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吃米饭吗)大臣上朝含人参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7-02 21:13

康熙皇帝有一次视察山西,在一次召集地方官员的会议上,看到一个官员瑟瑟发抖,额头冒汗,气得不得了。

其他官员都是刚正不阿,表现出对天子威严的尊重。这个人是不是不愿意听天子圣名的教导?但不管他是不是昏庸无能的君主,他都带着关怀的态度问道:

"为什么

艾青额头上会出汗?"

那人脸色发白,显然难以直接回答,但被天子问起,又不敢拒绝回答。他憋了很久,终于从嘴里吐出四个字:"我想念方便。"

古代"去厕所"意思是上厕所,在天子面前说出这样不雅的举动,实在是违背君臣之间的制度。康熙毕竟是个精通史书的人。他没有生气,而是小心翼翼地推着树根。

这位官员详细说明了情况,当地总督为了迎接圣驾,安排他早早在大门口等候天子。

来之前,康熙就知道这个人有忠厚直爽的名声,和地方长官有隔阂,于是借此机会大刀阔斧整顿地方官僚。

人参习惯的原因

康熙就是这么做的,却不知道清朝延续了268年,三品以上的官员都在某种程度上遭遇了这样的尴尬局面,这和清朝人的饮食习惯无关,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工作。

所以清朝的官员养成了这样一个奇怪的习惯,就是每天在朝廷开会之前,带着一片人参去朝廷。听到这里,也许很多人会不自觉地发出"Wow "的感叹。

清朝官员的财富果然名不虚传,真的应验了那句话"清知府三年,十万雪花银"这句谚语。

除了证明清官的家世,还能说明另一个问题。清朝的皇帝肯定不像明朝的妙君。几十年不上朝,只关心自己深宫炼丹。

为了防止以后的皇帝施政偷懒,圣祖建立了朝会制度。

一个是法院系统。不是每个北京官员都有资格参与宫廷事务。按照朝廷的规矩,只有三品以上的北京官员才有资格进入正殿。

没有规则,就没有方圆。根据规定,你必须在七点钟之前在大厅外面等候。皇室住在紫禁城,也就是今天的紫禁城。不用说,它的面积很大。

官员没有资格住在皇家庭院里,他们的家离紫禁城有一段距离。如果你想在七点前到达干青宫外面,你必须在凌晨三点起床,整理好你的衣服,穿上你的鞋子和帽子。

然后上了轿子,从家里出发。紫禁城外,所有官员都必须下轿子。在故宫行走是皇帝赋予的特殊权利,很少有人获此殊荣。

官员们只能一步一步走进故宫,这么远的距离,又怕早餐吃得太早,导致过早方便,又怕疲惫。

他们只能选择含一块人参在嘴里,这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补充营养。人参片可以解渴,防止腹部饥饿引起的头晕。

第二个目的是健胃利尿。官员害怕遇到三种紧急情况。人参的目的是缩短三急到来的时间吗?

其实不是的。官员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排便,然后喝半杯水,洗五脏六腑。

人体的消化速度是有限的。这个时候,他们会含有人参片,以便他们在出庭前喝完早上的水。

除此之外,人参片还有一个好处。也就是本身没有异味,所以不用担心它的味道会影响谈话过程中与他人的交流。

官员的另一个习惯

所以任何一个北京官员或者地方官员,不管家里有钱没钱,都会提前准备几根人参。一是未雨绸缪,二是方便以后送礼。

电视剧《明朝1566》中的一个场景,就很能说明胡宗宪时期的学生主动向沈要人参,除了人参的价格,因为这是官场必需品。

当然,除了大规模的朝方会议,其他场合官员不会含人参片。比如皇帝召集的朝廷会议,主要是重要大臣参加。

这些官员要么是君主的亲信,要么是君主为了分裂而窥探有关朝鲜的其他信息。这时候人参已经失去作用了,最重要的还是属于跪垫。

仔细观察历代的影视剧,都会表现出这一幕。秦汉时期,官员坐在君主对面。

明清时期,官员长期站着。单独见面的时候,鞠躬很久。尤其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奴性思维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君主漫不经心地告诉官员们"爱卿挺身而出",是一个伟大的礼物。

可见跪垫的作用有多重要。跪垫和当代男人的腰带一样,逐渐成为标配,成分和价格也会相应上涨。

护膝里放棉花太重,走路不舒服。如果放上其他东西,很难起到保护作用。

权力是一种神秘的东西。只要上级手握大权,下面的人就会绞尽脑汁讨好。慢慢的,又轻又保护膝盖的护膝出现了。

这些跪垫逐渐出现在官员的膝盖上,攀比之风随之而来。

所以,鲁迅先生说的是对的。中国的历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抓奴隶的时代,第二个是不抓奴隶的时代。

在安全的奴隶时代,奴隶们通过爬一层楼梯来做他们能做的一切。他们竭力奉承上层阶级,竭力对下层阶级傲慢。

层层的等级关系网形成了,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背后其实还有另一层意思。

用现代的话说,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为什么鲁迅先生说中国的青年人要有点朝气,就是怕青年人再一次把这些所谓"成功经验"继续学习。