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吃的好还是我们吃的好?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23 16:00

对于古代皇帝的生活,很多人可能无法想象。虽然有很多影视剧拍摄了皇帝的生活,但毕竟不是真实场景,没有办法完全还原。而且很多人在研究了古代帝王的生活和饮食之后得出的结论是,他们甚至没有我们吃得好。这是真的吗?古代皇帝每天吃什么?为什么他们说他们

的食物没有我们的好?让边肖给你介绍一下。

1 、"传饭!"

香菇肥鸡、三只鲜鸭、五片鸡丝、炖肉、炖肚肺、肉片炖白菜、红烧羊肉、羊肉炖菠菜豆腐、山药樱桃肉、炉肉炖白菜、鸭片海参、鸭丁饭、烤慈菇;

木兰片焖肉片、肉丝焖羊肉片、炸春卷、韭菜炒肉丝、熏肘子和牛肚、炖豆腐、熏干丝、熟菜、花椒油炒白菜丝、五香肉干、祭神肉片汤、煮米饭、熟白肉。

这些菜是溥仪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记载的早餐菜。仅仅一顿早餐就有这么多菜,从中可以窥见皇帝的一生。溥仪在回忆录中对皇室如何饮食的详细描述,可谓耗费人力物力财力。

关于皇帝吃饭有一套术语,叫做"吃",晚餐叫做"船山"。

皇帝想吃,就告诉他:"传饭!"太监对养心殿的太监说:"传饭!"这样的路传下来,回声还没消失,一队几十个衣冠楚楚的太监已经走出了御厨房。

太监们抬着七张桌子,抱着几十个画着金龙的漆盒,直奔养心殿。

清朝乾隆年间,皇帝的菜单里有120道菜,一桌都摆不下。远处的菜需要皇帝指挥太监拿过来。

随着清朝国力的下降,食谱的数量一再减少,从120种减少到64种,再减少到32种和24种。

但慈禧太后一上台,又恢复了早年的排场。每顿饭都要上数百道菜,至少要200两银子。当时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开销只有10两白银左右。

送餐队伍庞大,不代表这顿饭就能吃得好。皇上什么时候想吃就看心情了,而且只要皇上一声令下"船山"厨师没有理由在现场开枪。而且皇帝的菜做工复杂,100多道菜,很多都是厨师提前一天做好的,都经过小火加温,随时可以上桌。

慈禧的发明之一就是拼写"鸿福齐天""长寿命无边界"这些话极其奢侈。其实慈禧真正吃的是离她最近的菜,她甚至看不清远处的菜是什么。

每次吃完,桌子上的菜十个有九个没动过。慈禧吃完后这些菜都被拿走了,一部分给了服侍她的太监或宫女,但最常见的处理方式是拿到宫外去卖。

味道好的菜会被有名的餐厅买走,这些餐厅在门口打广告,告诉食客今天供应"御膳"。

外观不好的会直接卖给摊贩,有些摊贩会烂"御膳"倒入大锅里拌成拌菜。普通人只要付钱,就可以用长柄铁勺在锅里捞一勺吃。

按照这种招摇的吃法,皇帝一个月需要吃多少食材?

据说当年溥仪、皇太后和四位贵夫人,仅这六个人一个月就要消耗3960斤肉和388只鸡鸭。此外还有军部尚书、禁军侍卫、翰林、有地位的太监等。,这些人也有单独的案例。

皇宫一个月消耗14642斤肉,是正常消耗;宫里每天的蔬菜会多一些,每个月能增加3万多斤肉。

2.宫里吃饭有很多规矩。

据《康熙聚珠》记载,康熙帝喜欢吃鹿尾、鹿舌、鲫鱼、鳟鱼、文旦、石榴、春橙、葡萄、陈皮、樱桃干、桃干,还有宁夏面做的饼,野味如野鸡;除了各种新鲜蔬菜,还有咸菜、泡菜、酸菜等。不要吃大蒜、洋葱和块根类蔬菜。

