微。两年后,慈禧被提升为"伊曼";两年后,他生下皇帝(同治皇帝)的长子金"逸飞";又是一年,金"易贵妃"。永远不要谦虚。兰贵人",献给女王"易贵妃"慈禧用了五年时间。

慈安天生黄旗,是三旗之一。他的第一个母亲是科尔沁县王(他的父亲戴珊)的后裔,是科尔沁县王庆恒(岳托的曾孙)的孙女。1852年,钱璐和慈禧同时参加了征兵。四月应诏进宫,取名"金真",一开始就比慈禧高一个层次。

仅仅一个月后,"金真"晋升为"甄贵妃";仅仅一个月后,"甄贵妃"已经被提名为女王了!同年10月,慈安被"正式册封为皇后;齐"To "女王"她只用了六个月!是清朝晋升皇后的最快纪录。

此时的慈禧还在角落里默默无闻"兰贵人",只是咸丰众多妃子中的一个。慈禧可以成为"伊曼"就因为我和咸丰睡过。咸丰体弱多病,心急如焚。由于帝国继承人的压力,他只能广撒网,运气好了以后还得展示自己的所作所为,于是慈禧被提拔了。

但是两年过去了,她还是"伊曼"就算唯一的皇子是为咸丰帝生的,慈禧也只是名"逸飞"次年,他被封为贵妃,比慈安皇后低两级。可见,慈禧在咸丰心中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清朝的皇后比其他妃子有压倒性的优势。皇后对后宫的一切事务都有最终决定权。如果皇后认为哪个妃子有错,可以直接带人去参谋。咸丰帝曾经有一个宠妃李飞,她天天走运,甚至耽误了朝政。慈安知道后,把李飞叫来,准备当众用棍子打他。当庭的咸丰帝扔下文武百官,笑脸相迎跑回去说情,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李飞才幸免于难。

另外,连皇帝晚上翻身的牌子都是皇后准备的。如果皇后被惹恼了,嫔妃们就只能天天坐在冷宫里。此时的慈禧只是老实听话,根本不敢挑战慈安。慈禧之所以能上位,是因为慈安的安排。

咸丰死前,他被转移到载淳,六岁的同治皇帝。皇帝年轻,为了避免皇权的沦丧,咸丰做了两个准备:一是安排了八个待任命的大臣,给他们颁奖"赞所有政务"权力;第二个是颁给慈安皇后"帝国奖励"代表皇权的印,给了她主宰世界的力量。那就是"太后垂帘听政,大臣辅政",互相制衡,不是垄断。

在整个委托孤儿的过程中,咸丰没有提到慈禧。慈禧只是一个带着孩子的母亲,按照惯例提拔"皇太后"仅此而已。然而咸丰死后没多久,八大臣就开始暗中陷害/克洛克-0/慈安。慈安孤军奋战,不是对手,精于算计的慈禧找到了机会。她能言善辩地拉拢钱璐,建立一个进攻性和防御性的联盟,并发动"心有政变",使用"帝国奖励"尹达最终扳倒了八名部长。

两宫掌权后,慈禧对慈安依然毕恭毕敬,一副二把手的样子。政治事务的执行需要两宫皇后的同意,而这也需要先有慈禧的印信,再有慈安的印信,所以慈安太后掌握着政治事务的最终决定权。此外,一些日常具体事务也是钱璐说了算。

同治皇帝的婚礼上,慈安和慈禧各有自己理想的皇后人选,为了后期的编制互不退让。结果同治皇帝采纳慈安皇后的建议,立阿鲁特为后设,让慈禧无言以对。

再比如山东巡抚丁宝桢,活捉了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安德海。慈禧太后有意偏袒安德海,希望能保住她的性命,但慈安太后下令毫不留情地处决安德海,慈禧太后对此不敢反对。可见慈安在宫中、在同治皇帝心中的崇高地位和影响,是慈禧远远达不到的。

但是,慈安的软肋也很明显。与慈禧勤勉追求权利不同,慈安无意留恋权利。《清宫遗风》曾评价:"东宫优于德,大惩大赏措施为主;西宫优于才情,读奏章和呼吁及时咨询探视的利弊"。慈安优于德国。她不喜政务,在后宫超脱洒脱。相反,慈禧的政治欲望很强,喜欢插手后宫的事务,这逐渐让慈禧有了独揽大权的野心。

但只要慈安活着,慈禧就不敢乱来。毕竟,钱璐是王宫的女王,自然有发言权。慈禧只是皇帝的生母,主宫皇后的地位并不能因为一个皇子的诞生而动摇。这就是封建社会的尊卑关系。

直到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在中萃宫突然崩溃,慈禧才开始独揽大权。关于慈安的死因,有慈禧死论、自杀论、投毒论,此见仁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