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尉迟敬德为何敢威胁李渊?全是李世民安排好的(玄武门之变尉迟恭对李渊说了什么)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24 01:26

如果李世民敢于发动玄武门之变,他必然要做好破釜沉舟的准备。如果李没死,那就一定是他死了。但是,除掉李之后,还有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安抚。从唐高祖的角度来看,李世民的举动无疑是对他的一次迫宫行动。如果唐高祖视李世民为敌人,那么即使李世民

成为皇帝,也是不合理的。在成功射杀李后,等人直接带着武器找到了,这应该是安排的。

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这一天注定要载入史册。

这一天,李世民带领尉迟敬德、孙昌无极等人发动"玄武门之变",射死太子李和齐王李元吉,成功夺取政权。

关于这个著名的事件,唐史的记录有很多秘密,毕竟,这对于可敬的李世民"来说一定是禁忌杀自己的兄弟"不管是什么原因,都有点不合理,所以必须"粉饰错误"。但事件发生后,尉迟敬德对唐高祖的威胁被记录了下来。原因是给尉迟敬德一个面子。毕竟人家贡献大,得说清楚自己做了什么,所以这件事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在玄武门事件中,尉迟敬德做了三件事。

一是拯救李世民。射杀了李,骑马追赶李元吉。不料衣服被树枝挂住,从马上摔了下来。看到这一幕,李元吉抓住李世民的弓,准备掐死他。危急时刻,尉迟敬德骑马射杀了李元吉,救出了李世民。

二是冲击太子前总部。李的心腹冯立德和得知李和李元吉遇险,立即率领2000名精兵攻打的秦宫。在关键时刻,尉迟敬德又出现了。他亲自提着李和李元吉的首级,向冯立德和示意,见自己的师父死了,冯立德和也死了,纷纷落荒而逃。

第三个是"威胁"李源。《子同治鉴》记载:"世民让尉迟敬德留在苏威,敬德,手持长矛,上了地方。"玄武门事件尘埃落定,太子李的老幕僚也散了。然而,胜利者李世民不得不考虑他的下一步行动。他该如何面对父亲李源?毕竟我们是兄弟姐妹。父亲暴怒想自杀怎么办?杀了你的父亲?

李世民显然敢,但他不想自己去。杀兄杀弟可以解释为权力之争。杀父才是真正的篡位者,名声必然臭。于是,李世民立即派尉迟敬德去宫里会见唐高祖,至少先探探唐高祖的口风。于是,尉迟敬德穿着沾满鲜血的盔甲,手持血矛,径直走到唐高祖面前。

李源在做什么?和裴济一起划船喝酒!他的三个儿子在宫殿门口自相残杀,血流了一地。唐高祖对此一无所知,甚至没有太监或侍卫前来报告这一消息。然后尉迟敬德杀气腾腾地进了宫,没有人停止报告。皇帝的侍卫们不担心唐高祖被暗杀吗?为什么没有人阻止凶残的尉迟敬德?唐高祖堂堂开国皇帝,对皇宫的掌控力就低到这种地步?

首先,李世民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了整个皇宫大内。

《紫同治剑》记载了这样一句话,尉迟敬德对李世民说:"王锦多疑,不智;面对困难优柔寡断不是勇敢。况且陛下已经养了八百多勇士,在外的今天都入宫了,形势已成事实。陛下放心!"尉迟敬德这句话很直白,是李世民在事发前偷偷提出的"八百勇士",已经"带着盔甲指挥部队",提前安排入宫。

显然,李世民已经做好了政变的准备,这800勇士就是他的"黑仔"他们一定控制了宫殿里的每个关键节点。就像当年司马懿的三千死人,他们通常都是沉默的,只等李世民一声令下就起义。所以,即使尉迟敬德"“带矛的盔甲”rdquo,武装到牙齿,没有人会阻止你。

其次,李渊注重父子亲情,朝廷管理不严。

后人可能无法想象,即使李渊称帝,他和他的儿子们仍然生活在一起,就像普通人一样。"天下民宅在干厅,元吉住在五德厅后院,与戏台、东宫昼夜通行,无复禁。太子和二王出入戏台时,都骑着马,带着弓、刀、杂物,相迎为一家之礼。"看,这个大家庭就住在房子前面,没有人愿意带着武器去见唐高祖。简直太美了。

这座宫殿就像一个家庭一样,管理松散,混乱不堪,这也给了尉迟敬德一个绕着宫殿走而不被阻止的机会。

很显然,李渊还没有搞清楚皇帝为什么自称"我"他一直视自己为父亲,而不是抛弃一切"我"。他一定知道他的儿子们争权夺利,但他从不手软帮助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虽然李健被立为王子,但他怕伤害李世民的心,他一再表示,李世民将是一个王子,谁也不忍心压制他。

因此,当尉迟敬德"“带矛的盔甲”rdquo出现在面前,唐高祖大惊失色。但是唐高祖也是见过世面的角色,头脑绝不是普通人能比的,看着眼前的尉迟敬德,他可以假设宫城现在已经不是他的家人了,他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问问尉迟敬德在这里做什么。不要拐弯抹角,直接问:"当今乱局谁是恶?你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

尉迟敬德本来是带着任务来的。如果唐高祖有什么异常表现,他手中的长矛必然会再次吸血。所以他没有拐弯抹角,直接回答:"秦王反叛太子和齐王,发兵惩罚,怕他惊扰陛下,派大臣留下来保卫。"陛下,您的大儿子带着三儿子造反,被我们杀了。秦王让我保护你。你现在说什么?唐高祖顿时头上一身冷汗,咋到这个地步了?

看着尉迟敬德手中的长矛,唐高祖知道除了死亡,他只有一个选择。"我该怎么办?当然,我让我最好的儿子李世民成为了王子!我早就想把王位给他了。"李远很懂事。见唐高祖如此,早有人把消息传出去了,一切都妥当了!李世民立刻冲进来,趴在唐高祖怀里哭了,满脸委屈。唐高祖也哭了,满脸委屈。

政变三天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李渊特别下令:让太子先看看未来的国家大事,然后向我报告。不得不说李远是个聪明人。知道一切已成定局,他下了坡,早早隐退,好自为之,免得永远被人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