另外,康熙喜欢吃热巧克力;道光饭菜要有炒鸡蛋;慈禧爱喝下午茶,爱美容,尤其爱吃甜食;溥仪爱吃西餐。

1923年,溥仪下令将宫内的御膳饭厅拆除,改为野饭厅,制作中餐;另外,设置菜房,主要是西餐。

繁缛室配了四个厨师,但溥仪还是觉得他们做的西餐不如洋人做的好,就请了一个西餐厨师进宫当厨师。

在皇宫里,举行宴会是一件大事,皇帝必然会和大臣们一起设宴以示"君臣之间的趣事""世界和平。。清代的宴席有很多种,比如万寿节的宴席,已婚王子公主的宴席,朝鲜使臣的宴席。

大多数国宴在太和殿或保和殿举行。桌子多的时候,有的大臣连皇帝的面都看不到。

在皇宫举行宴会时,御厨只为皇室成员准备菜肴,其他人都必须自带。级别越高,他们可能要取出的钱就越多。《清惠殿》中记载太子要自带"10只羊,10瓶酒"宴会前把它交给餐厅。

除了宴席,吃饭的另一大场景是祭祀。清廷的萨满祭祀在煮猪仪式中是不可或缺的。

据说选的猪必须是又黑又肥的,宰的猪要"剥去它的皮,分段解开"然后扔到坤宁宫的大锅里。将煮好的猪肉切成块,放入碗中。皇帝带头,把它们送给王子、大臣、贴身侍卫或皇后、妃嫔。

没有调料的水煮猪肉不好吃。因此,经常在干青宫吃肉的卫兵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偷偷准备了一种卫生纸,用酱油浸泡一天一夜,然后晾干。这种手纸满是浓浓的酱香,看守们就带着,泡在肉汤里,这样就能吃到肉了。

久而久之,一些宦官想出了赚钱的办法,偷偷把酱油卫生纸或者盐水宣纸藏在袖子里,在给福肉的时候,哪个大臣给他小费,悄悄把纸递给他。

你可能看过《颜夕宫的故事》。魏设下圈套,偷偷把盐放在肉里给,这导致了的被捕。盛怒之下,皇帝将萧泓撤职查办。

历史上确实有一位恩典王子,萧宏,因为不想吃猪肉而被斥责。乾隆皇帝指责他:"萧泓不顾他祖先的体质,不在乎他父亲一个人?"不吃肉不仅是不忠诚,也是不孝。

3.皇帝"吃饭不是免费的"

乾隆71岁时,在除夕夜兴高采烈地举行皇家宴会。所用食材如下:猪肉65斤,猪肘子3个,猪肚2个,小肚8个,饭菜15份,野猪25斤,大小猪肠3根;肥鸭1只,菜鸭3只,肥鸡3只,菜鸡3只,关东鹅5只,野鸡6只;鱼20斤;羊肉20斤;15斤鹿肉,4个鹿尾。

今天,除了仍然很少见的鹿肉,其他食材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桌上的食物和皇宫里的一样。得益于营养学的研发,现代人的餐桌上会增加几种蔬菜。

但在清朝,由于生产力低下,吃肉对很多平民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因此,每顿饭都吃肉就成了显示贵族身份的一种方式。

其实就算你是皇帝也实现不了"吃的自由"。天皇每天的菜单都是事先安排好的,提交内政大臣审批。御厨会根据季节调整皇帝的食谱,夏季的饭菜会清淡一些,以补充夏季流失的体液;冬季膳食更有营养,为身体提供更多能量。

但是皇室的膳食里不能有牛肉,在皇宫里吃驮畜的肉被认为是一种罪过。

另外,有些民间的食物是皇帝不能吃的。乾隆年间,扬州盐商以精饮著称。乾隆下江南时,盐商们精心为乾隆准备了酒席。但甘龙吃完后没有反应,盐商大为惊讶,于是花钱找太监打听消息。

