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得巴蜀之地就统一天下为什么蜀国却不行?(秦国南下灭巴蜀蜀国为何屡次叛乱)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24 22:26

巴蜀之地在历史上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历史上,巴蜀之地在战国时被秦国用作粮仓,在三国时被蜀国用作粮仓。然而,这两个国家的命运是不同的。秦国最终打败了其他国家,统一了全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而蜀国却没有达到和秦国一样的目的。最终不

仅没有统一天下,还灭了国,成为三国时期第一个被灭的国家。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蜀国没有像秦国一样实现统一?

1.征服巴蜀之前的秦国是什么样的?

北有夷曲(匈奴),西有巴蜀,东有山东。商鞅变法后,秦国虽然实力大大增强,但仍然四面楚歌。直到秦襄王时,在宣帝的配合下,夷曲被彻底摧毁。

这从侧面证明了夺取巴蜀土地对秦国实力的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在秦惠文准备攻打蜀国的时候就可以体现出来:

今王穷,故我原从事易。伏蜀为西幽国,荣宅首领亦叛。比如说,用秦攻击它,使得狼群成群结队。得到足够的土地来传播国家,得到足够的钱来富民和修理士兵,而不伤害公众,他已经服役-史记和张仪列传

地少人穷是当时秦国面临的现状。夺得巴蜀之地后呢?

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贬为侯,使陈庄为湘蜀。蜀自归秦,秦强富厚,鄙夷诸侯——《史记·张仪列传》

以巴蜀为粮仓,为什么秦国富强了,而蜀国却越来越弱?

秦国攻占巴蜀后,不仅扩张了疆土,还在巴蜀得到了大量的人口和肥沃的土地,大大增加了秦国的实力,甚至使其看不起诸侯。这说明巴蜀土地对秦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回到刚才的问题,那么为什么秦国可以借助巴蜀来壮大自己,而贝的蜀国却不行呢?

两个原因:政治和地理;

2.地理原因

先说地理。首先要认识到,秦国有地缘优势,对蜀国来说是相当大的,因为秦国不仅占据巴蜀,还有关中。在中国历史上,两个天府之国都曾被秦国占领。

秦国的疆域延伸到东部,以山为界。西部是秦国的疆域,东部是秦国的疆域,以山为界。所以东方六国称为山东六国,附近有一个著名的关隘,即函谷关,是秦国在东方建立的最大的关隘。

苏秦统一六国,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染指中原。从下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秦代的萧山和函谷关的分界线把长安和洛阳分割开来,长安位于关中腹地,也就是说秦基本上控制了整个关中平原。

坐拥两个天府之国,而且两个人都有天然的地缘优势,所以当苏秦去游说秦惠文王的时候,他怎么说?

秦四封锁之国,四面环山,东有河流,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也是富庶之地。有了秦时敏的群众,有了兵法的教导,就能吞天下,以帝治天下——《史记·苏秦列传》。

正是因为有了这两座粮仓,秦国才有了向东发兵,与山东六国争夺地盘的资本。所以我们看战国时期的历史。秦国不断挑衅山东六国,每年都派兵攻打山东六国。秦哪里来的这么多材料?答案在这里,因为秦国被巴蜀和关中包围。

但之前的关中显然不足以支撑秦国连年好战。秦惠文派司马错夺取巴蜀之地后,秦国实力大增。除了供应自己的食物需求,它还可以支持战场费用。另一方面,舒呢?但是它没有这样的地理优势。

虽然蜀国也占领了易守难攻的巴蜀,但是蜀国并没有秦国的另一个优势,那就是关中。关中对山东六国犹如利剑。只要秦国实力允许,随时可以派兵出函谷关攻打山东六国,取得胜利继续前进,而对东方几乎没有危险。若输,可退回函谷关,依危防守。

这是蜀国的短板,因为蜀国的东面被一座秦岭挡住了。只要魏国守住了东关,蜀国就拿魏国没办法。这就是蜀的尴尬处境,只能守,不能进。所以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姜维发动北伐,都以失败告终。

这是地理位置严重丧失的结果,所以无论是地理优势还是国家资源,蜀国的处境都远非秦国可比。秦国有两个粮仓,可以说占据了最好的地理位置,富不富都难。另一方面,蜀国只有巴蜀一地,虽然能维持政权的生存。

但是剧情发展显然是极其困难的。此外,为了打开蜀国的战略发展,诸葛亮不断发动北伐,试图打破魏国依托秦岭对蜀国的封锁,每年的军事行动耗尽了蜀国的实力。但也从侧面证明了诸葛亮有源源不断的资源发动北伐,这显然是富饶的巴蜀带来的红利。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秦拥有关中,才没有像蜀一样被封锁在巴蜀之地。秦国可以进入中原作为战略突破口,蜀国不行。蜀国东部的秦岭几乎断绝了蜀国的任何发展可能。对蜀国来说,巴蜀是生存之本;对于秦国来说,巴蜀不过是大后方的粮仓。

这当然是蜀失去桥头堡荆州后面临的困境。如果蜀国没有失去荆州,还是有很大贡献的。

3.政治原因

其次,说说政治。因为双方面临的情况不同,所以可比性其实不是很大。

政治上,起初秦国面临山东六国联合对付自己的局面,所以在苏秦时代,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但这十五年对秦国影响不大,只能说是休战。而被巴蜀和关中包围的秦国,并没有消耗战争,而是囤积了大量的粮食。

对于秦国来说,除了十五年,基本没有其他损失。随着张仪《六国之约》的解体,山东六国一片混乱。秦惠文王时代最大的功绩就是拿下巴蜀,直到他的继任者秦王赵翔上台,在范雎的帮助下,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政策。

导致山东六国无法联合起来,充分利用彼此之间的矛盾。秦为自己找到了染指中原的突破口,通过不断蚕食山东六国的领土,最终在秦始皇时代统一了中国。政治上,这是秦君主不断努力的结果。

至于蜀,当时的主要敌人是曹魏。事实上,就政治复杂性而言,蜀国面临的形势显然要简单得多。毕竟秦国面对的是六国。说到底,蜀国最大的问题还是地理短板。几乎可以说,地理上的尴尬局面决定了时代蜀国的整体发展方向。

那就是突破这个发展瓶颈,甚至可以说得可笑一点,后蜀时代绞尽脑汁思考如何翻越秦岭,攻破曹魏的关隘,因为只有打破地理和曹魏的军事封锁,蜀才能进一步谈更长远的发展。可以说这让舒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浪费在了这上面。

相比之下,秦显然有着无限的发展可能。也就是说,秦国一直在思考如何称霸中原,灭六国。蜀国还在努力走出秦岭的地理封锁,无法打破这个封锁。蜀国所有的宏伟计划都是空 talk,蜀国的士兵进不了关中,收复中原永远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有了这样的对比,难怪秦国越来越强盛,越走越远,直到统一中国,而蜀国却被困在巴蜀之地,直到魏国的军队主动进攻巴蜀,然后灭亡。究其原因,并不是蜀国存在政治问题,而是地理位置决定了蜀国和秦国会有不同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