太监说:"爷爷万岁如果他吃惯了你的饭,回到宫里还想吃,怎么办?"于是每一道菜都端上来了,太监加了一勺糖,甘龙也没尝出什么好吃的。

同治皇帝小时候一天吃两顿饭,是两宫皇后给的:小米粥、豆腐粥、蒸糙米、羊肉丝汤、甜粥、柳叶汤、面汤、豆腐汤。

他吃不饱汤和粥,有时候饿了,就闯进太监的住处,偷了太监的东西。太监发现了,会马上拿走扔掉。

4.在皇宫里吃饭是有风险的。

皇帝有吃饭的传统:除了特别的庆典,一天两顿自己吃。皇帝要找人陪他吃饭,必须向敬室申请,敬室会派太监通知皇帝指定的侍从。

注册后,女王或嫔妃来打扮。好不容易等到到来。到来必须先磕头、下跪、说吉祥话。至少要花一个小时。

所以对于皇帝来说,吃饭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件孤独的事情。现代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聊的场景在当时被认为是擅闯民宅。

皇家饮食有很多规则和风险。现代法医鉴定技术判断光绪皇帝死于砷中毒。按照当时砒霜的通常用法,这种毒药很可能是光绪皇帝的饮食中添加的。

据学者考证,菜肴从御厨房出来后,在运送过程中,会有两个以上的太监互相看着。据溥仪回忆,御膳至少要经过两道程序才能品尝食物和试毒:每道菜或每只碗都有一枚银质奖章,旨在防止中毒。

皇帝吃的菜,除了用银子试毒,还必须由一个餐饮太监尝过,才能送上来。这叫做"品尝美食"。

溥仪出宫后,依然遵循着御食抗病毒的全过程——菜肴做好后,由饭厅的管事吃第一口,然后在菜盘边上放一枚银质奖章,表示已经接受,再放入食盒中密封;菜肴从上桌一路都有专门的服务员看管,溥仪只有在检查封条完好无损并当面拆封后才会食用。

《宫中皇后》第一集有个细节:雍正去皇后处吃饭,一杯鸭汤很好喝。雍正一次喝了两碗,要第三碗的时候,皇后过来阻止-";陛下,先人三不准吃。再喝这鸭汤,十天半月都上不了。"

皇帝虽然享受人间美味,但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多吃一些他喜欢的菜。清廷有"只吃三勺蔬菜"家庭法。

皇帝在吃饭的时候,旁边的太监会把菜移到皇帝够得着的地方,用勺子舀到菜里。

正如皇帝所说"这道菜不错。太监又舀了一次后,把菜搬了回去。如果皇帝一连吃了三口,太监就会大喊:"撤!"在接下来的十天半月里,皇帝的餐桌上再也不会有这道菜了。

所以,皇帝再喜欢这道菜,也只能克制自己。

我们都听过唐代杜牧的诗:"一骑到烟和烟滚滚的微笑,没有人知道,南方送来的新鲜水果荔枝。"荔枝作为南方水果,很少见,连乾隆皇帝都享受不到。

我们来看看乾隆皇帝的荔枝帐:早饭后,御茶室呈上40颗荔枝,加上我前一天拿到的36颗,还有那天早上新摘的4颗。

乾隆皇帝终于做出了决定。这些荔枝最初是送给皇太后的,文惠帝、贵妃太妃和于贵妃各有一颗。其余的给皇后、贵妃、舒菲、于飞、清妃、费瑛、万迪、辛笛、玉笛、林贵人、桂兰人、郭贵人、伊贵人、何贵人、瑞贵人等。,每人一个新鲜荔枝。给后宫嫔妃后,我所剩无几。

归根结底,我们生活在一个富裕程度超过历史的时代。哪怕大家都吐槽"樱桃自由"一颗樱桃两三元,我们随时可以享用;明清时期,普通人恐怕只能从诗词中想象荔枝。

看皇帝的饮食,吃前一天做的菜,按数量吃稀有水果。每顿饭都要等很久。为了防止中毒,吃了太监尝的菜,好不容易遇到好吃的,不多吃点就坏了。

所以,不要羡慕皇帝。皇帝吃的可能没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